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特指一部分藏、彝民族作家、诗人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的母语文学实践。他们的创作,既能一脉相承本民族原有的母语文化体系和母语叙事传统,又不可否认的接受当代中国文学,特别是本民族汉文文学创作的深度影响,同时也拥有了直接或间接地吸收、借鉴学习借鉴中外文学优良传统,是四川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取得更大成就的保障,也是今后开拓发展的总趋势,亦即逐步趋近庞德所谓“一个伟大的文学时代,也就是一个伟大的翻译时代”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之所以有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就是因为各民族都拥有着自己涌流不息的母语口头传统,都运用自己的母语进行族群历史叙事与文明的传承与传播.当代母语书面文学创作其实是不同程度地、各有特色地延续和传承着各民族的口头传统,受源远流长的口头传统的制约和影响.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母语口头传统已经一脉相承地成为各民族当代母语文化创造的核心资源,也是各民族母语文化不断变异和发展的例证.本文以彝族为例对各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与当代母语书面创作关系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总体趋势的影响和驱导下,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诗坛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诗人。他们以自己优异的艺术创造成就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特别是少数民族诗歌的变革发展提供了不少极其宝贵的经验。在诗歌艺术的文化内涵上,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诗歌创作更注重在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宗教精神的体理、认同的基础上,强化时代文化变革意识,文化批判品格的渗入。在诗歌的艺术形式创造要求方面,拓宽视域,开阔胸襟,广纳百川,走多元化诗艺实践和诗美追求的道路AFewWord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小说题材内容比较广阔深邃 ,为民族社会人生画卷增添了新页 ;塑造了一批既具有不同民族性格、心理素质 ,又体现时代精神的形象 ,丰富了民族文学人物画廊 ;创造性地运作传统叙述方式 ,叙述结构、观念和人称均有所革新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使中国家庭由此进入剧烈变动时期。问题集中表现为传统家庭伦理受到挑战,具体表现为:家庭道德评价失范,由简单、明朗、统一变为模棱两可、多元视角;家庭道德选择矛盾,出现了婚姻自由与家庭稳定、人本化与功利化、感情与义务的二难困惑;家庭道德调控机制弱化,舆论监督乏力与个人自律匮缺。现阶段的家庭道德建设要走出困境,必须在内容上要求传统家庭道德与时代要求结合;在机制上要求道德教育与社区活动实践结合。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外语教师是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根本保障.然而,当前现实却是教师综合素质不强、个体发展意识薄弱、发展支持体系缺乏.面对现实困境,我们应当秉持积极主动的理念,通过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科学标准、开发教师一体化培养体系、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等策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7.
运用汉语创作而又体现民族语言特色,借鉴汉族诗歌创造意境技法而又含纳民族特质,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接受汉文化影响是文化互动互融互补的规律性反映,也是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须强化民族意识,提高文化自觉,以“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融合主体文化和一切异质文化,注意保持和发展各少数民族文学特点和传统  相似文献   

8.
四川新时期少数民族以人为本、以现实为本的文学历经蓬勃兴起、多元探索、融汇创新的发展历程;20年间,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由不同民族的老、中、青作家共同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队伍,创作出版了无论量和质均达到前所未见水准的作品;取得成就的原因在于全面、认真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以及创作主体注重自身建设,追求民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结合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戏曲突出表演技艺,疏离现代品格,文学巨匠与戏曲疏离,戏曲的文学品位滑落,文坛地位边缘化。近20年的戏曲创作致力于提升文学品位,在思想意蕴的开掘、戏剧情境的构筑、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诗性品格的保持等层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现了一批思深力厚、耸人观听的佳作。但新时期戏曲文学仍然存在缺失:部分作者仍热衷于搭乘政治快车,简单配合现实;用民族性取代世界性,缺乏走向世界的自觉意识;剿袭导致少数作品雷同,趋同导致对作家艺术个性的遮蔽;部分作品出语粗疏,诗性品格丧失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其意义越显重要.作为多民族现代国家,中国多民族母语文明的当代传承,母语叙事的主体性延续,族群文化独特性的持守,“多元”与“多源”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命题都直接关涉到国家实施文化兴国战略、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想”的重大人文历史工程等伟大实践.中国知识分子必须做出客观、科学的思考,必须发挥前瞻性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生态文学创作的背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现实生态问题的严峻,二是外来生态思潮的影响,三是本土生态传统的承续。创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基本特征是“隐性”,即作家没有明确的生态主义创作意图,但创作中却潜隐着生态主义的思想元素或情感符号;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的基本特征是“显性”,即作家目睹生态危机的恶果,或者是因为接受了生态主义思潮的影响,有意识地从事生态创作。其创作包括“现实批判”和“理想诉求”两大基本主题,关涉到自然、社会、文化和人性四方面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盐阜籍著名老作家梅汝恺在历经反右、文革磨难而重返文坛后,于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小说多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在刻画鲜明人物形象的同时,多展示出人物的崇高美,给读者以精神的鼓舞,在艺术结构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文学思潮以人本主义的理性启蒙为主导 ,与文本主义的形式审美交错对立向前发展 ,在这一阶段 ,人的感性力量得到确认、倡扬、最终走向泛滥 ;90年代文学思潮在人本主义的深化中出现了理性主义的回潮 ,人文精神成为文学批评、文学评价的一种尺度。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现当代母语文学创作继承并发扬了蒙古族悠久的文学传统,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论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出现了很多文坛"大家"。这一时期,蒙古族母语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和表现空间不断拓展,主题思想、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日臻丰富,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日趋多样,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更加浓郁,成为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对新时期以来大量西部报告文学的阅读和梳理,从总体上对西部报告文学三十多年来的成绩进行总结归纳,对西部报告文学在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和创作继承与突破几个方面的独特性进行探讨,进一步发掘西部报告文学对于整个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的贡献,以及它在西部大开发中,对形成积极、先进的西部文化精神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文学理论知识的增长以及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原有文学理论教材的学科范式和思想观念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其对文学文化新现实的隔膜,其意识形态时期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成为学界诟病之所,文学理论要求变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最典型地表现在近年来的文艺学的边界之争这一学术现象上。于是,如何编写文学理论教材成为学界思考的重要问题。回顾历史方可展望未来,这里,我们以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撰写史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对百年文学理论历程的回溯和评论,试图为当前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寻求有效资源。本专题所选取的四个文本反映了20世纪现代中国各个时期文学理论的编写旨趣,折射出特定时代的学术文化氛围,这一历史的梳理和评述既展现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学术进程,其具体的解读也体现了作者的学术个性,我们希望这组文章有助于推进今天文学理论教学和研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海外华人作家最重要的精神栖息地和生存方式,他们以对传统语义符号的现代转换和对汉语释义方式、表达方式的探索求得自身异域的生存时,也参加了民族话语的重建,而华人新生代对汉语"纯正性"的追求,新移民作家的中文混杂化,作为他们回报母语滋养的生命形式,反映出母语在迁徙中与作家创作互动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既有反拨过去而进行的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理论探讨,也有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体系不同理解的理论争论;同时,由于受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对文艺理论新观念、新方法的研究与争鸣,以及在反思西方文论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新世纪以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探讨等,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理论收获.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地位,又要积极地吸收其他文艺理论的有利资源,切实促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健康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更强的生命力、阐释力,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和审美的快速发展,才能有助于指导和阐释各种文艺实践活动,在社会主义文艺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母语危机现象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坡脚乡为例,提出在现代社会土家族转用他民族语言是人们语言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但是,语言转用造成了土家族母语危机现象;同时,土家族母语危机对土家族传统文化、民众心态、文化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