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并用肯定的态度去欣赏这些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如何写好一篇作文,我们会教育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增加阅读积累,要收集好词佳句……但是却忽略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求知欲,才能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会主动去观察,去阅读,去积累。学习如此,作文亦如此。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应该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需用心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汲取生活的源头活水,才能写出有生命力的好文章.近年全国中考、高考作文的命题也基本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大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作文话题和切入点,从身边挖掘写作素材,写身边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并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忽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了解、积累,作文教学远离学生实际,多是传授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导致学生丧失写作兴趣。“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介绍了“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的现实背景、理论依据以及“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并从四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4.
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优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素质方面的收获。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阅读书籍和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文贵于真”,作文就是写生活,作文应该是真实情感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在平时要多让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积累素材,抓住写作时机,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习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在课内让他们读课文,课外多读书报,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人家的写法。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学生最感头痛,教师最感棘手的问题,学生的作文,可谓问题多多,例如:学生无话可写,无从下笔;学生对生活体验不够;写作对立意不高;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语言不生动,缺乏细节,文章空洞;不知道如何选材和表现材料……
  就我们教师而言,也存在一些问题: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重视教师的本身教学,忽视学生的写作实践;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换句话说,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一个常被忽视的重要原因是:作文教学,大多数教师只是口若悬河地“授渔”,而很少去奋不顾身地下水“捉鱼”,这就缺少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影响。而用教师亲自下水“捉鱼”的方式来追求作文教学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不仅有利于促进作文教学“烹鱼”厨艺的有效传授,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充塞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在从事作文领域的教学活动时,格外需要一种普罗米修斯的精神,通过四个台阶,用智慧和热情将抒发和书写的火种播入孩子们的生命之中。在认识上还原作文教学的生命原态:重积累、重激发、重赏识,重真诚、重灵性、重妙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写作是彻底的主体行为,要靠自己即自己积累,自己领悟。教师则要最大限度地设计学生的积累形式,创造千奇百怪的写作理由,用真心实意的激赏和恰到好处的评析帮助学生实现最佳的写作形态,保持旺盛的写作热情。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学校作文教学要注重作文的命题形式和内容,作文教学的命题要“宽”;重视素材的“积累”和“表达”,作文教学的指导要“精”;提高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能力,作文教学的批改和讲评要“活”, 使学生作文水平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8.
今日作文教学的精神:个性化,引导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即写“真文”,抒“真情”,做“真人”。实施理念:习作素材的开放: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课内外的广范阅读和传播媒体中;平日生活的点滴累积中获得写作的素材。习作时间的开放:根据作文内容的需要分定期作文和随时作文即随文练笔。定期作文可布置“当堂作文”、“作前一天作文”、“一周内作文”、“一年内作文”。(让学生在即定的时间内找准写作的素材,并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形式,希望能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难,考试中的材料作文尤其难,本文将“八股取士”的章法整合成材料作文的八个写作步骤,称作“新八股”,让学生作文中规中矩、有理有据,情文并茂,在中考和高考中“八股取士”不再成难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形式,希望能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鼓励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其中表达能力是较为重要的一环,而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修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看见作文就感觉“难受”,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写作文,看见作文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修改中找到习作的乐趣,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中写道:“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由此可见,作文是学生心灵的释放,作文教学是教师用心去开垦每个学生心中的一亩田。这样的作文是个性化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是个性化作文教学。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能自由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新颖。“思想”“自由”“真实”“新颖”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思想———作文的灵魂“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一般也称“观念”。人们的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不懂得从万花筒般的生活中去挖掘、提取作文素材,常常为没有内容可写而烦恼,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要让他们爱作文,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给他们提供和创造能培养兴趣的写作环境和必要条件,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积极、愉快地完成作文。一、组织观察活动,让大自然成为学生习作的天地有一次,我们学校去崇武秋游,游览过程中,同学们兴意盎然,在码头上,有的学生被近处的船只吸引住,有的学生遥望远处的船只以及空中盘旋的海鸥,互相议论着,远处的船那么小看上去像什么?“像树叶”。…  相似文献   

16.
面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难现状,教师改变作文评价模式,变“讲评”为“品评”,重激励,提兴趣。大胆创新,放手学生“批作文”、“推作文”、“品作文”,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作文评价中,在品评中畅享收获。  相似文献   

17.
作文很有特色。积累写作素材,还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报刊,接触电影电视,收听广播,参加智力竞赛活动以及社交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愉快地毫不费力地摄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充实自己。学生积累的材料让他们自己互相交流和激励推荐,教师评讲,如怎样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每位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往往令学生苦恼,头疼。我要让学生的作文语言丰富多彩,在考场上如鱼得水,建设起作文的巍巍大厦。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农村小学更是如此.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看到农村学生写作的现状,倍感痛心和警醒,所以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作了深入思考,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从中获得启示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小学作文状况及原因 (一)写作现状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关于农村小学作文的镜头:1、学校要组织春游活动,教师刚一通知,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春游回来,不知要不要作文,如果要作文,我宁愿不去.” 2、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我家的小猫、小狗”、 “第一次做饭、洗衣”、 “我的朋友小明、小红”,细一读内容大多空洞乏味.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也再一次提出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所以,作文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素材积累.学生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彻底改变"无米下锅"的局面.那么,如何帮助高中生广撷博采,积累写作材料呢? 一、优化积累方式 (一)学生自主积累 1、善于观察生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中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叶圣陶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由此可知,观察是积累素材的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