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赟 《统计教育》2010,(7):16-20
关于提升大学综舍排名的竞争策略,可以运用累积Logit模型来研究各评价指标排名对大学综合排名的影响效应,通过提高那些对综合排名影响效应较大的指标排名,能更有效地促进综合排名的提高,从而确定有效的排名竞争策略。利用网大(www.netbig.com)“中国大学排行榜”的排名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排名越靠前的大学通过提升“声誉”和“学术成果”名次能最有效提升综合排名。而排名越靠后的大学则通过提升“学术资源”和“物资资源”名次能最有效提升综合排名等结论。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路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路径分析原理构建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分析了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数结构变量之间、结构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分析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以便学校采取有效措施使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投入到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中来.  相似文献   

3.
龙飞  祁慧博 《统计与决策》2017,(17):110-113
文章在构建中国农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个维度,对中国农民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科学、客观、完整的分析与评价,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农民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地区间农民发展呈现较强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也同样体现在地区内农民各个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协调上.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融资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建立了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投融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产业结构调整、投融资潜力、经济发展水平、科技环境、资源与设施环境、文教环境和市场环境7个子系统,29项统计指标构成的具体指标层描述和度量中国各区域投融资环境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程度的统计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定性角度选取若干个指标,并着重以某一年的数据为例,从定量角度对社会和谐程度进行统计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定量的评价函数,同时得出如何利用评价函数度量各区域的社会和谐程度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应用因子分析法和DEA法,从高等教育实力和高等教育效率两个不同维度构建综合评价矩阵,来刻画我国31个省区高等教育水平,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实证分析.主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实力分布不均衡,而且高等教育效率水平总体偏低,区域的高等教育水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型,并且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应从不同的路径和力度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使得区域铁路运输具有差异性。利用1978-2005年的铁路运输数据,采用重心模型、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从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4个方面,对中国铁路运输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1.客运量重心在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其中向西移动了2经度,向南移动了2.6纬度;铁路客运量区域差异在逐步减小。2.客运周转量重心呈直线形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其中,重心向西移动了2.3经度,向南移动了2.9纬度;铁路客运周转量区域差异整体上呈减小趋势,但其中波动较大,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3.货运量重心波动较大;货运量区域差异在逐渐增大,而且区域差异的增长幅度明显加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4.货运周转量重心变化轨迹略呈指数型;货运周转量区域差异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000年以前区域差异在减小,2000年以后区域差异在增大。  相似文献   

8.
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方法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为基础,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创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层次因子分析评价模型;以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实力为研究视角,建立了二元回归模型并深入研究了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协调性;以吉林省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例,对模型具体的构造方法与实用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加快提高全国服务业平均水平的目标,对全国各经济区域服务业进行研究,将全国各省市按经济结构相似性划分为八个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区域来评价。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从发展水平、产业规模、增长速度、产出效益四个方面,选取包括人均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等多个指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我国区域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实证分析,结合影响各区域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扩大服务业规模、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能够减少指标数量,同时尽量保留原指标信息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各地旅游经济进行了分类.以统计结果为依据,不仅给出了各地区的综合名次和属类,还得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于区域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借鉴了国外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某些成果,由于研究的理论依据不同,因而对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理解也就存在分歧,评价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也各不相同.文章从发展的角度动态地研究了区域竞争力的评价,分析研究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力,构建了一套能够服务于区域竞争力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杰  赵峰 《统计与决策》2008,(11):172-174
文章运用人工神经元网络对中国上市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构建了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能力评价的神经元网络模型,其目的对中国当前的中小企业发展能力有一个客观、量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15.0软件,选取13个指标对全国30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重点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发现珠三角的综合创新能力优于长三角,但其创新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方面不如长三角,二者的发展模式及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单论述了统计分析的统计分析软件的作用和现状,概括介绍了两种著名统计分析软件的功能和特点,对统计分析软件的发展作了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为评价和选拔体育人才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量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准确测度共同富裕水平。本文强调整体思维、多维思维、长线思维和底线思维,系统梳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统计含义,构建由富裕性、共享性与托底性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政府统计部门宏观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在省级与区域层面测度2010—2018年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研究发现,从省级层面看,共同富裕指数持续向好,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共同富裕指数呈收敛趋势;从一级指标看,富裕性指数与托底性指数稳步提升,但共享性指数提升乏力;省际富裕性指数与共享性指数呈比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从区域层面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之间在共同富裕指数上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南方与北方地区之间在共同富裕指数上的差距则呈加速扩大态势,但北方地区共享性维度的指数却一直高于南方地区。本文丰富了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共同富裕的测度细化到省级与区域层面,为刻画共同富裕指数的省际差异、区域差异与时序变动,找准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并优化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使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评价指标,对1998~2007年间西部12省市64个主要地级市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时西部64个地级市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有了深入认识,揭示出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后西部区域经济空间联系的结构和演变.  相似文献   

18.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快速发展,如何客观、准确地综合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综合评价指标的方法选用、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评价结果分析等方面,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物理学"中对"力"概念的界定,提出了区域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动态合力的概念。构建了区域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得出的我国各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排名,并进行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2):121-128
从电力系统运行的环节对新能源电源与区域电网协调规划模式进行了界定和分析,构建了一套能够反映二者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权重优化组合模型实现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优化,得到了各层指标最终的组合权重;以此构建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全国及甘肃、河北等五个省份的新能源与区域电网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动态评价和监测,得出的主要结论为:全国总体及甘肃、河北等五个省份的新能源与电网总的协调发展程度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河北在发电、输配、调度、用电等各个环节协调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在各个环节的协调度与全国有较明显的差距,其他三省各个环节的协调度与全国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