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都需要激励 ,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 ,需要得到来自同事、领导和组织方面的激励。而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既定目标 ,就更加需要激励全体成员。所谓“激励” ,在组织行为学中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 ,使人一般内在的动力 ,朝向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从理论上看 ,激励过程与人行为的模式是相同的 ,是从人的需要出发 ,在外界一定诱因 (目标 )刺激下转化为动机 ,动机引发行为 ,行为指向目标 ,行为的结果又随时向行为者发出反馈 ,实现自我评价。按照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 ,将动机划分为内部动机和…  相似文献   

2.
入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们从事各种各样事情的出发点,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行为的主观愿望.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就像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也有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学习动机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探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3.
激励教育是指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作为外界刺激,引发组织成员思想动机的变化,提高其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更加符合组织和管理的目标,使其自觉地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相统一,并为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贯彻人本思想,实践人本管理,加强和改善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激发每一位医院员工的创造热情,引导他们完善认识结构,构建心智模式,修正行为方式,使其自主自觉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是一个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也就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激励的对象是人本身及其行为。激励对于一个组织至关重要,对于一个科研院所来说,对科研人员的有效激励,是获得科研成果,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因此,培养孩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使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因此,培养孩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使其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有效途径.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管理深处就是道德激励。所谓道德激励,就是根据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去诱发、激活个体的道德需要和动机,使个体产生行为的内驱力,从而促使个体采取行动,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在大学里面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组织理论中,其中一项是激励理论,也是近年来大学管理者被广泛运用的管理手段。本文主要就是通过对道德激励的含义进行阐述总结,然后根据含义对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道德激励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敏 《决策与信息》2011,(10):196-197
会计行为是指会计行为主体按照会计行为目标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则,利用会计这门学科所特有的理论方法、手段,对会计事项进行处理,形成会计信息并传递给其使用者的一种实践活动。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业务水平限制或者受到多元化利益的驱动,某些会计行为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出现会计信息与实际不符,甚至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等不良会计行为。  相似文献   

9.
激励是组织行为科学中调动、启动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方法,是激发人的动机、加强人的意志,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精神动力,朝所期望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是组织人事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事管理的有效手段与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在《行为管理学》中指出,按时计酬的职工只要发挥其能力的20—30%,就能保住饭碗。  相似文献   

10.
李小博 《经营管理者》2013,(20):236-237
徇私舞弊行为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公务的过程中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徇私情、徇私利,故意违背事实真相和相关法律规定,弄虚作假而没有客观公平地履行其本身应该履行的职责的行为。徇私行为是指行为人(这里指行政执法人员)内心徇私情、徇私利的动机的外部真实体现,也就是现实化的外在身体动静;舞弊行为是指行为人(这里指行政执法人员)出于徇私情、徇私利的动机,为达到其隐瞒犯罪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行为。  相似文献   

11.
激励(Motivation),就其本意来讲,就是激发鼓励之意,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管理学认为,激励就是主要通过运用某些手段或方式让激励客体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积极行动起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激励的  相似文献   

12.
李英 《经营管理者》2012,(7):92+171
<正>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人员为了获得某种私人利益,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所进行的披露管理。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公司盈余管理主要目的是实现自身利益或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盈余管理的动机决定了盈余管理的行为,即虚盈实亏,隐瞒负债。许多人将盈余管理视为"会计戏法",足见其手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体来说,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固定资产折旧。《公司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九条  相似文献   

13.
生命需要激励,教育需要激励。激励,即激发、勉励,是一种能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归纳起来,有三个要点:第一,激励的性质,是一种心理过程和作用,就教育而言,是一种对教育对象的内在因素的激发和震荡;第二,激励的过程特征,能激发动机,引起需要,指导行为,包含了实施激励的内在因素;第三,激励的价值功能,调动教育对象的各种心理因素,激发教育对象的内在力量,从而有效完成教育目标。人本激励,就是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以生命教育作为核心,从人性特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甚至潜在的各种心理因素,形成学习的强大动力,以旺盛的热情主动参与学习,体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人本激励是学校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人本激励,也就没有成功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4.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心理学的原理,人的行为的根源在于人的各种需要.当人们有了某种需要之后,就会转化为具体的动机,进而引发出某种特定的行为.例如人由于饥饿而产生吃的欲望,并进一步转化为对食物的寻找或购买.所谓激励就是对需要实现的动机的强化.在团队中,管理者通过种种激励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团队成员(被激励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潜在能力的发挥,更好地实现团队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在市场竞争中凸显企业的实力越来越重要,企业管理的手段需要不断创新,激励理论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策略。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劳动分工的差异化而衍生出激励问题,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的核心理论,它具有处理或协调需要、动机、目标与行为四项因素之间关系的职能。如何能让团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朝向统一目标奋进,在当今的企业管理领域已经不是新鲜课题。本文就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一题展开剖析。  相似文献   

16.
褚保田 《决策》2011,(10):I0020-I0021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激励。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工作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研究激励问题,实质上是探索人的行为动力问题,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调动员工,发挥其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了解消费者网络口碑传播的动机与行为规律是企业制定针对性网络口碑营销策略的重要前提。本文在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发现了消费者口碑传播的九种动机,并采用回归分析研究了动机与口碑传播行为的关系,发现社区兴盛、信息回报、情感分享、支持/惩罚商家、改进服务、提升形象和获得奖励这七种动机对口碑传播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琼 《科学咨询》2009,(22):55-55
心理障碍是指人的动机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不能实现自我预定的目标,而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心理学认为,心理障碍容易导致消极思维,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有知识的缺陷,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从教几年以来,笔者发现中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健康行为,即人的行为,是指个体对内外环境做出的能动反应。行为的发生、发展和改变的过程由不同的要素组成,其中有:谁(行为主体),对谁(行为客体或行为的指向目标),在什么情况下(行为环境),使用什么(行为手段、工具或方法),产生了什么结果(行为结果)。从行为的产生来看,可把人的行为分为不同环境下的作为,比如我们最为关注的饮食习惯,进而形成健康的、不健康的行为现状。大学生的健康行为,即行为干预,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键技术,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高洁 《经理人》2004,(3):72-73
美国著名行为心理学家David Clarence McClelland(1938~1998)通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提出动机需求学说,指出人类的三种需求动机分别是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以及亲和动机。大部分人拥有并展示了三种动机的组合,它们的混合体决定并表现为一个员工或者经理人行为特征和工作风格,三种动机中占主导地位的动机对个人行为和风格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