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撰写本文的基本目的是,着重揭示我国所面临的世界经济形势是挑战大于机遇(第三部分);得出这一研究结论,主要基于对当前世界经济主要特点的分析(第二部分);探讨世界经济主要特点产生的原因,需从考察“两极”格局的解体人手(第一部分)。一、“两极”格局解体的历史必然性今天人们常说的传统上的“两极”格局,其实体主要系指美国和原苏联这两个曾经存在过的“超级大国”。我们基本同意这种看法,但同时认为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做些动态的分析。在我们看来,美苏“两霸’真正成为“两极’路局的实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从战后初期的情…  相似文献   

2.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格局由战前的英法美与德意日两大集团对抗,转变为战后美、苏主宰世界的两极格局。战后40多年来,两极并存的局面一直影响和左右了世界政治发展进程,在两极格局中,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进行对抗和争夺。九十年代初,以苏联解体为主要标志,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完全瓦解,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新时代。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的特点,体现了现实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总体现状  相似文献   

3.
在余华的小说中总是渗透着一种神秘的宿命论,特别是早期先锋作品中,人物时常作为一个符号在命运的牢笼里争扎,总是逃脱不掉循环轮回、难逃劫数的命运,于是作家便用人的荒诞、死亡、欲望、命运等主题书写了一个个绝望的世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余华在作品里试图寻找对宿命的抗争方式,但发现人怎么抗争也争不过命运。在这种”屈服”下,余华积极地去思考“人”存在的价值,在存在中去发现”生”的意义,用”存在”和宿命进行抗争。可是在欲望无限膨胀的当下社会,终于发现:原来欲望,才是小说中人物走不出的宿命。  相似文献   

4.
作家李锐通过小说《无风之树》向人们展示了矮人坪世界种种惨剧,引起人们对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思考,从而寻求造成这种惨剧以及这种惨剧在人的心灵世界投下的宿命阴影的文化根源。这种宿命意识的文化根源在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对民间文化形态的挤压造成了人们生理及心理的畸变。因此,民间文化只有得到“净化”,才会有健康完美的人性,矮人坪才会成为“巨人世界”。  相似文献   

5.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延续40多年之久的两极格局划上了句号,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冷战后怎样认识世界格局的争论,这场争论可能还会持续若干年。从近几年争论的内容上看,焦点在于冷战后世界格局形成与否的问题上。有些学者认为,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正在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多极格局还未形成,现在仍处在新!日世界格局之间的过渡时期(简称“过渡论”)。还有些学者认为,两极格局终结后,出现了一个超级大国和若干强国并存的情况,这本身就是新的多极世界格局,不再存在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简称“多极论”)。笔者既不认为前…  相似文献   

6.
论沈从文小说的宿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小说具有独特的宿命色彩,表现为三种情形“必然”所导致的宿命,寓于“偶然”中的宿命及“循环”式的宿命。作家试图通过以“美和爱的宗教”为核心的生命意识超越这一宿命,但对“此在”的理性判断使其最终又回归宿命。其小说意义的重心在于企图超越宿命悲剧的过程之中其一是从生命的深层对封建主义的有力一击;其二是启蒙文学在生命美学上的一次闪光;其三是建构生命存在的理想形式;其四表现为从生命的根柢对文化重建的一次努力。  相似文献   

7.
微笑也抑郁     
工作中的微笑招牌 在很多人眼里,微笑总是和正面积极的事物联在一起,比如“笑一笑十年少”“人生因微笑而精彩”“笑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等,单不说这些繁琐的,仅“笑若桃花”就足见笑得好笑得妙了。  相似文献   

8.
朱剑在《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撰文认为,在一定意义上,百多年来的中国现代学术史就是一部“国际化”的历史,早在19世纪末中国渐渐融入世界体系时,“国际化”就已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宿命。  相似文献   

9.
现代是翻天复地的时代,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国际政治中两极对峙格局的塌陷,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进入了一个难以逆转的衰落时期,西欧经济增长速度减慢,日本则呈紧逼美国之势,世界经济在向一体化发展同时.经济圈的组建趋势增强。东北亚的经济态势将如何演变,辽宁需取何种对外开放战略迎接挑战,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地缘经济”理论与“东北亚经济圈”(一)“地缘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影响。“地缘经济”理论的出现.是八十年代后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客观反映与总结。美国的基辛格在1992年春季分析世界经济、贸…  相似文献   

10.
在美苏两极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联合西方盟友一致对敌,遏制、围堵苏联成功。冷战结束后,共同对敌的目标消失,世界处于和平和发展的时代。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霸权主义势头不减,动辄从本国利益出发,对竞争对手实行“遏制”故伎,理所当然地难获盟友们的支持,不得不时而改变“遏制”为“接触”,时而两种手法兼用,迫使竞争对手就范。充分显示其对外政策的两面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发展玉米深加工开拓工业新领域文/吴晓松刘宇光一、玉米生产的发展趋势玉米被世界公认为“高产之王”、“饲料之王”、“综合利用之王”。在粮食作物中玉米的单产居所有谷物之首。近年世界粮食作物单产最高纪录为稻谷1029公斤/亩,小麦1013公斤/亩,而玉米高达...  相似文献   

12.
对“新经济”,人类有一万个理由去感知它未来的光辉灿烂和前程似锦,却没有半个理由能忽视它的深重实难。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世界的两极:有极大超乎寻常的魅力和利益,同时也有巨大超乎寻常的破坏力。以美国为先驱代表的“新经济”,在创造了世界至今开天辟地的奇迹之后,回头又于3月10日、4月第一个星期、4月14日制造了另一大奇迹:三次股市暴跌,共使美国股票综合指数下跌了34.3%,致美国股票资本市场总额17万亿美圆,只剩下12万亿美圆,比先前整整减缩了1/3。您可知道:美国是次股实打着水漂、漂走的这5万亿美圆,比日本股票资本市…  相似文献   

13.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奔向21世纪1997年国际形势前瞻新华社高级编辑秦殿杰一超多强群雄竞起多极格局加快发展两极格局终结已经5个年头了,美国打算建立“单极格局”独霸天下的美梦,已在实践中被打破。逐渐形成的“一超多强”多极化(即美、欧、日、俄、中五大力量中心...  相似文献   

14.
欧内斯特·海明威可说是20世纪美国文坛极具个人特点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总保持着主题上的一致性和内在情绪上的连贯性,从而构成一个狭窄而极为深刻的小说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爱情与死亡、暴力和勇气形成了相互牵缠而又彼此对立的两极.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就被这样的两极拉扯着、支撑着,体现出“重压下的优美风度”,本文试从构成海明威小说的两个基本元素——死亡意识与个人仪式人手,对海明威的小说世界试做一些分析.一海明威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早年的生活看似正常,并无创伤二其实,死亡与暴力的阴影很早就笼罩了他的心灵。在1925…  相似文献   

15.
在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生命法则》中,老人不同时期的人生态度划清了自我“精神三变”的原型与流变,洋溢着深切的精神隐喻内涵。老人用自己对于死亡的写实性理解提供了一个适应性悖论纠结于一身的典型,旨在揭示主体适应性悖论不仅存在于物理世界,还延伸至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当中。多维悖论的存在揭示了个体丧失生存空间和精神家园时的困顿与挣扎,更是直指人类面对自然因果律宿命时的一种精神重估,而这正是自然主义文学作品所隐含的现实一般性。  相似文献   

16.
书讯     
《在绿色中微笑》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我校陈希同志著《在绿色中微笑》,由王千弓、张薇之等同志作序。受到中国“世界环境日”纪念筹委会,和《中国环境报》的关注,长江日报曾发专文向读者推荐,并得到  相似文献   

17.
在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生命法则》中,老人不同时期的人生态度划清了自我“精神三变”的原型与流变,洋溢着深切的精神隐喻内涵。老人用自己对于死亡的写实性理解提供了一个适应性悖论纠结于一身的典型,旨在揭示主体适应性悖论不仅存在于物理世界,还延伸至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当中。多维悖论的存在揭示了个体丧失生存空间和精神家园时的困顿与挣扎,更是直指人类面对自然因果律宿命时的一种精神重估,而这正是自然主义文学作品所隐含的现实一般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当代画坛中,申玲作为著名的女性画家,常被贴上“才情、率性、表现”等等一类的标签.在她的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背后.我感受到的是心灵、生命、永恒的鲜活.它关乎一个艺术家关于艺术的审美、追求、固执,也关乎艺术史家对于该艺术家的思考、判断和学术呈现。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图式,而是一种沉迷:不仅仅是一种修为,而是一种宿命。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力量对比结果,决定了战后世界格局必然是美苏两极格局。但是,美国自恃它拥有数倍于苏联的经济实力、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尤其垄断着原子弹,认为苏联远不是它的敌手,故而为所欲为,并声称它有能力“付出任何代价,肩挑任何重担,面对任何苦难,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战后初成的美苏两极格局是  相似文献   

20.
死亡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宿命,它以其自身的神秘性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人们,赋予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本文以电影《人生大事》中的“黑盒子”“天上的星星”“外婆的消失”三重意象凸显出儿童死亡叙事的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从“身体”“社会”与“灵魂”三个维度进行死亡的内涵阐释,最后获得儿童如何面对死亡的理想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