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在,贝克汉姆已经从体育明星的形象中走出来,在更大程度上他被看作是一个大众偶像。无论在哪个国家踢球,都不会影响到他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闳 《金色年华》2007,(12):26-26
在现代娱乐工业流水线上,娱乐明星的崇拜者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被称之为“粉丝”。  相似文献   

3.
偶像的历程     
作为一个“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回顾改革三十年中国文化的如潮涌动,天然地有一种亲切感。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曾经风靡一时的流行偶像,纵然不是春风化雨,却也早已融入我们自身的血脉,并且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的风向标,勾连起了这三十年的风起云涌、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4.
作为针对偶像的典型指控,偶像崇拜蕴含的焦虑情绪常常被遮蔽,以致忽视了偶像焦虑这一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媒介演化脉络梳理偶像的文本线索,发现在雕塑、画像、文字、图像等为主要媒介的偶像建构与传播时期,偶像崇拜蕴含着一个群体针对其他群体的焦虑情绪,产生诸如偶像破坏、偶像歧途、偶像威胁、偶像越轨等外在指控。这种焦虑情绪在互联网媒介下形成不断向内塌陷的情绪螺旋,外显的偶像崇拜日渐转向内隐的偶像焦虑。网络社会的偶像焦虑遮蔽了偶像的精神资源,具体表征为理想身体的焦虑、身份认同的焦虑和快速成名的焦虑。从社会规范角度来看,摆脱偶像焦虑最好的方式并非管理和调节焦虑情绪,而是唤醒偶像的精神资源,引导青少年追求向上向善的精神目标。  相似文献   

5.
王文静 《老年世界》2013,(14):14-15
七十几岁的父亲,头发花白,身子硬朗,眼神炯炯。下地干活,在他们那个年龄段里,一个顶仨没问题。妈说:“你爸年轻时,那也是准帅哥。面目清朗,棱角分明,个头适中,再加上一手好算盘,一笔好书法,村里人都夸他是有文化的‘俊爷们儿’。”如今,再用这话问他:“闺女说得对不对?”爸一个劲摇头,拼命摆手。还是妈,手指点着我爸的脑门:“你这倔老头儿,年轻时,要不是看上你这个人长得精神,肚子里有墨水儿,就凭你家的穷家底,我能进你王家门吗?”可我爸从不认为自己有多帅、有多精神,至于那点文化水平,更是不值一提。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2005年和2020年两档代表性选秀节目中的中性化女性冠军李宇春和刘雨昕的形象对比,剖析偶像形象变化与社会、媒体、粉丝的关系。李宇春作为第一个选秀高峰时期的女性中性偶像代表,强调对女性身体和性别刻板印象的打破;刘雨昕则展示出第二个选秀高峰时期审美的多样性和性别的灵活性。偶像形象作为一种文本,是中国社会从改革开放到经济高速发展两个不同社会阶段的产物,从单一的反抗到多元审美的重塑,折射出社会审美需求的变化;媒体深谙这种变化,将偶像形象作为一种“生产性文本”进行构建,以获取最大范围的粉丝和流量;不同粉丝群体对其进行不同的意义解读并促进意义的传播。从“阳刚之气”到“雌雄莫辨”,女性中性偶像形象的变迁植根于社会变迁的土壤中,并由媒体和粉丝共同书写。  相似文献   

7.
相比一般的明星崇拜,阴性化明星崇拜与青少年的叛逆特征及猎奇审美结合起来,因而更加非理性。从青少年自身来说,它不仅反映了一种个体价值的社会投射与自我补偿,也是一种自我统合危机期的独特审丑式审美;从社会层面来说,它不只受到中国传统阴性文化及外来流行文化的影响,更受到大众传媒时代媒介理性缺失所导致的审美偏差的影响。辩证地看,它表明青少年在审美及个性发展方面享有越来越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但其负面效应也不言而喻。它不只是一个审美问题,也是一个关乎青少年性别认知、婚恋观念及性格塑造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多元思考,并构建立体的性别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追星的非理性行为表现为偶像被曝丑闻后仍迁就之、不顾后果地追捧偶像、为了引起偶像的注意而不择手段等,其根源在于青少年对偶像的人格崇拜。明星对社会展示着技能形象和道德形象,民众对明星的信赖分为技能欣赏和人格崇拜两个阶段。明星的虚假道德形象起因于其刻意把自己打造为道德榜样、独特的成名路径等。青少年追星族应该警醒偶像可能在人格方面并不完美,在追星时应保持自身的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9.
陈亦权 《职业》2009,(2):27-27
老板要给自己的员工以什么样的印象才最好,这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的人说做老板最主要的是要有威信,说透彻一点就是要让员工觉得怕,否则员工不听自己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又有人说老板要做员工的“老好人”,对所有员工都要好,这样才能让员工对自己贴心。  相似文献   

10.
如果很突然的问一个男人:你的偶像是谁?他十有八九会坚决回答:没有!然而,再深聊下去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过一堆偶像,从小时候的哥哥,个头比自己高两个脑袋,能一个打五个;然后是自己的爸爸,因为没有他老人家摆不平的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自媒体、短视频平台、娱乐选秀节目、低成本网剧层出不穷,致使偶像、明星不断涌现,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越来越普遍。过度偶像崇拜很容易导致一系列问题,如行为偏差,生活幸福感降低,社会不良风气等。在分析青少年偶像崇拜利弊的基础上,思考探寻解决青少年偶像崇拜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 《职业时空》2008,4(9):74-74
随着现代通讯设备和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体育运动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使社会大众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体育信息,崇拜体育明星的队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其中构成体育明星崇拜队伍的中坚力量是青少年。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对不同地区的2710名大中学生就偶像崇拜现象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在偶像的崇拜中,99%以上是影视界和体育界“明星”。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在动作巨片《英雄》和《十面埋伏》创下票房纪录之后,张艺谋却突然决定要拍摄一部表现父子情感的文艺片《千里走单骑》,这个消息让很多人大惑不解。而张艺谋却透露说:这个剧本的创作比写英雄还早,5年前就开始了,只是到第5年才完成。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部戏和  相似文献   

14.
这一次,当我把两年多来的绘画精品拿出来卖掉,以支持艰难的文化遗产抢救的事业,心中的矛盾加剧地较量着。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偶像变迁:“呕像”颠覆偶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茂 《当代青年研究》2006,(7):26-28,14
“在神话已经失去力量的后乌托邦的时代,明星取代了神灵的地位而成为世俗的乌托邦的新神”(尼采),续芙蓉姐姐、菊花姐姐、流氓燕、超女这些由大众娱乐文化捧出的“呕像”粉墨登场后,偶像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就被颠覆了,影响逐渐式微。本文尝试用社会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这场颠覆运动的发生、原因及其意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榜样与偶像的错位:从偶像变迁看当代都市青年的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青年是最富有生命力与朝气的群体 .这一代的都市青年 ,是在浓郁的商品经济氛围与媚俗的大众文化圈中成长起来的”新青年” .不管他们身上的标签怎么变幻 ,也难改他们在生活观上的一些共同点 :无章可循 ,无法可依。而在现代青年的社会生活中 ,英雄榜样的地位逐渐弱化 ,明星偶像的作用开始风云突起。关于榜样与偶像的错位的现象令人关注。一、从偶像变迁谈起偶像 ,可以说是青年人在其人生成长历程中所选择的情感载体与行为榜样。在心理层面上他们是凝聚着青年人”光环效应”的产物 ;在行为层面 ,他们是青年人追随与模仿的焦点人物 ;在观念…  相似文献   

17.
在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警匪片中,警察局的南壁上都设龛供着关王爷,或横刀,或夜读,香火总是很旺,出来进去的人都要低头拜上一拜。地下秘密会社里拜关帝更是蔚然成风,推选大哥、惩处内奸都在关帝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以示磊落。我对关帝在香江畔被膜拜的习俗所知甚少,好奇的是,警察和秘密会社为何都敬重同一尊神——关帝。  相似文献   

18.
李武泰 《老年人》2010,(6):16-16
老子与孔子,谁的名气大?当然是孔子。但鲜为人知的是,孔子对老子却非常崇拜。  相似文献   

19.
偶像、动漫与青少年健康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动漫业的发展现状做了描述和研究,同时剖析了国内外青少年喜好的动漫文化与偶像崇拜现象产生的作用、影响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龙崇拜在中国可谓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就其性质而言,是图腾崇拜、灵物崇拜,亦或是祖先崇拜,这在学术界莫衷一是。本文主要从中国龙崇拜的表现形式入手,对龙崇拜的性质进行进一步探讨,结合中国古典文献及西方图腾理论阐明笔者对于龙崇拜不是图腾崇拜的观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