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本首相野田拟提倡以美日为主轴的新外交战略“太平洋宪章”,以建构经济合作与解决纷争等区域整体准则.日本政府在经济上联手美国的战略意图越加清晰.从日美经贸关系看日本在TPP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日美联手TPP将改变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日本和美国将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日本参与美国主导的TPP有利于美国整合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美参与TPP进一步促进两国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2.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以成员国全面零关税、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利和环保等议题为特点,提出建立高质量和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东亚生产网络格局虽逐步形成,但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中国还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随着美国主导TPP的不断发展,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从外部需求、区域合作和贸易标准等多方面均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应正视和关注TPP发展动态,完善东亚生产网络格局,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积极应对TPP可能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是一场严重的全球危机、信仰危机和帝国主义危机。世界格局重构初见端倪: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和左翼运动的复兴、世界各国对国际新秩序进行探索、马克思的学说在全球重新得到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在应对危机时的表现成为关注中的热点,只有增强社会主义政府的调节能力,实现政治资源的公平配置成为增加社会主义凝聚力,才能长期坚守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为国际共运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体制日趋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城市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那就是城市群(圈)的涌现。城市群(圈)的发育和发展,要求有完善的交通、通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支撑,需要大量的投资。  相似文献   

5.
以唐(诗)绝句为考察对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叙事性进行比较深入而细致的分析.首先应该对叙事的概念作符合中国国情的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的文学理论对叙事诗与抒情诗的界定含糊不清,因而不符合中国古代诗歌的实际.其理论根源在于对西方文学理论的误用.在此基础上,应该对中国的叙事概念进行重新界定,以便为绝句的叙事性研究奠定基础.基于故事情节完整性,可以给绝句划分为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叙述故事片段的两大类别.通过对绝句这样一种抒情诗体的叙事性的研究,可以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民族特色并重新确立中国古代抒情诗阅读与欣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源自美国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有其特定的含义、特征与功能,ADR的世界性潮流以其倡导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主和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理念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和思路.同时,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和永恒文化资源的调解是当代ADR中最重要的形式,构成了ADR的核心;而以中国为典型代表的调解传统,则渗透着中华文化和谐理念的精华.以纽约和上海两个大都市的实践素材为例,将美国的"ADR文化"与中国的"调解文化"做相关的法文化法社会学思考获得的重要启示则是,应当充分重视这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以共同致力于形成足以适应构建现代和谐社会需要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新型的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达赖出逃以后在整个60年代直至70年代初中美关系解冻,美国秘密插手中国西藏问题的力度加大。中情局不但秘密培训藏人特工向西藏境内渗透搜集情报、支持建立木斯塘藏人准军事武装,与印度情报部门秘密合作支持建立所谓的"印藏边境特种部队",而且政治培训流亡藏人政工干部从事西藏问题国际化运动,利用联合国舞台妖魔化中国,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区竞争力本质上是体系竞争力。古代欧洲与亚洲的地区竞争关系更多地表现为罗马体系和中华体系此消彼长的关系。基督教和佛教分别在欧洲和亚洲并行兴起是影响古代欧亚大陆政治变化的重大事件,它对后来欧洲和亚洲政治结构的形成及地区竞争力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本刊从本期起将以连载的方式发表这篇长论。论文以纪元初基督教和佛教在欧亚并行兴起为视角,比较研究东西方两大体系这段以千年为刻度的此消彼长的历史,并以地区竞争力作为比较参数。本文认为:一个中心为忠、两个中心为患是古代东西方政治及其表现的鲜明特点;严重的政教二元冲突是造成中世纪欧洲地缘政治破碎化的关键因素;分封的世俗王权和集权式的教权二元内耗,使欧洲从近千年的罗马统一时代进入到中世纪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千年乱局;由于中世纪中国比较好地解决了政教矛盾,其政治则从五胡乱华式的诸侯割据转为高度统一且有巨大包容力的结构,中华体系由此成为中世纪世界文明的重心,亚洲也由此进入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夏体系。  相似文献   

9.
30多年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含功能思维→政府主导→理论引领→混合结构→人民主体五个结构要素和相应的五个演进梯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执政为民)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实践创新),决定了其基本趋向应是在深层结构→核心体制→运行方式三个层级上进行改革并力争实现重大突破,体现为调整结构→改革体制→转变方式→建构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