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这个词往往都跟我们的“不懂事”联系在一起。这正是被现如今一些极个别的现象蒙蔽了眼睛,也使我们不能真正地认识孩子。那么,孩子在学校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呢?从一个极小的事例中让我认识到:我们应该平等对待孩子,应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呵护孩子时时闪现的进取心,相信他们。  相似文献   

2.
郭礼雪 《科学咨询》2010,(14):10-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的高速发展,由社会迅速变迁而带来的问题也相应增多。由于父母外出创业、打工,小学“家庭托管学生”已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长期托管在别人家中,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家庭托管学生,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孩子,要让他看到大家对他的尊重,更要加强与其亲人的沟通,多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加强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周末的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留守学生周末问题成因
  (一)父母责任感不强,对子女关心不够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父母的爱是不可替代的。韩建新曾说:“孩子的问题大多与家庭教育有关,什么问题都拿到学校去解决,指望老师“妙手回春”,这是不现实的。必须抓好父母的教育,只有高素质的父母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儿女。”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又长期不在子女身边,对子女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他们普遍认为,家长只要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学生,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好了。而教育问题应该是学校的责任。我的学生家长打电话询问情况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给我把孩子管严点,我们的话他不大听,只听您的话。”这些家长将子女的教育委托给了学校、老师,而认为自己只要做好孩子的“后勤部长”就足够了。因此,他们疏于与孩子交流、沟通,教育方式简单,甚至粗暴,对子女关心不够,导致孩子情感缺失,容易出现问题。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好像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一样,尽管他们每月给我生活费,但却从来不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而留守学生的父母,不能找到这根弦,不能给孩子的心灵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相似文献   

4.
以学生的立场来做教育,这是做教师的本职工作,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教师往往忘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准则。在无意问就忽略了学生的发展,不经意间就无视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渴望。让学生成长和教师教育背道而驰,伤害或是阻碍到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教育是鼓励孩子成长,我们的教育是支持孩子成长。有些教师总是认为我们是教师,就应该这样做,其实真正的教育中教师应该是多重角色,协助孩子幸福成长的。  相似文献   

5.
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美国诗人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尽到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抱着“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的信念,用我们的细心、耐心、爱心去关爱每一位孩子,让他们充满自信心,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在从事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为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该用“心”去感悟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尊重、理解。爱心使学生亲近;耐心能促使学生与班主任交心;宽容心能得到学生的信任。高度的责任心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京晨 《领导文萃》2005,(4):70-72
赖斯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强硬干练,特别是取代鲍威尔出任国务卿,并传言甚至出任国防部长后,她更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强人”。其实,50岁的赖斯非常喜欢孩子,也很想组织一个家庭,但女强人想结婚不容易。没有碰到意中人不少人认为,过于成功的事业已经成了赖斯组建家庭的阻力。就像《莫斯科新闻》在赖斯刚出道时评价的那样,“男人们都不免奇怪:她应该忙于做饭和使她的爱慕者发疯,但她却能迅速地从口中蹦出导弹和坦克的数目以及多次首脑会谈的日期”。赖斯对事业的进取心让不少男士望而却步,但她自己并不认为事业影响了她的个人生活。她说:“我不…  相似文献   

8.
爱在深处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这美妙的歌声在校园的上空久久萦绕!每当听到这首歌,作为老师,就想起了自己所教的孩子,孩子们何尝不需要爱,现在的孩子虽然能吃饱穿暖,有父母、亲戚的爱,但他们的灵魂往往还是孤寂的,是饥饿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以博大精深的爱去滋润他们的心田,让他们不缺乏爱,不缺乏正确的爱!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但是让他们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是的,我要选择这份叶的事业,只为了让这些花儿和带有泪痕的花儿开得一样美……从事普教小学校长工作兼教学工作十多年。后因工作需要,调往鱼台县聋哑学校开始从事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珍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从我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之旅。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耳畔隐隐约约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歌声:任风/翻阅背影的日子/烛光/将记忆摇曳成孩子的身影/夕阳/便凝聚了教师魂……  相似文献   

11.
刘娟 《管理科学文摘》2009,(12):196-197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本文将从四方面阐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可怎么爱?怎样表达?怎样让学生感受和信任这份爱?怎样把握“爱”的尺度?说简单却更似高深莫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摸索……孔子说“仁者爱人”,身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仁者”,真正的更好地爱学生?本文就以上问题对“爱”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孩子要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师,不能只是“对面的男孩(女孩)看过来”,而要和他们站在一起,由“相对”变为“相向”,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在经历中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尊重还给学生,在经历中,宽容对待学生,让学生找回自信!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站在爱的基石上,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与成长。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教师具有爱心,能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真诚地结交孩子,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相信孩子,才能真正做到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进而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体验教育的成功。上期开学初,一位名叫张枭的学生阴差阳错的分到了我班。该生打得一手好乒乓球,但又是全校出了名的后进生:上课顶撞老师,下课打架捣乱,迟到逃学,不做作业,而且还很有号召力,一些本来成绩还不错的学生也常被感染成“同路人”。…  相似文献   

15.
调皮、出风头、搞恶作剧、愚弄同学、刁难老师,学习态度不端正,时常违规违纪,几乎是小学阶段品德不良的学生的共性.他们时常让老师“头痛”,而我们又不能不去面对他们。他们由于自己的不良行为,而伤害他人,因而经常饱受批评、训斥甚至严厉的惩罚。他们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甚至“有敌意”,常常主观地认为教师的某些举动是针对他们,教师是有意为难他们,甚至“迫害”他们。在这种对抗的情况下,教师是无法作思想工作的,他们会曲解教师的善意,甚至恶化师生关系。要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进而矫正他们的不良品德,我们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站在爱的基石上,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与成长.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教师具有爱心,能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真诚地结交孩子,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相信孩子,才能真正做到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进而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体验教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从事教育生活以来,同不少的教师一聊起“学困生”,不少的教师就会愁眉苦脸,像遇到不可躲避的“瘟神”一样.因为他们不但学习成绩不优秀,而且还调皮捣蛋,大有“朽木不可雕也”.因此,被不少教师称之为“害群之马”.想方设法或拒之或赶之门外为爽.其实, “学困生”也有闪光点,只要教师在他们身上多留心一点,他们还是有所改变的.  相似文献   

18.
在儿童的“听”上,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听大自然的声音,大师(音乐大师乐曲)的声音;在孩子“看”的选择上,家长们应该让孩子们看大师的名画.  相似文献   

19.
从高校毕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都希望尽快成长,都愿意早日完成“三级跳”,转变角色,快速到位。那么怎样做到这些呢?一、职业道德的到位职业道德,同一般社会公德是有区别的,受过教育与没有受过教育也是有区别的,从事教育工作就要遵守特殊的社会公德——师德。青年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更应分清“不能做的,应该做的,必须做的”三个层次,扎扎实实完成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呼声越来越高,非理性思潮也就在语文界悄悄兴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就渐渐地被“个性化解读”、 “品味欣赏”、 “在文学的天地里徜徉”取代.这些看上去很美的语文教学形式让学生越来越不知道语文该怎么学,也让教师产生了越来越不知道语文该怎么教的深深困惑.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尤其是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没有可操作性,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没有科学的系统性.只好让学生和一线教师“跟着感觉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