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环境危机的凸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凤珍  熊岳平 《齐鲁学刊》2007,25(3):118-121
今天,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环境危机。环境危机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类的个体本位思维方式支配下的科学技术异化的产物。我们有必要追溯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从人类理性出发,探讨环境危机的根源;从人出发,以人为本,探求解决环境危机的途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哲学思想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经济在新时期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我国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从根源上看还是思维方式问题,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不科学的发展观、不公正的伦理观、片面的私德观、缺位的政绩观是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哲学思想根源。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3.
才立琴 《兰州学刊》2002,3(6):12-13
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事实 ,人类正处于由环境危机引起的生存困境之中。历史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其深刻的思想根源 ,它导致了技术的滥用 ,加速了环境的破坏。正确认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引导科技的正确价值趋向 ,转变人类的环境观念 ,是人类获得新生之途。  相似文献   

4.
“控制自然”观念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工业文明主导的价值观。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有用性的狂热追求导致人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上人类活动烙印的自然不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生产资料的对象,而表现出反控的一面。自然反控性集中表现为生态危机和人的生存危机。人的“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引发生态危机,而自然的商品化及人的需要是自然反控性的根源。因此,在商品经济中唯有从这两方面出发方可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产主义的建立是解决自然反控性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5.
“人类中心主义”辨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世纪6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报告的发表,恰似一枚重磅炸弹,把人类从自己编织的工业技术文明的美梦中震醒。人们突然发现,伴随工业技术文明而来的并非只有物质财富,而且还有诸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具有全球特征的所谓“全球问题”.人们把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观根源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我以为,要梳理这些全球问题的根源,确定人类中心主义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给“人类中心主义”赋以确切的涵义,有两个条件是必须要被满足的:一是准确把握我们所要讨论的人类中心主义问题所属的论域,二是“人类中…  相似文献   

6.
理性至上与技术异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雪英 《兰州学刊》2003,42(1):34-38
科技发展具有二重性 ,与发达工业文明相伴随的是人类生存环境和个人生活世界的严重危机 ,这种危机的突出表现就是人的普遍异化 ,而这种异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表现为技术异化。技术的僭妄和技术理性主义的恶性膨胀 ,是造成人类总体性危机的文化价值观根源  相似文献   

7.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向度与客观向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一些学者在从价值向度上理解的人类中心主义之蕴含中,始终遮蔽着另一个含义截然不同的客观向度的人类中心主义。揭示与区分价值向度和客观向度的人类中心主义,既有利于澄清许多理论上的无谓争论,梳理出一些理论迷失的原因;亦有助于挖掘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和克服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环境危机及其根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围绕环境危机所展开的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批判 ,既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也存在着理论上的误区。这个误区主要表现为 ,这种文化批判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对自然的科学理解 ,并导致了对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发展积极成果的否定。环境危机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财产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各种利益群体之间在利益上的相互冲突 ,使人们对物质资源的占有和利用具有强烈的利己主义性质 ,这是环境危机难以克服的社会障碍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哲学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了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文明最深刻的觉悟之一,当是生态觉悟。生态觉悟发端于对人类生存环境与人类文明未来发展命运的关注。这种文明的觉悟蕴含着深刻而普遍的哲学意义。生态哲学“生态中心主义”世界观是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生态哲学有机整体的思维模式是对传统认识论哲学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超越;生态哲学观“生态平等”的价值观在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的基础上体现了深刻的人文价值和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古时期盲人和其作品登上文学舞台,影响中外文学达几个世纪。受生理条件限制,盲人须用理性来理解直观空间,由此空间理性被深深地烙印在语言之上,并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空间理性在口头文学的传播过程中逐步确立,再经由文字表现出来,更加剧了语言逻辑化和语法化的过程,这与使用何种语言和文字并没有直接关系,也不存在非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语音中心主义。这一被树立起来的文学典范,使语言中所蕴涵的空间理性最终内化为人类的深层思维,也成了一切艺术的过滤器。我们无法再回到原初状态,空间之网成了人类与自然永远的隔膜。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现代管理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在对工业文明和现代化道路进行反思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危机的理性思考的结果,是一种关乎人类自身永存延续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理念要求在管理观上诉诸有限理性的追求,用一种超前思维的管理模式,在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下规划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的价值眷注: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文明本以实现人的解放为价值归宿,但现实却是人在工业社会中的迷失和异化,在当代表现为人类面临着自己酿成的巨大的生态危机.回顾工业文明的进程,其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支柱在张扬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断绝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满足了人类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否定了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生态文明作为解救工业文明的一条必由之路,以其时"天人调谐"的信仰代替了人类中心主义,以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现否定了片面的经济增长现,以人的全面发展纠正了人的"单向度"化.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其强烈的反叛现代性趋向,促进了对现代文明进行深刻反思。文明人的自大狂所导致的理智的盲区就在于忽略、忘记和压抑了所谓文明时代之前的原始智慧,俄狄浦斯的自刺双眼与自我流放,意味着文明的自我否定与自我批判。悲剧催生出强烈的原始主义倾向,对抗自大的现代物质主义和唯科技主义的精神压迫,打破西方传统欧洲中心主义价值观,摆脱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单一进化模式,克服西方现代性危机,在资本主义方式之外寻找更符合人类自然天性的生活理想。  相似文献   

14.
认识根源的机构性、思想根源的独裁性、人本根源的自发性等是导致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失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提升技术主体的能力和素质,确立和完善新的人类中心主义及其相关制度,是克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失衡发展,实现技术理性超越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以科技自由和经济利益为核心价值的现代科技立法,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为人类社会文明带来了生态环境危机和道德危机的双重挑战,“生态中心主义”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伦理价值观和科技中立主义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为现代科技立法导入生态价值取向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知识创新为生产力发展主要动力的新经济 ,是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革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导致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冲突与对抗 ,体现了人类理性的自我分裂。以新经济为基础的新文明不仅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而且体现了人类理性的进步 ;新文明消解了工业文明中人类理性在工具性维度与价值性维度上的对抗 ,使价值理性由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 ,并统摄工具理性敞向未来 ,实现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新文明对以资本为纽带的工业文明的辩证超越。这是人类生存的必然性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7.
人类中心主义的形成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具有自然的合理性,我们无法完全走出价值观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是造成严重后果的真正原因所在,用辩证的生态学思维取代形而上学的机械论思维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8.
生态危机的本质是人类生存的危机.以何种视角和维度去剖析生态危机的深层本质,历史唯物主义为生态伦理学找到了理性视角和科学路径.伴随着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上升至道德问题,阶段性生态问题已然转变为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对资本逻辑逐利本性、异化人格和打破生态边界的揭露,重新审视人类生存危机与资本逻辑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不可逃脱的因果关系,重新探讨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贪婪掠夺的内在根源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澄明资本逻辑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逐利本性的根本动力,导致人的自觉主体性的决裂即异化,并指向打破生态自然极限的外在边界,以历史唯物主义树立起人类可持续生存理念,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危机的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以来,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在寻求解决危机良策的同时,也在反思产生危机的原因,一时间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众矢之的,认为产生全球性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是自培根以来不断强化的人类中心主义这一理念,因而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放下手中的征服之剑,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真的是生态危机的祸根吗?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界定 为什么人类中心主义会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论,观点的差异不可否认,但概念的模糊也是原因之一。对于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我国学者对它的涵义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界定,造成理解的模糊,使用…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的形而上学根基在于主客二分对象性思维方式。这有其独到的深刻性。但是,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主客二分之对象性思维方式肇始于、奠基于及内蕴着人类理性,它是理性的产物,体现着理性的本质力量,同时又蕴藏着与理性叛逆的因素。技术使得人类理性得以生发,但是又反过来为理性所深刻的影响着,时时处处体现着人类理性之光。现代技术对物和人的统治的思想根源是主客二分之对象性思维方式走向绝对化和非理性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