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怀璞 《社科纵横》2002,17(1):71-72
电影艺术的审美创造有不同的侧重点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本体论 ,总体上看主要有导演本体论、影像本体论、功能本体论、观众本体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以及是何种本体论的问题,中外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对此,卢卡奇提出了他的看法.在其晚期《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书中,他提出并论证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劳动—实践本体论的观点.他通过对劳动形成的主客体关系的阐述,论证社会存在本体的关系属性,得出社会存在既不是实体本体也不是意义本体而是“关系”本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学校除了专门开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外,还将德育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时代所趋.到底如何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在此,我想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薛富兴 《求是学刊》2003,30(2):97-103
李泽厚后期实践美学内部存在着群体理性与个体感性、工具本体与心理本体、哲学与美学、论与史四对矛盾,人类学视野是群体理性立场与工具本体论之根源,它根本上制约了心理本体论这一主体性实践哲学本旨.后期实践美学是主体性实践哲学之附庸,而非独立深入的美学理论.李泽厚意欲在美学的史论结合中会通中西,然实际是以西释中.诸种矛盾结合在一起,极大地制约了实践美学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诗歌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累积了种种问题,其中诗歌观念方面存在的认识论误区主要表现为语言形式本体论的偏执.引入话语理论和话语分析方法对话语、诗歌话语、诗性语言等概念进行辨误式的厘清,有助于我们认识语言形式本体论的偏执所在.  相似文献   

6.
王智慧 《学术交流》2008,1(1):112-117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存在方式是根本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活动、语言、时间、文化、理解等都是建立于实践基础之上人的多样性存在方式.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它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价值实现的途径都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多极主体间的交往实践活动,这是一种精神性、生成性交往活动.这个活动以语言作为基本的载体,教育活动在社会时间中展开,它传播与交流的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文化,对这个文化的理解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关键.实践统摄着上述人的多种存在方式,生成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的人的存在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命题包括三层含义: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成;人的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  相似文献   

7.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从狭义的角度界定,创业教育培养受教育者形成创业所必需的领导力与决策力、全球化的视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务实踏实的工作作风、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技巧,还包括商业谈判、市场评估与预测、启动资金募集等多方面教育,以使受教育者具备金融、财务、人事、市场、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在这个层面上说,创业教育便是单纯的创业性教育,是创建企业的教育,是培养创业者的教育[1].从广义的角度界定,创业教育则不仅仅为创建企业而服务.  相似文献   

8.
张跃彬 《社科纵横》2010,25(3):11-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这一学习理论对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审视党风廉政教育的对象、内容、途径以及效果,可以较好地认识当前党风廉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党风廉政教育工作,要根据教育特定对象的认知规律,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要创设有助于受教育者学习的情境,帮助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新的知识;要注意灌输与引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以张载为宗师,"希横渠之正学",其哲学思想是张载哲学思想的延续与价值开新。以"太虚即气"为议题,由张载之"太虚即气"到船山之"太虚一实",由张载之"气化"到船山"气之化也",彰显出船山哲学本体论对张载哲学本体论的承续。由船山气之化的差异性导致宇宙万物的层级性,彰显出船山对张载之超越。  相似文献   

10.
周明宝 《社会》2003,(1):42-44
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发展高 等教育,获益的是受教育者个人、国家和社会。按照投资与受益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1.
徐才 《求是学刊》2002,29(3):26-30
“追寻本体是哲学存在的根据”。“本体”的现代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它是“可以说”与“不可说”的对应关系的存在 ;是“物———我”合一的澄明之境 ;是人对自身存在的一种信仰。哲学本体论的终极关怀是超验的。“超验”作为与“经验”相对称的哲学范畴和哲学规定 ,有着重大的本体论意义、人生意义和科学意义。确立“超验”的合法性 ,不仅必要 ,而且是一种事实。它不仅不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排斥对象 ,而且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争之地。否则 ,在终极信仰上的阵地就只能拱手让给宗教和迷信。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在新自由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批判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等理论的影响下,国际安全研究逐渐改变原来单一的政治学和客观主义方法,向国际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方法转变。这股新安全研究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安全理论的社会学回归。本文以"社会世界"本体论假设为基础,对安全的社会学本质进行解读。从社会本体性生存出发,安全问题本质上是个体或社会群体对他者行为可预期性程序的社会信任,体现了社会互动基础上的一种主体间认知;安全的主体与指涉对象最初是以个人为参照的,尔后推及到由个人组成的各层次政治、社会群体。从社会学视角解读安全本质有利于促使对国家安全的研究走向多层次、多议题与机制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3.
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它以自然本体论作为不言自明的前提.主要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即阐明人类及其社会的存在本原和存在方式是社会实践的本体论.实践美学以实践本体论为自己的本体论基础,使得实践美学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从这样的哲学、美学观点出发,文学本体论同样应该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关系本体论:文学的本原和存在方式离不开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的社会实践;从存在的本原上看,文学的最终根源是物质生产及其转化为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从存在的构成方式上看,文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过程;从存在的现实方式来看.文学是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结晶——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存在.唯有实践本体论可能克服古代传统形而上学的实体本体论和近代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在主体和客体、主体和主体、客体和客体的关系及其统一之中来审视文学,把文学如实地还原为"对象世界-作家-文学作品-读者"的实践统-整体.  相似文献   

14.
吉登斯的本体安全理论以挖掘个体存在于社会的心理需求来揭示自我与社会的本质关系。本体安全理论介入国际政治研究是国际政治社会学回归的一部分,其研究主体从国家到个体,研究范围从国际到国内,研究内容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恰好符合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的现实特征。国际政治本体安全理论的本体论相对灵活,它以行为体的本体安全需求作为理论假设,并强调社会实践与规范对个体塑造自我认同的影响,同时也探究社会认同动员中隐藏的物质与权力因素。本体安全理论介入国际政治研究的这些创新价值,使课题研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教师期待效应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婷玉 《社会》2002,(1):24-25
有学者认为“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从这个定义看 ,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培养人 ,且培养人的目的是通过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来实现的。而教师向学生施加的影响 ,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以及与学生的交往活动中向学生发出的各种刺激 ,包括言语信号和行为信号。这很容易就让我联想到了在青少年教育中时常会提到的教师期待效应 ,也即“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国王 ,他对自己倾注…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经济价值研究的是教育提高收入的原因.学校教育向受教育者传授了认知技能,并且培养了受教育者的价值观.教育所传授的认知技能对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只起到了间接的作用,而教育所培养的价值观是决定劳动者真实劳动生产率重要原因.教育层次高的劳动者之所以能够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之所以能够获得高收入,是因为劳动组织看重其经过学校教育所形成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薇 《社科纵横》2004,19(3):130-131
素质教育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是以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力为基础 ,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 ,以发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使之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教育模式。本文侧重从音乐审美功能及其实现角度 ,结合实际 ,论述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等。它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形成规律的学科。而小学德育就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该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法,重视对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那么,小学阶段到底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  相似文献   

19.
一、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小学语文教学 (一)对"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简言之,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人的素质结构是开放的,有序的、分层次的身心系统.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提法,可以整理成如下的图示:基础层"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金璐璐 《社科纵横》2008,23(3):146-148
汉代的女性教育以德育为主,辅之以技能和经学、史学教育.以家庭教育和宫廷教育为主要模式.汉代女性教育受礼法影响,又对汉代的礼法形成冲击.她们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