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娱乐广场     
幽默与笑话李老汉进城李老汉进城后,在一家歌舞厅前歇脚,见门口一块牌子上醒目地写着:“严禁穿背心、裤衩入内。”李老汉“呸”地吐了一口,心里暗暗骂道:“早就听说城里的歌舞厅爱出事,还真是不假。这不,连背心裤衩都不让穿了,这还不乱套!”巧辩一对青年结婚后,新娘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个瞎子,婆婆发现自己的儿媳长着9个手指头。于是她俩气呼呼地找到媒婆,责问她为什么骗她们?媒婆回答:“我并没有骗你们呀。当初我说得很清楚,我说男方没见过世面,你们女方说没关系;我说女方办事十拿九稳,你们男方说太好了。今天怎么都怨起我来了。”不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我家邻居王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从不过问王老汉的生活。我们全家人经常帮王老汉做事,关心照料他的生活。尤其是在他病重期间,我们日夜守候,请医买药。王老汉很受感动,在临死前,他让我搬来录音机录下遗嘱,去世后所有遗产归我所有。但是王老汉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承认这份遗嘱,请问这是为什么? 宁夏:刘易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我家邻居王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从不过问王老汉的生活。我们全家人经常帮王老汉做事,关心照料他的生活。尤其是在他病重期间,我们日夜守侯,请医买药。王老汉很受感动,在临死前,他让我搬来录音机录下遗嘱,去世后所有遗产归我所有。但是王老汉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承认这份遗嘱,请问,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诗可以怨”是孔子提出的诗歌功能论命题,此命题反映了《诗三百》的内容特征,包含着诗人借诗抒怨、怨刺现实政治等重要的理论内涵,体现了受怨者以诗抒怨的合理性,因而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诗可以怨”对儒家诗学的政教功用论产生了直接影响,其后历代都有大量怨诗,此命题的重要意义为后世诗歌的创作实践所验证。  相似文献   

5.
怨刺诗都是些“变风”、“变雅”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批判现实精神,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诗经》怨刺诗中的“怨”并不仅仅是指怨刺上政,更有普通人民对日常生活之痛和人生感伤的“怨”,“怨”也包括恋人的相思之苦、征人的思妇之怨等;而“刺”则有责备、讽刺之意。  相似文献   

6.
《老友》2003,(11)
编辑同志:我家邻居王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从不过问王老汉的生活。我们全家人经常帮王老汉做事,关心照料他的生活。尤其是他病重期间,我们日夜守候,请医买药。王老汉很受感动,在临死前,他让我搬来录音机录下遗嘱,去世后所有遗产归我所有。但是王老汉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承认这份遗嘱。请问,这种录音遗嘱是否有效?宁夏:刘某  相似文献   

7.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了“诗可以怨”的观点,对此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论语》原文中透视孔子对“怨”的真实态度。孔子主张只要“怨”是合理的,有助于社会群体利益的,就应该明确地表达出来。从范围上看,孔子的“怨”是广泛的,包括对违反仁道、不合礼者、遭到挫折与打击时以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程度上看,孔子的“怨”是很深的“怨”,甚至是“恶”。有了怨情,就必须表现出来,故而孔子认为把怨情隐藏起来是可耻的行为,“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孔子肯定了诗可以表现怨情的同时,也就赋予了艺术情感表现上的真实性,“诗可以怨”对后代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由张璋、黄畲编篡的《全唐五代词》,辑得唐五代宫怨词37首。从创作主体情感取向的维度,可分代宫人写怨、借宫人寄怨、代借兼容三类;而艺术表达,主要表现为烘染与描写、铺叙与展延、寄托与比兴等三种方法。唐代宫怨词从取象运思、结构语言上均对唐宫怨诗有所借鉴,而五代宫怨词则已颇具自身风貌。由此,中国宫怨词的历史演进,亦可见其端倪矣。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怨情说的美学内涵与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怨情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观念。怨情说出自儒家文论,因此同西方文论相比较,怨情说具有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的特征,是中国特有的"礼"文化及其美学的产物。但同正统的儒家文论相比,怨情说又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美学内涵。怨情说比较淡化理性对感情的控制作用,强调文学应给予感情必要的宣泄渠道。怨情说对中国历代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屈原骚怨心境的生成源于"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处境,其"骚(忧)"有二:得不到国君信任之"忧",找不到志同道合者之"忧";其"怨"亦有二:楚王昏聩之"怨",群小谗陷之"怨"。诗人以神话思维方式,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抒写内心的骚怨情怀,这种思维方式的运用与诗人所生活的楚地盛行巫风、巫文化有关。骚怨心境驱使诗人进行审美创造活动,诗人的骚怨心境在审美创造活动中得以宣泄。  相似文献   

11.
案情:年近8旬的徐老汉于2000年购买了二份大额人寿保险,保险金额均为30万元,其中一份30万元指定他老伴许某为受益人,而另一份30万元则没有指定受益人。去年7月15日,徐老汉因病去世。债主们听到徐老汉  相似文献   

12.
宫怨文化作为宫人们独特的情感表达模式之一,以其特殊的敏感,沉重的感叹,体物于工致,抒情于深刻,赋予诗歌哀婉的基调,真实地展现了宫廷女子细腻的内心世界,再现了女子们凄婉哀怨的心境。本文将从宫怨与四季、宫怨与花草、宫怨与日月文化三种文化意象来探讨宫怨诗的翻译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13.
中西爱情诗亘古不变地演绎着对爱人的的依恋、思念、期盼.当这种盼望变成失望,失望变成绝望,埋怨之情油然而生.但此"怨"--男子对女子的"男怨"与彼"怨"--女子对男子的"闺怨"不尽相同.本文撷取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男怨诗和中国封建社会闺怨诗的些许奇葩,拟从背景、主题、意象等方面比较其异同,以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下的怨情和两种怨情所反映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怨政诗主要抒写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怨责,<诗经>、楚辞中大量的批判性反映社情政况的篇章构成了先秦时期怨政诗的主体.在先秦怨政诗中,有平民讥刺国君、嘲讽权贵的嬉笑恕骂,其间充满了道义审判的优越感;有贵族焦虑国事、痛心朝政的严辞厉语,其间充满了命运攸关的忧愤感.先秦怨政诗毫无矫饰地表达不同阶层的价值理念和利益诉求,确立了中国古代怨政诗反映社套政治生态状况的基本模式,凸显了中国古代怨政诗堆护公共价值及诉求阶层利益的社会功能,是中国古代诗歌积极干预社套的优良传统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5.
妙趣横生     
买菜一个卖菜的小贩在为一个老汉称菜时,用小手指悄悄地在秤杆上压了一下。老汉问:“小伙子,你带刀了吗?”小贩说:“没带。您要刀干什么?”老汉说:“你的小手指头,不是卖给我了吗?我得割下来呀。”  相似文献   

16.
蔡运光  罗依群 《老友》2008,(10):51-51
案情:去年3月24日,刘老汉的独生儿子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不治身亡,留下未满5岁的儿子刘斌(化名)。今年元月,刘老汉的儿媳找到了男朋友并准备结婚时,其男朋友拒绝接受小刘斌随母同住。对此,使得刘老汉的儿媳十分为难。经过一段时间的再三考虑,她  相似文献   

17.
宫词和宫怨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词和宫怨是中国古代诗歌关系密切的两个专题,不应混淆。宫怨出现较早,可以追溯到汉诗;而宫词却始于唐人顾况,集成于王建。宫词出现在唐代的主要原因是:唐代后宫庞大,宫女制度的弊端,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唐代政治开明,诗人可以畅所欲言;后宫生活题材,是唐诗受众的一大看点。宫词与宫怨的主要区别:宫怨多用古体,而宫词倾向于七绝;宫怨多为单篇,而宫词多为组诗;宫怨主情景,宫词多叙事;宫怨多含蓄,宫词多白描。  相似文献   

18.
在唐代,表现闺情宫怨题材的诗人、诗作大量涌现。这种情况无论是在唐代之前,还是唐代之后都是少有的,因而很有必要对之作深入的研究。首先对闺情诗和宫怨诗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论述唐代闺情宫怨诗产生的历史传承与现实条件,唐代闺情诗和宫怨诗的创作概况,从而对唐代闺情宫怨诗的创作做一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孔子在仁德修养方面不主张怨,但在事君政事方面却是主张怨的。"诗可以怨"的本义是士人借用诗三百以讽谏政事,且并未有"怨而不怒"的要求。"诗可以怨"这一看似与孔子仁德相悖的主张,实质上却正是孔子推行仁德、以仁为本的政治实践的表达。它体现着孔子道统观念与一家一姓王朝政统之间的拉锯与抗衡,为士人阶层的品格塑造与参政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古诗、词、曲、剧等艺术作品和民间故事传说、歌谣等群众口头文艺,以“昭君和番”这一史实为题材者,比比皆是。本文试从“昭君和番”这一史实出发,剖析《昭君怨》之类历来咏叹王昭君的部分艺术作品和民间文艺,对照史册,考证正史与“野史”(民间传闻)之区别,史实与作品之差异;检验《昭君怨》之“怨”从何而来,所怨何事?怨是否为昭君情感之主流?通过逆向溯源,觅求是非曲折,以证实《昭君怨》之类作品的基调和艺术形象,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又不违背艺术的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