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研究青春期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认识性教育(这里特指青春期性教育)的地位及其同青春期教育的关系。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青春期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整个青春期教育的理解。从当前发表的一些文章来看,一些同志似乎把青春期教育与性教育这二者等同起来,所以他们在谈论青春期教育时,多重于青春期教育方面的研究。然而,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青春期教育都不同于性教育。道理很明显,因为青春期教育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它远非性教育所能穷尽。那么,为什么有的同志会产生这种片面的认识观呢?原因恐怕在于他们对青春期教育还缺乏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青  相似文献   

2.
产生青春期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是青春期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内部需要与社会化价值取向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因而,研究青春期教育首先必须研究这一对矛盾,正确剖析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他们的需要是什么?他们的需要与成人社会的价值取向是绝然相斥,还是有条件地相容?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两者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3.
我们期望青春期的个体去开始建构成人的同一性。对于女子来说,这种同一性主要是按照与别人的关系或联系来确定而且发展合作的策略。目的在于达到与别人和睦相处。另一方面,对于男人来说,却唯恐以亲密关系或联系而代之以用独立与个性化来发展同一性,男人的同一性是在社会联系中发展的。然而,正如观察到的证据所表明,男青年“把自己描述成不同于别人的,以此来表达和勾勒他们的同一性……。”按照伯肯(1966)的观点,男人比女人更有力量,女人比男人更会交际。这就导致一种假设,当要求发展中的青春期男学生尽可能明确地表达自己时,他们可能被期望通过论述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功效、创造性、手段操纵周围环境来描述他们的同一性,并且集中在他们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是人生的转折关头是人生的“暴风骤雨”时期。当代青年的成长,遇到了两大挑战。一是以性成熟为标志的青春期的不断提前;二是日益剧烈的社会变革对青少年提出了愈来愈多的约束要求。如何教育青少年运用理性和知识的武器,使他们在这场挑战中成为强者,从而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是全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几年来国家教委积极倡导青春期教育的研究,并由上海社科院青少所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制度,保障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处于青春期的智障人员既具备智障人员的典型特征,如智力发展缓慢或不能完全发展、学习及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等,又具备青春期的一般特征,如自我意识增强、情绪变化显著.因此,社工在服务青春期智障人员时,要有所侧重,充分考虑到青春期的特征,灵活掌握不同服务手法,将专业技巧融入具体工作中. 处于青春期的智障人员在智商上低于同龄正常人,但他们不是儿童,渴望改变自己的地位,不喜欢自己仍被看作不懂事的孩子,希望受到成年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一、青春期自我意识与个性的显露自我意识是人性发展过程中最集中、最突出的心理表现之一,众所周知,儿童时期的自我意识比较笼统、浮浅,可是由于青春期的到来,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与性的成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化。男孩子遗精的出现,女孩子月经来潮使他们感到“自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他们身高体重快速增长时,当男孩子长得魁梧高大,女孩子长得丰满漂亮时,他们开始注意到“自我”。同时也发现别人对他们态度的改变,与此同时便出现对“自我”的再认识。自我意识包含着对外部的感受和受外界的作用两个方面。对于儿童来说,唯一被认识到  相似文献   

7.
把心理咨询工作作为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上海市部分中等学校一种新的尝试。由于社会生活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中学生的身心变化和发展产生了新的特点,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对自身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知识的了解。心理咨询作为一项新兴的青春期教育的途径和方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其中性罪错的问题更为突出,而且年龄愈来愈低龄化,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探索女性性罪错与青春期教育的相互关系,笔者对本市205名性罪错女性作了调查,由调查数据可见,若父母在早期就重视对女儿的青春期教育,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不会走上性罪错道路的。  相似文献   

9.
青春期教育,已经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我国的青春期教育从无到有,现在正处于一个发展推广的时期.本文试图就男女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做些探讨,以便进一步增强青春期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黄金时代.处于青春年华的中学生的健康状况,影响着他们未来的成功与幸福.本文以哈尔滨中学生健康调查为例,反映了当代中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打造健康青春和阳光心灵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刘明金 《现代交际》2010,(9):134-135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危险期”。针对青春期学生品德发展特点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全社会都应来关心的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第一本青春期教育书籍即将出版,本刊将于一九八六年度分期连载本书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有理论有实际的阐明了以下内容:一、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世界性青春发育提前,性成熟与人格成熟不一致矛盾,我国青春期教育现状亟需改变……二、青春期生理特征:外形巨变,体内机能健全,性的萌发和成熟。三、青春期心理特征:不稳定和多变,性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注意到教育界从事青春期教育研究的人员,从各种角度对中学生的性知识和性生理、心理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提出诸多对策。然而当这些中学生步入大学之后,随着环境的变化,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学习的深入,对于性观念认识与中学时代有所不同。为了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我国大学生性观念和性伦理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特地选择了大学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因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普遍处在18-20足岁年龄阶段,是属于青春期晚期,对他们进行性观念和性伦理的调查,具有与调查中学生青春期情况衔接的意义,同时也为教育心理学、卫生学,指导大学生婚恋观等理论建设提供资料。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形式,内容分为二大类。第一类是有关性伦理的内容,一律使用选择答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都有所变化,渴望、喜欢与异性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然而有些学生在友谊与朦胧的初恋之间却无法划分出一条明确的界限。高中生"早恋"问题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处理不当,必会影响和妨碍其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因此,班主任要特别重视高中生的异性交往和部分学生的"早恋"问题,帮他们安然度过这段充满躁动、迷茫和不安的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生理的发育和性意识的萌动,中学生异性间的交往日益活跃起来。异性交往,是情窦初开的中学生生活与心理需要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了解当代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基本情况,探讨中学生异性交往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培养他们建立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笔者进行了本项研究。二、调查研究的过程、方法 (一)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先在江西省范围内取6所中学为调查点,再从每个点的初  相似文献   

16.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上海对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并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青春期性教育工作应体现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鉴于家长与学生的特殊关系,家庭应是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了了解家庭青春期性教育的情况,为给进一步研究青春期性教育提供资料,推动家庭性教育的开展,我们作了本次调查。同时,这次调查也填补了家庭青春期性教育状况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是国家教委“七五”期间普教科研的重点攻关课题之一。然而我们现阶段所能搜集到的材料表明,农村初级中学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还是相当薄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农村初中生的性生理、性心理现状怎样?他们对性教育有何认识和要求?他们的教师和家长对此又是如何看待的?教育者应该如何加以引导和教育?为了解决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促进和便于开展适合农村初中生特点的青春期性教育。笔者对宁波市辖的县(区)几所农村初级中学作了一次综合性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一项延伸、跟踪项目在北京地区对中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家长所做的实证问卷调查的统计资料,描述和分析了北京地区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的现状,对青春期教育内容的需求以及家长、学校对青春期教育的认识与态度,提出了一些加强青春期教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青春期性教育在我国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进行平稳发展期,家长不再反对在学校进行性教育,学校性教育也已制度化,然而,我国性教育仍没有专门的学科设置,也没有更热烈地进入人们的视线,但是,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的迫切性仍然在加强,青春期青少年性问题突出,我国的性教育仍然任重道远。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青春期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借鉴国外青春期性教育经验,对青春期青少年进行正面的和有目的的性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同时,在进行青春期青少年性教育过程中,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动。  相似文献   

20.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早恋问题,很多家长如临大敌,千方百计严防死守。当这对父母得知宝贝女儿被人"欺负",愤怒冲昏了头脑的他们,一门心思要好好教训那个浑小子!他们没有报警,而是选择了一种让人瞠目结舌的"惩罚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