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是其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通过加强合理消费意识教育和理财教育,引导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同时对贫困大学生给予特别关注,以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文化,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误区,其中"凡勃伦效应"最为显著.从表面上看,消费属于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所以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有必要根据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引导他们进行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尚没有成熟的消费心理等特征使得他们容易坠入消费主义的泥潭。消费主义导致大学生对消费价值观的取向出现偏差、对消费价值观的评价出现世俗化倾向,大学生因此出现精神危机,不利于高校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高校的当务之急是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节俭消费的价值观,采取包括开设消费教育课程等在内的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随机抽样方式对辽宁大学部分大学生进行消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主流,在消费结构中更多注重改善学习条件,满足自身对精神文化的需要,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消费呈现多层次化.但部分学生存在消费误区,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人际交往过度消费,主要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也存在消费盲目性,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从众和求异心理导致大学生消费攀比.由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校园文化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建议教育者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注重大学生理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5.
关注大学生理性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高校承担着教育、培养和管理学生的重要职责,所以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加强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现状,提出高校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不合理性、不正当性和不均衡性等伦理缺失,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不良习气的冲击、父母不正确养育观念的影响、高校学生消费教育的缺位以及学生个人消费心理的冲突,要通过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学会做人,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校园消费文化建设,把消费价值观教育与社会生活接轨,才能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正确引导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当前,大学生存在着盲目消费、攀比消费、浪费性消费以及消费高科技化等诸多不和谐之音,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学校。因此,当务之急是正确引志大学生消费伦理观,把消费伦理观纳入课堂、开设消费教育和理财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消费伦理观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大学生消费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对目前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存在的消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归纳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特点:消费主流合理;消费内容多样化;消费支出层次化;消费行为个性化和从众性并存。分析大学生消费的误区:消费主义倾向涌现;攀比消费和炫耀消费现象严重;宣泄性消费;理财观念淡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提倡节俭、适度的消费伦理观;净化社会消费环境;言传身教,家庭消费教育要首当其冲;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大众媒体文化正确引导;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如何正确培养大学生消费观,建立和谐的消费模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新课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和行为不仅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成才,也影响着大学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风气。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重视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以教育发展型为主、医学型为辅",具有防治心理疾病、完善心理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三级功能",是生理、心理、伦理、社会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可从教育、咨询、理论方法、管理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坚持既有的成功作法,又不断进行革新.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元素,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育文化的现代内涵,体育教学中的品格教育,体育活动与运动的协作性、规范性,对大学生创新意识、高尚情操培养,团队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培育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受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影响,"90后"大学生恋爱现象普遍,恋爱观呈现出理性认知缺乏、生理知识缺少等新特点。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新时期大学生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如何就大学生恋爱观进行教育引导,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是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关键。在针对"90后"恋爱现状分析基础上,探索实践主题教育、同伴教育与校园文化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新模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年大学生的生命理应充满活力、激情、乐观和向上,但现实生活中,他们轻视和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乏。对此,必须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关爱生命的意识,同时加强生活挫折、生存能力及生命价值方面的教育,以帮助其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和生命价值观,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兰州市所辖城关、七里河、安宁及西固四区的550份问卷调查,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消费以生存型为主,享受型与发展型消费不足;消费工具的使用上仍以实体消费和现金支付为主,消费的制度供给不足;消费观念相对传统及消费缺乏计划性。收入水平低、缺乏对消费环境的充分认识、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不足是新生代农民工消费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政府、企业应继续提高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加强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等对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合理、健康地消费。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的今天,培养良好的国民身体素质被提到了突出的高度。而当前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佳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文章在分析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身体素质及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以下简称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学生教育管理的执行者、学生学习生活的服务者、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者、学校教学科研的承担者。因此,界定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的内涵,梳理辅导员工作现状,探索增强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的措施,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生满意度是衡量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随着高等教育竞争的激烈化,大学生满意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大学生对高校不满意的地方集中体现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校园环境等方面。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师投入与学生需求的失衡、学生自我认识不足,都是制约大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要提高大学生满意度,应该从专业设置的改进、教师素质的提高、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后勤服务的保障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理念是健康文化消费的重要基础和意识导向,而文化消费是增强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实践和基本途径。当前我国文化消费展现出市场化与规模化,多样化与个性化,城乡化与阶层化,盲从化与攀比化,娱乐化与低俗化等状况。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视角,树立居民文化消费的科学生态文明观,培养居民成为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者,提高居民文化支付能力及文化理解能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并增加文化有效供给,强化健康文化消费环境的监管与治理等是实现健康文化消费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何玥精神"较好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示范引导作用,获得了大学生思想价值、行为价值、心理价值上的认同。把"何玥精神"引入课堂,引入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塑造和培育中,结合国情和时代发展需要开展价值观培育,寓价值观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