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经济福利与经济政策朱荣科宏晶一、资源配置失调与福利补偿按传统经济学的观点,福利最大化与资源配置最优化是连在一起的。资源配置失调,尤其是第一次资源配置失调,对于国民宏观福利水平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就像资源配置价格导致升高时,就需要政府对资源投入进行调...  相似文献   

2.
吴德 《学术交流》2005,(12):132-136
宏观税收负担总水平代表着政府对社会财富的占有程度以及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利用度,它是财政政策的核心问题。从收入分析角度和资源配置角度分析,我国的宏观税赋应在9.18%~23.15%区间。我国目前预算内税收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实际宏观税赋却明显偏高。因此,应采取缩费归税,裁冗员、精机构,进一步完善税制,健全税收征管等措施,合理调整宏观税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税赋体系。  相似文献   

3.
制度创新与政府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度渊源于人本身的切身需要;制度创新的原因在于既定制度安排的动态趋向阻碍新的获利机会。在微观层次,制度创新具有两种类型,一是自发创新,二是强制创新。由于制度创新本身在特定条件下是一种公益物品,存在着外部经济和搭便车现象,所以自发性的制度创新并不能形成充分的制度均衡。补充的办法就是由政府实施强制性的制度创新,补充自发制度创新的不足,使制度的供给达到最优水平。宏观层次的制度创新与微观层次具有很大的差别。在宏观层次,制度创新是集体选择的结果,它符合集体选择的原理,在一定情况下,它还可能使微观理性的制度创新导致宏观非理性的制度创新效果。这时,政府的功能就是借助其作为宏观经济组织的优势,调节宏观制度创新的非理性现象,使宏观水平的制度创新进入经济效益的轨道。但不幸的是,政府作为宏观创新力量,也面临着微观力量的牵扯。其结果就是政府并不总是能够依照制度创新的理性逻辑在宏观层次补充自发的制度创新。这说明,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力量也存在着特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面临着资源配置的问题。这是因为在一定时期里资源是稀缺的,而人类的需求则是无限的,于是如何把稀缺资源分配到各种产品的生产中去,使在既定资源供给数量下生产的产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则是每一个经济社会都需要解决的基本的生产问题。而资源配置的优劣又是取决于经济体制的,失业、设备闲置、短缺与过剩、规模不经济以及经济增长中的波动等都是资源的浪费,都可以从经济体制本身去寻找原因。本文探讨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下资源配置的问题。 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特征: 一是作为体现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从微观基础研究到宏观基础研究:后瓦尔拉斯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微观经济学经历了三次融合.在微观基础研究中,新古典主义把预期形成机制理论作为连接宏微观经济学之间的桥梁,而新凯恩斯主义则通过工资-价格粘性的原因解释和不完全市场结构的分析来构建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他们关于代表性主体、理性、均衡以及协调问题的观点都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宏观基础.早在宏微观经济学分立之初,凯恩斯对这一问题就有所关注,西蒙开创性地提出了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满意决策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则从制度上来研究宏观基础,其协调失灵学派还提出了协调失灵理论.对宏观基础进行系统研究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后瓦尔拉斯主义,其学者指出,具有有限理性的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经济系统方程具有多重均衡解,从而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但宏观制度的协调功能会使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并运用资源配置能力概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认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与持续增长主要源于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位优势所具有的地区资源集聚功能,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地区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地区经济发展应重视对外开放对提升区位优势,加快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条件,提高地区资源配置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1.目前哲学界关于加强微观认识论研究的呼声是很高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上大家的意见还很不一致。在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的问题上,有两种很有代表性的意见。一种意见是把关于对“宏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对,“微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另一种意见是把关于意识与“外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意识与“脑内神经”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我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资源配置在我国属于宏观经济范畴,投资表现为一项通过国家财政资金运动的宏观性操作。因而,投资主体必然是作为计划本身制订者的国家(政府)。实践表明,这种投资主体行政和经济双重职能合一机制产生的投资行为,尽管与传统的计划体制具有逻辑的协调性并在迅速组织、动员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我国经济运行逐步转入商品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的社科信息资源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耀东 《浙江学刊》2005,(1):205-208
本文认为网络环境下社科信息资源配置的基本特征是:时空边界的不确定性、整体和综合性、非均衡性、"分离化"现象、配置成本构成的复杂化和配置动力机制的市场化.文章还从宏观模式和微观结构两个方面探讨了社科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结构.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具有收入分配、稳定、资源配置三大经济职能.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这三大职能被某些学者加进了过多的政府干预因素,甚至试图用政府干预替代而不是弥补市场机制.这种政府经济职能定位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是要从发展民营经济的角度调整政府的三大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11.
资源配置方式转变过程中的灰色交易陈郁本文从资源配置方式及其转变这个角度来研究探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灰市交易问题。在作者看来,灰市交易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产权这个稀缺性的生产要素没能市场化。灰市交易行为大量产生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过程中。通过将该过...  相似文献   

12.
社区建设,从宏观上看,是促进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从微观上看,是人的发展问题。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社区建设坚持的原则。人要在社区的管理层面上,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上,在整个社区的空间上,实现需求,展现个性,体现价值,完善发展自我。为此,社区成员的参与度成为评价社区质量最重要的参数。欲使这个参数达到最大值,须做到六个加强: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发挥政府对社区建设的主导、指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成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主导与主体间的双边活动,以及主体内部成员间的多边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日渐深入的当今世界,经济主体之间的市场竞争已不仅仅是传统经济学中的商品价格竞争,而是经济主体围绕创新之间展开的动态竞争.在理论层面,创新竞争力可以分为三个微观、中观、宏观层次:微观层面上,作为演化个体、具有创新基因的企业所具有的创新竞争力;中观层面上,作为企业群体的产业所具有的产业创新竞争力;宏观层面上,国家产业集群所具有的创新竞争力.在实践中,培育和发展创新竞争力,可以使国内产业进一步增强实力和扩展市场,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促进就业的增加、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成为技术进步的传播器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其实质就是要通过再造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来重构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改革九年以来,随着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各种经济形式的一定发展以及国家对经济的调控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控制为主的转化,我国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生机。但与此同时,宏观失控、企业行为短期化等现象亦不断地呈现,它们程度不同地干扰着正常的经济活动,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障碍。本文试图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探讨造成这些现象  相似文献   

15.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是今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这要求今明两年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在微观上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宏观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调控能力。其中最要紧的是确保今年物价上涨幅度明显低于去年。推行股份制就是这样的一种措施。和承包制相比,股份制除了因使产权人格化、具体化,因而能大为增强企业的活力以外,它还能减轻通货膨胀压力,促进资本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本文不打算多谈这些基本上已取得了一致看法的问题,而只想就两个目前存在分歧意见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注资渠道储蓄一银行信贷单一化的融资体制变动相对滞后,使过去国家财政注资主导型国民经济转变为银行货币同接融资主导型经济即借贷型经济。由于投资和企业的效率远低于银行利率,这种借贷型经济带来一系列后果: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最后将成为全负债资产的企业;货币银行体系中积累越来越多的不良资产,形成日益增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银行货币体系的风险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微观资源配置及使用的低效率和宏观经济运行的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浙江乃至全国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写字楼市场销售难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宏观层面上政府应通过有关政策积极引导房地产业的结构调整,在微观运行上开发商应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促进销售增长,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18.
围绕发达国家经济中令人担忧的经济长期停滞问题,通过回顾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状况,探讨民间部门存在的过剩债务成为其原因的可能性。通过简单的模型分析可知:如果过剩债务不断积累,借款人的经济活动将变得效率低下。如果过剩债务达到一定水平,借款人的低效率经营将成为永久状态,有可能带来经济长期停滞。在这种情形下,贷款人没有削减借款人过剩债务的激励因素,故如没有政府实施政策介入的话,经济停滞将持续很长时间。这暗示着,如果政府采取促进过剩债务减少的干预政策,而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财政金融政策,有可能直接去除导致经济长期停滞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一、经济调节机制的单一性是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工作的一大教训自50年代中开始,由于所有制结构上的单一化倾向,或者说公有制关系的一统天下,在经济调节机制上也逐渐地否定了50年代初的市场机制,形成了计划机制而且是指令性计划一统天下的情形。大自第Ⅰ部类与第Ⅱ部类、积累与消费、农轻重等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小至居民日常几块豆腐干的供应,无不采取计划的办法。如此单一的而且是僵化的计划机制引起了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系列严重弊端:如供需脱节、商品严重短缺;比例失调、经济不断混乱;企业僵化,微观没有活力;高消耗低产出,宏观微观效益都不佳;高积累压消费,人民生活在20年当中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种单一的僵化的计划体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起了改革的旗帜,提出了发展商品经济、利用市场机制的改革原则。  相似文献   

20.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已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发生并向我们提出了挑战; 第一,在国家宏观所有制结构上,一方面超规模的国家所有制向适度规模收缩,同时发展其他形式全民所有制。另一方面合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形成。这就要研究宏观所有制结构优化及其规模效益问题。第二,企业微观所有制结构正由单一结构向多层次复合共有结构发展。这就要研究微观共有经济结构和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