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辰翁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辰翁,是由宋入元的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他第一个把评点这种形式运用于小说批评,批点了“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从而对后世的小说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 辰翁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壬辰(1232),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丁酉(1297),和关汉卿时代大致相值。他在南宋时因廷试直言忤贾似道,仅做过濂溪书院山长等小官,宋亡不仕。“抑于时而天下知名,士多钦其伉  相似文献   

2.
研究刘辰翁及其<须溪词>者众多,然而就刘辰翁志节言,一致认为是位出色的爱国者,对前朝的忠贞始终不渝,直到终老.其实检阅<须溪词>,刘辰翁的遗民心态也非全如此.刘辰翁<须溪词>的遗民思想、隐逸心态也是发展变化的.特别是他后期的某些心态相对全词的主体遗民思想而言,确实又带有变异的色彩.虽然这种现象比较微妙,不容易查考,也不能遮掩词人的总体精神风貌,但无疑也是当时词人的实际情感思想的表现,客观上为我们比较全面真实地研究刘辰翁<须溪词>的遗民心态提供了新的探测点,而这却正是历来评家所 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中的大家 ,其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业已成为一种文学范型 ,而宋元之际的刘辰翁对这种范型归纳得最为详尽具体 ,共有四个方面 :1)以诗文为词 ;2 )用经用史 ;3)牵雅颂 ;4)入郑卫。而这四个特点也始终贯彻在辰翁自己的词作中 ,并为其所发展 ,形成了独具面目的须溪风格  相似文献   

4.
漫长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几乎是中国男人的文学史.在这部史册中熠熠生辉的几乎都是须眉男子的形象,女性作家寥若晨星.然而,在这寥若晨星的女性作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便是“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的著名词人李清照,李清照以其出众的才华和对生活的感悟,创作出中国词史上自成一家的“李易安体”(辛弃疾语).她才高学赠,“牌统前世”(泪【无量叹中国妇女文学史及),明代杨镇在吃词品》中称其词为“冠绝”,对于李清照的调,由于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人们从内容到风格等研究颇多.然而,对其词中…  相似文献   

5.
“孙”单用指女性一例在湖北郧县春秋古墓铭文中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孙”一词的“子”,在古代汉语中.指男性.也指女性.例证充分.已成定论,如:1、《左传·隐公元年》“遂为母子如初。”(“子”报武姜的儿子郑庄公。)2、《战国策·赵策三》“鬼侯有子而好。”(“子”指女儿。)3、《韩非子·说林上》“卫人嫁其子。”(“子”指姑娘。)由此,《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下同。)在对“子”解释时特意注明:指“儿子或女儿”。“孙”在古代汉语中单用是否指男性也指女性呢?由于缺少例证.各种辞书均无确论。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为例,它给“孙”列了四个义项:(1)儿子的…  相似文献   

6.
北宋初年,词人寥寥。其著者唯王禹、寇准、潘阆、林逋数人。他们的词作不多,风格也各不一样。王词清隽,寇词豪壮,潘词飘洒,林词澄淡,都与《花间》、南唐的婉约词风不同。在宋初词人中,真能接《花间》、南唐婉约词之绪者,应首推晏殊。而继其踵者,为欧阳修、晏几道等。晏殊诗学西昆;词学冯延巳。刘熙载《词概》云:“冯延已词,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水叔(修)得其深。”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云:“文忠(欧阳修)家庐陵,而元献(晏殊)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在西江词派中最具婉约风神的词人、词作,我以为是晏殊的…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 2 0 5 )仲夏五月初。词中“四十三年”前当指宋高宗绍兴三十三年 ,该年六月以前仍是“烽火扬州路”。“一片神鸦社鼓”非指佛狸祠香火旺盛 ,而是指瓜步山下军民为北伐而击鼓操练。因此 ,此词是一首肯定开禧北伐的壮丽颂歌。  相似文献   

8.
英雄的词世界——论稼轩词的特质与新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载入词史的。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就早已指出,他的词是“英雄感怆”。他是唐宋词史上罕有匹敌的。文韬武略和文业武功兼备的英雄词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抒情人物(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唯一的一位性格丰满、情怀复杂的英雄——当然是悲剧英雄。词世界里这位悲剧英雄,全面深刻地展示出在南宋那个黑暗、懦弱、屈辱、人妖颠倒、贤佞错位的时代,“一世之雄”(宋黄斡《与辛稼轩侍郎书》)的悲剧命运,悲剧情怀。  相似文献   

9.
宋代文人自苏轼以来,和陶、拟陶,蔚成风气。苏轼不仅有多达百首的和陶诗,而且以词隐括、化用陶诗,这直接影响了南宋词坛。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闲居江西上饶和铅山期间,也酷爱晋末诗人陶渊明。他曾经“读渊明诗,不能去手”(《鹧鸪天》序);还常常“细和陶诗”,聊以解怀。辛弃疾拉杂引用陶涛的词,有五十首左右,这远远胜过他驱遣其他任何一个诗人,如庄、屈、李、杜的典故。辛弃疾是一位“金戈铁马”的英雄,他的词以“悲壮激烈”(《宋史·本传》)著称。辛弃疾学陶、引陶有什么特色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清朱彝尊曾论及元刘将孙之词《摸鱼儿·甲申客路闻鹃》 ,认为此词下片“文情慷慨、格高骨健” ,并认为其父刘辰翁词《金缕曲·闻杜鹃》因自注亦甲申年作 ,而推测该词“盖与将孙同赋”。[1 ] 今人吴企明先生亦参照此说而认定刘辰翁在 53岁时、也就是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甲申 (1 2 84) ,曾携子刘将孙同往临安、凭吊故都。其中 ,对于将孙行踪的推测 ,主要就是依据将孙此词 ,认为此词与其父的《金缕曲·闻杜鹃》作于同时 ,均乃凭吊临安时有感而发。[2 ] 而事实上 ,此二词并不作于同时同地 ,而且 ,仅凭此词断定刘将孙的行踪 ,也不足以令人信服。翻…  相似文献   

11.
论辛弃疾的婉约词王传学提起辛弃疾词,人们自然会想起那些意境阔大、笔力雄健、风格雄浑的豪放词。王士祺在《花草蒙拾》称“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正代表了历来词论家的看法。但是,现存的六百二十多首稼轩词中,真正称得上“激昂排宕,不可一世”的豪放作...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于该词的系年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写于开禧元年乙丑(一二○五年),一种认为写于嘉泰四年(一二○四年),至今看法不一。澄清这首词的确切写作年月,对于研究辛弃疾在开禧北伐前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有帮助的,故不揣拙陋试述管见如下。 该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又有“四十三年”之语,必为辛弃疾晚年在镇江知府任上所作,这一点是无争议的。  相似文献   

13.
刘弘,《晋书》本传戴:“字和季,沛国相(今安徽省淮北市)人也.祖馥,魏扬州刺史.父靖,镇北将军.”而《三国志·刘馥传》曰:“刘弘,熙之弟也.”其注引《晋阳秋》云刘弘字叔和.魏青龙四年(公元236年)弘生,本传云“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而《武帝纪》则说,太熙元年夏四月己西,“帝崩于含章殿,时年五十五”.依年号推算,当为魏明帝青龙四年武帝生,故知弘生于公元236年.然中华书局香港所刊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练表》主弘生于蜀汉后主延熙元年(238),不知何据,姑备此说,秦始初(265年后),弘以旧恩起家太子…  相似文献   

14.
南宋《九经直音》俗读“入注三声”问题李无未一《九经直音》是南宋宁宗时出现的一种主要采用直音方式为九部儒家经典著作注音的文献。它的作者为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孙奕。因为“取便童蒙”,其音注渗入了许多俗读成分,由此,它成为今人所关注的研究宋代语音的宝贵资...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以豪放词著称于世,所谓“龙腾虎掷”(刘熙载《艺概》)“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提要·稼轩词提要》)……人们也往往将辛弃疾归于豪放一派,赞誉“豪放唯幼安称首”(王士稹《花草蒙拾》)。这是指辛词的风格基调和总的艺术特征,无疑应予首肯。然而,作为一个大家词人,辛弃疾词又呈现着多样化的风格与特色,他还有不少写得词意柔婉、情致缠绵的作品,“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  相似文献   

16.
《新唐书纠谬》二十卷(以下简称《纠谬》),本人吴缜撰。吴缜,《宋史》无传,生平事迹不可洋考.南宋吴元美说他“字廷珍,成都人,熙丰时名公师孟之子”(吴元美《纠谬后序》,附知不足斋本《纠谬》后)其父吴师孟,字醇翁,庆历年间进土,以善书知名.刚直敢言,元丰中反对新法,是苏武所称“矫矫六君子”之一(陆心源《宋史翼》卷一《吴师孟传》,吴缜“治平中进士,年分无考.”(《成都县志》卷二《选举志》)《全蜀艺文志·吴氏族谱》则记载他“以世科官至左朝议大夫,知邓(四川邛崃县)、蜀(四川崇庆县)、洋(陕西洋县)、万(…  相似文献   

17.
舞席歌场时有击碎唾壶之意──论姜夔词所蕴含的爱国情感肖向明(娄底师专中文系)姜夔号白石,南来一大词家.他的词风早有千秋定论:深知白石的张炎概括之为“清空”、“骚雅”、“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杨慎在《词品》中亦称白石“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  相似文献   

18.
词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随之伴生的理论自成体系。本文认为,李清照的《词论》是词的独立宣言;《花间集序》划清了词与宫体诗的界线;辛弃疾对词学有贡献;针对着词作堆积材料的弊病,张炎在《词源》中提出了“清空”说和词创作的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9.
词学界对于辛稼轩的研究已深入到其文学创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稼轩的文学创作也由词到诗到文 ,展现出全方位的探索景观。辛稼轩雄踞于词坛峰颠 ,既有对前人的吸收和接纳 ,同时也有对后世词人的启发和引导。因而 ,在稼轩之后的词史中 ,许多人笼罩于“稼轩风”的“晕圈效应”之中。刘须溪的词作篇目在宋人中仅次于辛稼轩 ,不仅数量众多 ,而且成为宋末辛派词人的“光辉的殿军”。本文试图以须溪“文本”为基点 ,从须溪词的比兴象征与须溪以文为词的特征两方面 ,对须溪从词体和词体精神上接受辛稼轩的作词艺术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南宋词坛,“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的辛弃疾《稼轩词》,以若干暗呜鸷悍、淋漓慷慨的抚时感事的力作,赢得当时和后代的高度评价。但是,《稼轩词》中还留下不少清新而质朴的农村词。如果说,辛弃疾那些作为时代号角的力作是《稼轩词》的主旋律;那么,这些农村词,节奏明快,感情含蓄,便是轻拢慢捻,别具一格的优美和声。辛弃疾的农村词,大都成于他被南宋朝廷摈斥,归于带湖、瓢泉期间。这部分作品,其特色可概以“隐秀”两字。刘勰说:“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