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印尼是东南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高度契合,为进一步推动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机遇。本文首先论述了"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包括其背景、目标、内容、路径及对其评价;其次,分析了中印(尼)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从地缘政治、国家发展战略、外交战略、经济互惠等几个角度探讨了两国加强经济合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四,剖析了对印尼贸易投资的国内风险和外交风险;最后,为深化中印(尼)经济关系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念 《创新》2017,11(1)
桂籍华商与东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交流频繁,对于研究投资东盟的国家风险因素更具识别价值.文章通过对桂籍海外华商东盟投资国家风险识别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显示:海外投资的国家风险识别因素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与事件特征等四大类因素影响.同时,桂籍华商与专家学者在东盟投资国家风险识别因素的认定上存在较大差异.积极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拓展桂籍华商对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识别能力,建立桂籍华商东盟投资国家风险的防控机制,完善桂籍华商相关组织机构,有利于更好地防范和应对国家风险.  相似文献   

3.
刘德伟 《创新》2016,(2):76-83
亚太地区的跨国经济活动主要由美国式国际生产网络、日本式国际生产网络和华商式国际生产网络主导,其中华商式国际生产网络主要靠"五缘"关系来维系。华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牢牢控制在家族内部,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方面比较欠缺,在国际生产网络中处于附属地位,一方面通过合资或代工等方式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建立联系,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构建自身的国际生产网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诸如特定商业限制、恐怖袭击、战乱政变等政治性风险对华商海外经营活动带来了严重影响,表明华商海外安全形势令人担忧.当前,世界经济趋稳向好不明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安全环境仍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长时期内,华商海外行商环境仍不乐观.华商要提高风险意识,各方应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凸显及各国复合相互依存深入拓展的时代背景下,地区战略谋划和地区战略选择在大国外交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大国地区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既要考量国家在该地区所扮演的角色,更要考虑如何运用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硬实力与软实力在内的多重国家力量,与其他国际行为体进行战略博弈,以谋求利益最大化。尤其是软实力所包含的制度认同力、文化与价值观吸引力、经济发展道路影响力,以及军事外交沟通力等要素,在大国地区战略博弈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本文以东南亚地区为例,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层面分析了软实力在中美东南亚战略博弈过程中的运用,并得出结论:平衡中国软实力及中国"整合型"战略的影响力是美国"盟主型"战略的重要指向,且主要体现在以获取实质性利益及制度性权力、认同性权力、同化性权力为目标的战略选择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6.
于丽 《青岛画报》2012,(4):36-37
青岛华商投资发展促进会(简称“青岛华商会”)是由来自青岛市及山东区域内工商科技、金融服务业各界企业家自发成立的社团组织 是“世界华商投资促进会“和”世界华商联合会的分支机构,是沟通青岛企业与世界华商联系的桥梁与广阔平台.  相似文献   

7.
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是旧中国最主要的证券市场,对我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本文从上海近代有价证券、证券交易的沿革、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产生的历史条件、经过,早期经营活动、特点及社会影响,进行了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刘国柱 《求是学刊》2014,41(6):170-175
<正>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东南亚地区具有非常重要和独特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东南亚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更为关键的是,在以中国为主要目标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东南亚就如同冷战时期的"中间地带"——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被美国视为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最主要场所。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意识形态领域,东南亚地区都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提供了最大的挥洒空间,而维护美国在东南亚的主导(领导)地位,则构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  相似文献   

9.
要真正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五通目标,就必须打破地缘政治所营造的遏制大国的宿命论,以共同关系和情感的营造实践代替传统的利益共同体来塑造全新的地缘蓝图。因此,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思路在于通过侨务公共外交来打造"情感共同体",迈向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支撑的"情感/关系"侨务公共外交路径。其中,华商作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独特群体,既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目标群,也是公共外交重要的行为主体,可以借助华商的主体建构作用,以关系营造为实践切入点,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民心相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度—印尼)在海洋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升温,海洋安全合作逐渐成为两国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两国在海上联合演习、海洋安全合作机制建设和多边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印度—印尼加强海洋安全合作的逻辑动因既有地缘战略因素和"制衡"中国影响等因素,也有维护自身安全利益、追求大国地位的综合考量。可以预见,海洋安全合作将是印度—印尼未来合作的重点内容,并成为两国深化双边关系的重要动力。但是,受印尼大国平衡战略、两国经济联系的不紧密以及域外大国因素等影响,印度—印尼海洋安全合作面临着一定挑战和限度。  相似文献   

11.
区域大国、中等强国及海洋强国是印尼外交中三种主要的自我身份认知。当前海洋强国的战略化是这三种身份历史承续使然,也是佐科政府权衡前两者实践不足,旨在平衡印尼区域经济与安全能力,协调国内、区域与全球实践,以谋求战略互构的结果。海洋强国是一个综合化概念,具有补充性、通联性的目的与特征,其中,经济与安全内涵是战略核心,各自具有跨层次的特征,彼此间形成领域间联动。海洋强国战略下印尼的南海政策将有所强化,中国有必要统筹印尼的多重角色,重点通过政策沟通来运筹两国海洋强国战略间的耦合。  相似文献   

12.
印尼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国家,中国则是佐科政府推动经济改革发展议程的重要外部国家。这一现实构成了中国和印尼两国战略对接的重要基础。当前中国给予佐科政府高度的重视,然而从一年多的执政实践来看,佐科政府仍面临着相对严峻的国内政治环境。佐科推动的经济改革进程面临着传统寡头政治、反对党控制的国会、地方自治导致的政令不畅等结构性难题。因此,从承诺和设想到真正得执行是当前佐科最大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在重视双方合作机遇的同时,更应认识和仔细研判其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出于建立"反苏统一战线"的需要开始积极发展与东盟国家间的关系,东盟国家也因为在安全方面受到来自苏联和越南的压力而与中国达成了有限的合作。双方的接触暴露了此前中国外交政策在东南亚地区的一系列问题,它们集中反映出中国对该地区旧的认知定位与新的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在思考和解决它们的过程中,中国调整了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同时对东南亚的战略角色做出了新的判断,这不仅是下一步中国对这一地区政策转变的基础,更成为后来"周边战略"的滥觞。因此,中国与东南亚的安全合作就具有了承上启下、弃旧迎新的双重意义。认识这一点对于把握当今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外交政策的走向和地区局势的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奥巴马政府对印度尼西亚的公共外交是在亚太"再平衡"战略和构建美国—印尼"全面伙伴关系"的背景下展开的。与之前历届美国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对印尼的公共外交虽有一些新内容和新举措,但其基本形式和本质是相同的。信息传播手段与互动方式、公共外交活动的具体内容、印尼的政治与社会环境、美国—印尼国家间关系,以及地区安全形势等都会影响奥巴马政府对印尼公共外交的效果。通过探讨奥巴马政府对印度尼西亚的公共外交活动,有助于深化对美国—印尼双边关系及当前美国对东南亚乃至亚太战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主要是通过签订多边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组建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来进行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除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尚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以及"10 3"和10 1"等形式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行.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应加强与东南亚地区、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积极推进同南亚地区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下,印度莫迪政府主导的"孟不印尼"(BBIN)次区域合作的战略诉求与政策取向值得关注。从发展的视角看,作为追求地区影响力的工具,印度的目标并不限于"孟不印尼",地区内形成"BBIN+2",跨地区以BBIN为纽带有选择地强化与其他倡议对接,将是印度未来的政策方向。地理上的接壤成为中国推动参与南亚次区域合作的重要动力,然而地缘政治因素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倡议与"孟不印尼"次区域合作对接的前景。为推动中国与南亚次区域合作的有效对接,需要在合作理念和参与途径等多个层面加以规划。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有望在未来深化战略合作。地缘战略是两国战略关系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决定了澳大利亚始终有同印尼改善并加强战略关系的动机,并使印尼在南海争端中同澳大利亚拥有部分共同利益。中美战略竞争格局是两国战略关系发展的推动力,催生澳大利亚以海洋战略为核心的新"前线防卫"政策,并增加印尼在"独立积极"外交政策下同各方加强战略合作,甚至做出有倾向性选择的可能性。若两国在未来加强传统安全合作,将对中国周边战略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闫坤 《太平洋学报》2013,(10):47-59
东南亚地区不论是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潜力,还是从意识形态发展方面,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配合美国在全球的反恐战争、充分利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以及平衡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推广"普世价值"就显得尤为积极。美国通过加强公共外交、提供附加条件的经济援助以及拓宽军事领域合作等途径,潜移默化地将"普世价值"灌输到东南亚地区。受此影响,东南亚一些国家民主制度渐趋成熟,自由、人权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地区人权组织也建立并开始发挥作用。但是,由于美国在此过程中夹带私利,加之东南亚地区特有的历史经验和文化特征,使得"普世价值"的传播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沿线地区的生态风险不仅是该地区的现实威胁,而且会对中国的海外利益构成广泛威胁,需要予以重点关注。通过梳理生态风险的理论体系,从资源限制、人为活动、自然灾害三个层面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中东三个地区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给出了各类风险等级指数,并重点研究了中国对外投资存量较大的9个沿线战略支点国家。研究发现,东南亚地区的人为活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处于高等级;南亚地区的资源限制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处于高等级;中东地区的资源限制风险、人为活动风险处于高等级。为保障战略的顺利实施,建议中国从跨界水公共产品供给与国际农业合作、绿色投资降低人为活动风险、搭建沿线国家减灾合作平台、优先培育和发展环境类国际非政府组织四个方面,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制定灵活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面对风险:公众安全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俊秀 《社会》2008,28(4):206-221
本研究从人的需求理论出发,从人身、财产、食品、劳动、个人信息等方面对安全感进行研究,结合风险社会理论和“不安全时代”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国28个省市7100户居民进行调查,通过描述统计和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生活环境,以及性别、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社会经济地位等个体因素对安全感存在不同程度影响,风险认知和风险地位同时存在于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