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多地少,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农业经济占有比重较大,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能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对渝东南乃至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渝东南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现状、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但中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系统接受过农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目前中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有效提升农民素质,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有效保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措施.但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还存在着农民自身参加培训的愿望不强、培训机构工作不到位、管理机构机制不健全、服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培训工作的推进和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来看,难以适应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其非农就业能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校企联姻培训模式、“立交桥”教育培训模式、优势互补培训模式、项目培训模式和区域资源整合培训模式,来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湘西自治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起步晚、规模小,培训基地布局也不尽合理,面临着培训质量不高、培训资源缺乏等诸多难题;应对这些问题,应从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训质量、资金投入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中国农村,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转岗技能普遍缺乏,这些情况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也制约了转岗层次的提高,因此政府应尽快完善农民工转移培训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用人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有效供给,培训机构尽可能降低收费,吸纳尽可能多的人参加培训,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大大改善,顺利实现转移就业,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庆市是全国唯一的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直辖市。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一区四县”连成一片 ,偏隅于重庆市的东南角 ,故称渝东南民族地区。本文特以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为研究对象 ,阐述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所处的阶段 ,分析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探讨推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渝东南民族地区小康进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全面小康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但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民族之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不一致的。受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具有特殊性。本文特以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离小康水平的差距及其原因,预测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实际进程,并探讨了相应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不仅事关农民增收、农村小康,而且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重庆市要实现2007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700万人的目标,就必须正确面对现阶段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些制约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扶贫攻坚是我国"十三五"期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加强对农村贫困劳动力的精准教育培训,实现贫困劳动力的稳定就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手段。从山西贫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培训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山西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面临贫困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贫困地区产业支撑条件差、转移就业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就业转移培训组织管理较分散等困境及原因,从而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搭平台,通过加大培训宣传和贫困村产业扶贫力度、构建完善的农民就业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最终实现精准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竞争力差、稳定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职业素质不高,进而提出职业素质教育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短期培训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关键的环节的观点,构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素质教育内容体系,提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调查数据为经验资料,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进行了估测。通过研究认为:在地域上,东部地区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区域;在产业上,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在现有制度框架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将呈逐步扩大的态势,但要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预期目标还比较艰巨。作为重庆来讲,应加快库区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成长,将有利于推动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2.
全面小康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目标,具有极其丰富的具体内容.重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总体水平低,速度慢,进展波动且不平衡,今后16年的任务艰巨.为此,提出消除政策和制度性障碍,确保农民合法权益;转变思维和观念,提升农民社会地位;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面小康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目标,具有极其丰富的具体内容。重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总体水平低,速度慢,进展波动且不平衡,今后16年的任务艰巨。为此,提出消除政策和制度性障碍,确保农民合法权益;转变思维和观念,提升农民社会地位;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不仅事关农民增收、农村小康 ,而且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重庆市要实现 2 0 0 7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 70 0万人的目标 ,就必须正确面对现阶段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些制约因素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设施农业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集约、高效的利用,能够大大提高农业效益与农产品质量,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重庆市设施农业发展较快,但存在运行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差、后续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基于重庆市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重庆市应当合理定位,因地制宜地适度发展设施农业,加快相关科研工作,建立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充分发挥其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设施农业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集约、高效的利用,能够大大提高农业效益与农产品质量,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重庆市设施农业发展较快,但存在运行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差、后续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基于重庆市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重庆市应当合理定位,因地制宜地适度发展设施农业,加快相关科研工作,建立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充分发挥其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总结出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转移率高、转移规模大,转移的对象以青壮年为主,且文化程度较高,转移领域广泛和转移行业相对集中等特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土地利用产生了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影响。最后针对不利影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总结出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转移率高、转移规模大,转移的对象以青壮年为主,且文化程度较高,转移领域广泛和转移行业相对集中等特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土地利用产生了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影响.最后针对不利影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