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零售业的供应商管理库存实施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零售行业库存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零售业采取比较先进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管理模式,通过实施VMI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与效率。本土零售企业在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来发展供应商管理库存,从而促进了我国零售企业快速发展,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VMI运行结构并提出了基于JIT-VMI的煤炭企业物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模式和运作流程。根据JIT-VMI采购与库存控制策略的原理,对煤炭企业JIT-VMI物资库存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基于JIT-VMI的物资库存控制策略有利于煤炭企业,但并不一定能够使煤炭企业的供应商和煤炭企业同时受益,煤炭企业成功实施JIT-VMI库存控制策略必须满足特定的条件。通过数值计算,给出了JIT-VMI库存控制策略下供应商的库存持有成本率、煤炭企业的库存持有成本率、供应商的准备成本、煤炭企业的订货成本等参数变化对物资供应链物流成本的影响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首先比较现在较为流行的VMT、VMI两种模式和传统标准库存模型、JELS模型的基本特征,然后分别建立了基于VMI-、VMI+模式的单个供应商和单个采购商的讨价还价模型,研究如何利用转移支付手段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化,最后给出算例说明合作给供应链整体带来成本节约。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的时代,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物流、全球销售,人类正用地球有限的资源进行着循环经济的科学运作。本文分析了JIT采购、集中型采购、第三方物流采购、VMI模式、CFRE模式等五种采购模式的特点及其适用环境。由此不同的制造型公司可以根据本公司经营方式采取不同的采购模式。  相似文献   

5.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er Managed Inventory,VMI)是21世纪前沿的供应链管理模式,VMI对供应链的新形式供应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影响。但由于我国信息化起步晚,使得很多企业在实施VMI模式时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为了实现对VMI违约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有效性,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越来越注重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协调关系,而这就需要以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成员企业进行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及时完整的信息共享为基础来建立和完善整个VMI系统。研究供应商实施VMI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违约风险,重点分析VMI模式下信息共享对违约风险防范控制作用,可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以降低VMI模式下的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6.
用流程管理降低企业实施ERP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ERP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对风险的控制进行了研究。构建了ERP实施项目风险控制系统模型,提出流程管理在ERP实施中的应用,同时还给出了在ERP实施过程中运用流程管理的应用模式,从而帮助企业降低ERP实施的风险,提高企业实施ERP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双重网络嵌入对企业升级的影响关系受权变因素的影响.基于广东省212家制造型企业的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双重网络嵌入对功能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双重网络嵌入中的市场网络嵌入对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市场网络嵌入与流程升级间没有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吸收能力在市场网络嵌入与产品升级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吸收能力在市场网络嵌入与功能升级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吸收能力在制度网络嵌入与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间起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制造型企业嵌入市场网络进行升级时需要考虑吸收能力的影响,积极提高企业对来自供应商、顾客、行业竞争者等的知识的吸收能力,以实现企业升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制造零售一体化服装企业的经营分析和研究,结合需求季节型服装产品销售特点,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特性,构建符合服装产品季节需求型特征的三次曲线销售预测模型,并论述了预测模型的经济理论解释及其参数的经济含义,依此提出安全库存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ERP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对风险的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流程管理在ERP实施中的应用,同时还给出了在ERP实施过程中运用流程管理的应用模式,从而帮助企业降低ERP实施的风险,提高ERP实施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力量不对等供应链VMI模式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演化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力量不对等供应链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在实施前及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首先采用单种群演化模型,分析了供应商是否实施模式创新,投资VMI模式,其次采用双种群演化模型,分析了在VMI模式实施过程中,零售商和供应商合作关系的双种群演化均衡,及影响均衡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流程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程制造业的物流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但是,物流问题对于流程型制造业的影响十分重大而深远。通过对连续流程制造业为典型的流程制造业与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制造业为典型的离散制造业物流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为这两个工业门类的物流管理及运作建立了整体的分析框架。在前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流程制造业和离散制造业本身产品的理化特点、产品结构、工艺流程将极大程度上决定其在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及废弃物物流等物流核心领域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SSM的大连市主导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而其中的关键是慎重地确定该区域的主导产业。基于SSM法对大连市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实证研究,将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等八大产业确定为大连市主导产业,并建议加以重点扶持。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07年黑龙江省136个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借助投入产出价格波及效应模型对黑龙江省畜产品价格进行波及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畜产品价格的上涨导致其他产业部门产品成本增加,降低行业利润,特别是畜产品消耗量较大以及对畜产品价格变动敏感的加工制造业(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等等),但对整个黑龙江省的物价水平的影响并不大。在此基础上对2010年上半年畜产品价格涨幅进行了模拟,提出了继续巩固政策效应,创新补贴资金使用机制,建立调控长效机制,加强畜禽疫病防控,提高产业化组织程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两个视角对工业智能化和行业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结合2003—2019年我国地区及行业层面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广义矩估计等方法,以制造业为例考察了工业智能化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业智能化对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不同行业对智能化技术的吸收存在差异,传统制造业行业在应用智能化技术后与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得到了明显缓解;行业间生产率差异的缩小和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是其重要传导机制。不同行业在推进工业智能化进程中应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防止其对收入分配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导产业特征和江苏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根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联效应、比较优势、就业功能和技术密集度等基准建立制造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然后综合多指标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制造业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最终确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为江苏制造业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制造业2025”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亟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要素禀赋视域下,构建了三产品-两阶段的HO模型,根据制造业子行业要素禀赋与行业产出的关系,将子行业按照要素禀赋分为两个组合,并进一步聚合划分了劳动密集型、过渡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运用似无相关回归模型,对京津冀装备制造业8个子行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8个子行业中有3个子行业处于过渡行业阶段,5个子行业处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阶段,并没有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后,从完善行业要素禀赋结构、实现“三链”融合、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在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整体上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有提升作用,但细分行业的作用有一定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装备制造业所有分行业竞争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只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促进作用较小。金融业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只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作用为负。科学研究和批发零售业对装备制造业所有行业竞争力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选取国家与河南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别计算出河南省三次产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效果指数和偏离-份额指数。利用绘制Shift-Share图进行分析,得出河南省的主导产业主要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9个部门。  相似文献   

19.
仲岩 《南都学坛》2009,29(5):119-122
特色经济是在区域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竞争形成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及企业、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特色经济是以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主导产业是特色经济的核心,对特色经济的形成、强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河南省构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和指标上,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状况、产业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地选择区域主导产业,强化区域特色经济的竞争力,才能使区域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特色经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具有较高竞争优势,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正逐渐形成竞争优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化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制造业竞争优势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的趋势开始显现,但主导产业竞争优势仍然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竞争力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