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三农"弱势性决定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难题.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理论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为转轨经济国家运用现代金融服务农村发展提供了先进理念和规范程序.波兰农村银行体系的改革确立了法律基础,调整了合作银行组织架构,允许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扩大业务,以盈利能力作为重要指导原则,引入欧盟银行监管标准,现已成为中东欧各国合作金融最成功典型.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以农信社为主体,其演进历程与波兰有相'似之处.波兰合作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业绩指标要优于商业银行,而我国农信社与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差距仍然较为明显.为此,深化农村信用合作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对我国经济转型深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4,(4):52-58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金融集聚在各区域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评价金融集聚的指标体系存在不足,不能真实反映金融集聚的真实情况。因此,从金融业的细分入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金融集聚的衡量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各省市的分行业集聚度,进而得到全国各省市金融集聚度。最后根据实证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金融集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农业的产业特性、“金融抑制”、资本的“趋利性”和国家金融政策调整,使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弱化趋势。因此,要通过政策调整,加大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农范围,制定灵活的金融政策,强化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金融发展理论是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由于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传统金融发展理论受其影响,专注于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忽视了结构分析。显然,经济结构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金融部门又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和经济结构转换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传统金融发展理论忽视结构分析的缺陷,使其难以揭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更深层次规律,这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失败的主因。因此,在传统金融发展理论中引入结构分析就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长期实行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特别是城乡金融配置的严重失衡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统筹城乡金融作为有效供给农村金融的突破口。以农村小额信贷作为农民获得金融服务并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形式,以农民金融需求为导向进行法律规制的研究,对于调节城乡失衡、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西县域金融的现状研究发现,广西县域金融发展悖论关系主要有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与县域金融规模收缩相悖,县域企业弱质与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强化相悖,以及县域资金供给不足与大量信贷资金外流相悖等三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发挥政策性金融支持功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鼓励民营银行进军县域金融市场以及规范民间金融和完善金融生态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佶 《学术交流》2006,(5):83-86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作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已经得到了验证。合作金融能够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合作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完善农村合作金融,应明晰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完善治理结构、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要进行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8.
变革时期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对策──甘肃省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综述1994年7月21日至23日,甘肃省农村金融学会在兰州召开了全省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各地、州、市中心支行(支行)分管学会工作的领导、学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9.
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历来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随着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经历了从"面纱"到"引擎"的转换,由此孕育出了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其实质是强调货币金融因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这一意义上说,历代经济学家有关货币因素对经济发展重要性的理论阐述可谓是金融发展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0.
自新贸易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问世以来,新一代发展经济学家运用与新贸易理论诞生所伴随的规模收益递增分析工具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在概述新贸易理论问世过程的基础上,对新一代发展经济学家所探讨的某些领域进行了综述,包括中心—外围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等。最后,作者就新贸易理论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把信贷资金用在支持农村奔小康上张鸣农民由温饱进入小康,是党在农村的伟大战略任务。实现小康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作为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农村金融部门,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支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  相似文献   

12.
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分别在他们各自的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正式提出了金融发展理论.著名的"金融抑制论断"是金融发展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它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欠发达归咎于金融抑制.因此麦金农和肖认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金融市场不能处于抑制状态,没有资本的有效而灵活的流动,就谈不上资本的优化或满意性配置,经济资源就出现浪费或闲置,经济增长就低于应当达到的水平.20世纪7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新经济兴起提供了更加发达有效的市场环境.新兴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也直接得益于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和国家推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采用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11—2020年面板数据,选取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测算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以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重点研究中国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确实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但在西南和西北两个地区的作用不同;门槛回归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作用存在多个门槛,其作用效果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小而减弱。从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来看,完善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提升金融数字化水平和居民金融素养,应该成为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立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体力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绝大比重,但是其法律规制现状却与之极不相称,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亟须加强立法。世界上大多数农村合作金融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是通过积极推动立法,将政府扶持合作金融的义务法定化从而得到蓬勃发展的。我国城乡金融的发展极不均衡,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法律的建设,应确立合作金融组织的法律性质、地位和具体内容,从而以法律化的方式将国家对农村合作金融的制度安排长期确立下来,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创建有益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4,(6):20-24
中国是世界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悬殊的城乡收入差距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文章以泰尔指数为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选取2000—2011年全国31个省居民收入数据,比较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总泰尔指数、城乡间和城乡内的泰尔指数,并采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了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较城镇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更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郑蔚 《日本研究》2011,(1):12-17
战后初期的日本农村金融体系以其政策性极强的特征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伴随着日本农业、农村结构发生转化,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目标转向扶持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了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再编、农村合作金融的一体化运营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的融合等新的改革趋势。未来农村金融的发展将更加重视与民间金融的结合、提高“效率”与“透明度”以及证券化等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朱超 《浙江学刊》2006,(5):165-170
本文详细分析了印度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近几十年来,印度推出了一系列农村金融与农村发展策略,主要有农村地区银行网点的拓展、优先部门贷款比例要求、政府援助计划以及微额信贷的全面铺开等方面。但一些不当做法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金融效率。这些经验教训对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参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家庭信贷资金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农户的生产与生活福利,进而对农业生产与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如何为农户提供充足的信用供给渠道成为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和研究部门的共同课题.通过对中国农村金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首先,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渠道在中国农村地区并存,并没有证据显示两者存在可以相互替代的关系;其次,从需求的角度看,农户是否借贷以及从哪种类型的金融渠道进行借贷的决策取决于农户的生产规模和借贷成本;最后,中国的农村金融市场,无论是正规金融市场还是非正规金融市场都没有完全发挥其潜在的功效,存在较大的金融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金融服务水平低下,服务品种单一,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前迫切需要重组农村金融组织,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0.
金运  韩喜平 《求是学刊》2014,41(6):54-61
新世纪以来,农村金融大刀阔斧的改革极大地扭转了旧体制和旧框架下的颓废态势,并呈现出新的改革特征和趋势。集中表现为:改革范式上,机构范式与功能范式包容共生;改革路径上,存量改革与增量发展协同发展;改革目标上,改善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革新坐标上,大力发展农村民生金融;改革效果上,从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进。基于此,对今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突破点及趋势作出了科学研判。从经验价值上看,全面、客观、科学地把握和利用农村金融改革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于审时度势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