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思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
《考工记》云“有虞年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舆”。“郑注:“官各有所尊,王者相变也。舜至质,贵陶器(?)大瓦棺是也。禹治洪水,民降丘宅土,卑宫室,尽力乎沟洫而尊匠.汤放桀,疾礼乐之坏而尊梓。武王诛纣,疾上下失其服饰而尊舆”。《记》又云:“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郑注:“周所上也”。贾疏:“一器者,车也。而工聚者,谓有轮人、舆人、车人,就职中仍有輈人,是一器工聚者,车为最多,多于余官,以周所上故也”。是知时代交易,各有所上,周之车乘,世远源长,日以寝盛,盖有所由。 相似文献
2.
郑思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
六、灵台《毛诗·大雅·灵台》五章章四句.第一章:“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第二章:“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第三章:“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第四章:虚“虞业维(?),贲鼓维镛,于论鼓钟,于乐辟痈”.第五章:“于论鼓钟,于乐辟痈,(?)鼓逢逢,矇瞍奏公”.《小序》云:“《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按:小序立说极谬,非此诗之旨. 相似文献
3.
郑思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
《左传》僖十五年,有云:“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易.乾.彖》亦云:“万物资始,乃统天”.是知数理所生,原出自然.仰观俯察,书契肇造,物观初基,于是以宣.《周髀》作则,历数方兴.日月推移,山川高下,祖庖牺而宗禹,(?)旧典于陶唐.权舆太古,世代县邈;其始源于口传,继乃备于竹帛.载籍记注,雅颂篇章,事有其实,言有其由,固未可以达少辽远,而遽视为子虚乌有也. 相似文献
4.
徐玲英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1):28-30
马其昶之《毛诗学》主要采用集说的形式,但别下己意,则用按语标识。通过对其按语进行归纳爬梳,大致可分为:解释经文,申述毛传,文学讲评,申述诗教等几种类型。经马氏疏解,经传之义得以大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毛诗正义》引用《尔雅》的情况予以考辨,以较其异同,观其流变,正其讹误,为人们阅读和比较研究提供以资参考的语料。《毛诗正义》共引用《尔雅》1477条,相同1218条,占总数的82.46%;相异259条,占总数的17.54%。相异的比例如此之大,表明流行到今天的通释语义专著《尔雅》,由于辗转传抄和翻刻,错误在所难免;而随文释义的传注《毛诗正义》,在征引文献方面,既有严格按照原书引用的,也有为了解经需要而化用《尔雅》原文以及阐释语境意义的,还有由于个人学术风格、缺乏严谨或校勘不精而误引的。因此,我们在阅读和使用这些文献时,既要尊从,也要鉴别,尽可能地还原其本来面目,以保证其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毛诗正义》注疏分合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宏韬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6):56-60
《毛诗正义》从体例上看是对毛诗经文、传、笺的阐释,其原貌以正义为主,只标经注起止。南宋绍熙年间始合正义于毛诗经注本中,遂有《毛诗注疏》之称。南宋晚期建本又引《毛诗释文》附注疏之中,称之为附释音《毛诗注疏》,是为其后各本注疏之祖。注疏合著渊源有自,引注附经可以追溯到刘歆、马融,而唐人将音注字旁,又开宋人《注疏》、《释文》合刻本之先河。将《毛诗正义》与经、注、释文合著,实现了文字、音读、疏义的三统一,成为一直沿用至今的标准体例,为《诗》学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但割裂疏文,却造成讹误增多、疏文支离、认读阻塞和义注疏混称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8.
通过详细的考察和分析归纳,认为诗大序是以对《关雎》的解说为例,阐明其美刺教化的核心思想。而其教化思想又贯穿于小序中,并得到进一步深化。小序以风雅"正变"体现美刺,注重德行、伦理、礼仪教化,具体阐释了诗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双向互动的诗教理论。 相似文献
9.
张立兵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4):26-29
孔颖达《毛诗正义》广泛继承了先秦两汉以来的性情思想,其性情思想主要内容为:性情的本体是"气";"受气"的厚薄不同使人性分为九等,各等善恶不同;统治者应该以身作则来教化人民,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教化得以成功的依据在改变人的性情,使人性由恶趋善、性情中和;教化最有效的手段是诗与乐。 相似文献
10.
联合式复音词是《毛诗笺》复音词的主要类型,构成联合式复音词的两个单音词主要是同义联合,与所构成的词词义大致相同;这两个单音词大多词性相同,与所构成的词词性基本一致;两个单音词的构成顺序还不固定,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同素异序词,这样的词占925个联合式复音词总量的7.05%;两个单音词的书写形式也有古字、借字、异体字、异字词等现象。可见,《毛诗笺》联合式复音词构成既有规律性、系统性,也不无纷繁复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姚道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01-104
安大简《诗经》作为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诗经》文本,其中部分异文信息对解读《诗经》关键字词具有重要作用。将安大简《诗经》与《诗经·鄘风·鹑之奔奔》《召南·小星》相比较可以发现,以往学者对两首诗当中的“强”“肃”二字的解释仍有欠缺。根据简文信息可以知道,“强”应当读为“竞”,训为“逐”;“肃”应当改读为“蹙”,训为“急”。 相似文献
12.
董守志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45-47
李学勤主编的<十三经注疏>(点校本)是对<十三经注疏>的第一次系统而全面的整理.由于规模宏大,内容艰深奥涩,整理的难度大,<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点校本)的标点存在很多问题:该断未断;应该属连却断开;引文的标点出现错误等. 相似文献
13.
强中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9-127
在现有文献条件下,难以断言《毛诗》是否传自荀子,但可对比二者之异同:《大序》“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诗学观与荀子相通。《小序》探索诗的创作背景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荀子借重《诗经》、强化己说不同;不过,《小序》解诗重教化与荀子的诗学精神一脉相通。《毛传》《郑笺》解诗与荀子或通或异。 相似文献
14.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130-136
足利本《毛诗注疏》中校文的产生时间当在永享十一年(1439)之前,非出一人之手,当是历代藏书家(主要应为日本经学博士)所作。据校文的内容可知,参校本中既含有出自写本系统的六朝隋唐写本,又有出自刻本系统的宋明善本。此类版本尤其是写本,虽多不复存在,但藉助校文,仍可窥见诸本之一斑。足利本中的校文既可改正今本中的许多讹误,又可与阮元《校勘记》等互相印证,故其在校勘学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关于《毛诗大序》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春泓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比较《毛诗大序》和《礼记·乐记》及《荀子·乐论》 ,《毛诗大序》与《礼记·乐记》相近 ,更多体现了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 ,而《荀子·乐论》则代表了国家主义集权思想的抬头 ,以往因为《毛诗大序》与《荀子·乐论》颇有文字重出者 ,谈论《毛诗大序》为代表的汉代《诗》教 ,经常是在《荀》儒 ,即战国末期儒家思想背景下 ,批评其限制情性的消极影响 ,对于其语辞的理解也就有所误读 ,现返回孔孟早期儒家之源头 ,《毛诗大序》人文主义的伟大意蕴 ,才得以拨云见日的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16.
黎子耀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
一、《诗经》是中国古代的谜语诗集《易经》以隐语作辞,言不尽意,须言外求意。《诗经》根据易卦而作,每篇诗必以易卦为谜底。读诗者须从言内的诗辞求得言外的诗意。言外的诗意本于易卦。易卦的排列,井然有序。由卦序以求某诗而知其旨意,不啻按图索朗。《易经》《诗经》同以隐语作辞,采取象征文学的手法,读者只知有象而不知其所象之物。盲人摸象的寓言,固可用之于言《易经》,亦可用之于言《诗经》,于是汉儒董仲舒有“易无达占”和“诗无达信”之说。《诗经》既本于易卦而作,其所取象自当同于《易经》。究竟《易经》所取何象?答曰… 相似文献
17.
康学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4,(1)
郑玄《毛诗笺》是由经学角度笺诗的,但却有着不容忽视的文学价值。本文由三个方面论述了《毛诗笺》的文学成就,并从文化史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予以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考证《毛诗补传》,从释诗特点来看,戴氏解《诗》讲求实证,尽可能以史实、风物民情、俗语以及各种名物制度诠释诗语,力求还原诗语之本义;从诗学观点来看,戴氏解《诗》重诗旨。围绕“旨”之传达,戴氏考析诗人之“意”与作品之“辞”的复杂关系,以及诗的“喻象”、“借比”对“诗旨”的表现意义,提出“托”于表象以见“旨”的诗创作形态。 相似文献
19.
韩愈的诗学观和诗歌创作受到《毛诗》及其经学阐释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对韩愈"称道盛德"的诗学观念和模仿《毛诗》的诗歌创作产生过负面作用,而对其"舒忧娱悲"的抒情理论和抒情诗创作却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祥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85-88
从现代语法学角度出发,归纳概括了<毛诗诂训传>这部训诂学著作中的六种语法分析方法,指出将<诗经>原文同<毛传>传文相比较,可以看出部分语法现象从先秦到西汉的历时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