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益范畴新论涂可国利益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中占有何种地位?研究利益有什么实际意义?利益的本质规定为何?它有什么基本特征?本文将围绕这些利益相关问题作较深入的探讨。一、利益是反映社会主体肯定性价值状态的重要社会哲学范畴社会哲学是研究社会一般本质、结...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有构成这一体系的基本范畴和与之相联系的基本原理。离开构成这一体系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主题和科学体系就无法得以确立。围绕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得以确立的基本范畴相关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3.
哲学价值范畴和主体客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价值范畴和主体客体理论高齐云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一般的本质、涵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石和核心。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其它原理都是在价值一般的基础上和围绕着价值一般而展开论述的。所以,科学地理解哲学价值范畴,对于理解、阐述马克思主义价值论问题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4.
胡培兆同志在《〈资本论〉中的工资不属分配范畴》一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并没有把资本主义工资当作分配范畴来看待。因为马克思从未说过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有参与消费资料分配的权利。”“通过交换取得的作为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转化形式的工资,并不是分配范畴。”对此,笔者谈几点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反映和反映论问题,近年来成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批评较多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认识论的许多方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反映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一范畴却很少研究。在一个时期,很有影响的罗森塔尔、尤金编的《简明哲学辞典》虽有“反映论”这一条,但对“反映”未作专门解释。我国的一些哲学教科书,也都没有对“反映”范畴作出明确的解释,甚至没有提出什么是反映的问题;有的谈到了反映,但也是从反映论的角度谈的。这种情况,表明了人们对反映范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表现了人们对反映范畴缺乏研究。这种状况,在苏联直到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才有所改变。科普宁在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导论》和《作为认识论和逻辑的辩证法》等书中,对反映作了专门阐述,回答了一些人的批评。在我国,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深入探讨反映问题,但问题一直未展开。今天,在现代科学基础上,探讨反映范畴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克服这一薄弱环节,推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之前的西方哲学史上最著名的范畴体系,是由亚里土多德、康德和黑格尔确立的。如何看待三位大哲范畴体系在西方哲学史范畴演进中的地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康德对亚里土多德范畴学说的推进是研究这一理论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康德把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从本体论、客体性原则、二分法,推进到认识论、主体性原则、三分法等方面,它对于西方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辩证法和范畴史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对西方哲学范畴发展线索的考察也无疑是大有助益的。本文打算从亚里土多德的范畴学说以及康德对它…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在关于认识本质问题的讨论中,有一些论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提出批评或质疑,有人甚至提出用选择论、重构论、创造论、建构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显然,这是由于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范畴及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科学内涵,把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混同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因此,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范畴及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反映范畴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在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一方面继承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另一方面又批判了旧唯物主  相似文献   

8.
对劳动若干基本范畴划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研究中 ,劳动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要涉及的第一个基本范畴。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要求 ,需要从理论上重新探讨劳动范畴内涵的细分和外延的扩展等一系列问题。一、社会化劳动与非社会化劳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劳动范畴应是指社会化的劳动 ,而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 ,即不包括非社会化的劳动。以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此未加明确 ,这是理论建设不成熟的表现。经过长久的历史审视 ,我们应该将经济学对劳动范畴的研究准确限定在社会化劳动之内。…  相似文献   

9.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人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人”的问题,理论界讨论得很热烈。通过讨论,大家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重视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但是,人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者应该从什么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去研究人的问题?大家的分歧就比较大。下面就讨论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祈望同志们批评指正。一“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目的,这是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人的哲学”的那些同志的主要论点。但他们所主张的这个“出发点”,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这在他们中间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解释,我认为都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然而在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研究范畴这个问题上,学术理论界还存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基于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受实践检验这一基本原理,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需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概括分析;以充分认识实践的根源性为指导,聚焦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亟待解决的一些根源性的问题.进而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所出的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都辟有专门的章节加以论述。但是,就范畴的选择和内容的讲法来说,都是大同小异的,而且都存在许多不能令人满意之处。究竟应该如何去研究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应该怎样讲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这是许多哲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问题。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一书集中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范畴。教科书充分吸取了国内外哲学界研究范畴取得的成果,并对突破沿袭已久的固定框子,把唯物辩证法范畴的研究加深和提高一步,做了积极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一、哲学价值范畴的形成与价值学的兴起“价值学”这个术语出现于本世纪初,它是由两个希腊词组合而成的,意即关于价值的学说。由于它所研究的已不再是伦理的、美学的、经济的或其他任何特殊类型的价值,而是一般的价值或价值一般,其含义相当于哲学价值理论或一般价值理论。从思想史上看,价值问题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重视,但以往的思想家们只是从各自的角度涉及和探讨价值问题的某些特殊方面,他们还没有把各种具体的、特殊的价值现象归属于一个共同的“族类”,这意味着“价值”一词尚未成为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哲学范畴,因而也就不可能对价值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3.
深化对社会必要劳动范畴的认识 ,必须深入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抽象方法。社会必要劳动的最终限制条件是“使用价值或效用”,社会必要劳动是市场经济中所谓“三个基本问题”的轴心。丢掉这些实际内容 ,把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只限定在劳动与价值的关系方面 ,就必然损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4.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特别是对于实践范畴本身的研究.吴建国、崔绪治同志提出要对“那种流行的实践观进行唯物主义的‘净化’”,并主张摒实践的目的于实践活动之外,而把实践活动看做是“纯粹的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把实践概念理解为“客观物质范畴”。这里涉及一个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问题。本文仅就我们对于实践范畴本身的不同理解及其在理论上对真理标准问题的影响,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价值是人的本质的科学的实现郭传文价值是价值学的最主要的范畴。正确的理解它,价值学的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一体非常困难的工作。遗憾的是,过去许多对价值的定义,实际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没有说出价值的应有的确切的有价值的含义。如有的说,价值是“对主体需...  相似文献   

16.
丁春华 《青海社会科学》2005,(5):157-159,134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很重要,如何理解实践范畴直接影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把握。本文在梳理哲学界对于实践范畴含义的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影响合理理解实践范畴含义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继续研究实践范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价值及其意识的本质、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等相并列。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以各门特殊的具体的人文学科中共同性的、即一般的价值问题为对象,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加以研究。它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学的最一般基础部分。  相似文献   

18.
论价值的多重本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价值的本质问题是当前价值学研究难以深入的关键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价值问题是哲学理论中“最深奥、最烦难的领域之一”①;另一方面则由于传统价值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的僵化与单一。价值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但它却既不属于实体,亦不属于精神,也不是事物的固有...  相似文献   

19.
“可知论”作为与“不可知论”相对立的哲学认识论范畴,已为我国哲学界普遍接受。我认为,可知论范畴的提出,对于推进哲学研究,特别是对于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是有积极意义的。秦淮沙同志在《晋阳学刊》1985年第2期上著文对此提出了否定性的意见,这有助于人们去进一步思考可知论范畴成立的依据和意义,而以前我们是很少作这种思考的。但是在基本的意见上,我与秦淮沙同志不同。现就可知论范畴成立的依据谈些看法,与秦淮沙同志讨论,并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20.
经由对传统西方哲学研究方法的反省,而发展出的概念范畴研究法,有将中国哲学研究藉由概念范畴作为哲学问题与哲学主张的两种进路。这一个方法虽能深入知识细节,却有问题意识不明确以及体系性建构力不足的缺点。因此应该提出有别于西方传统而适合中国哲学问题意识的哲学基本问题作为研究进路,并且同时扮演解释架构的功能。研究中国哲学,当以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为中国哲学这种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并担负解释架构的功能,配合以概念范畴研究法能进入知识细节的优点,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对中国三教哲学作出准确理解、正确诠释。然后返回思辨哲学的思路,以形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的问题意识为进路,再来研究中国哲学,以获得崭新的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