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古往今来,恩爱和谐的夫妻多长寿。据日本人口调查资料显示,离婚者与夫妻恩爱者相比,男性寿命平均短12岁,女性平均短5岁;丧偶者死亡的机会比同龄人高10倍以上。瑞典医学科研人员对989名50~60岁的中老年人追踪观察9年,发现离婚丧偶者死亡率达22%,而夫妻白头偕老者去世的只有14%。因此,良好的夫妻关系对于健康长寿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学家认为,爱情是男女双方思想感情、心理上的一种互相补充,两情缱绻的幸福欢快使这种心理转化为生理上的效应,从而使双方体内分泌出一些利于健康长寿的代谢物质,从而促进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庄文勤 《老友》2011,(5):57-57
日本人口调查资料表明,夫妻恩爱者与离婚者相比,男性寿命平均增加12岁,女性寿命平均增加5岁,丧偶者当年因病死亡的几率比同龄人高10倍以上。这表明夫妻恩爱和睦能延长寿命。早些年,我国曾有人专门进行过老年人外貌与实际年龄是否相符的调查。结果发现,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明显年轻的老年人中,夫妻同在并恩爱者居多,而外貌显老者,大多为单身。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绍兴地区90岁以上的长寿者的性别、职业和家谱系等的调查,绘制了52个完整的寿命谱系阁,其中男性19位(占总数的36.54%),女性33位(占63.46%),男性中从事脑力劳动2位(占10.53%),体力劳动17位(占89.47%);女性中从事体力劳动2位(占6.06%),家务劳动者31位(占93.94%).有长寿家庭史者37位(占寿命家庭史清楚者的71.15%),无长寿家庭史老15位(占28.85%).长寿者配偶的寿命影响子女的寿命,长寿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本文认遗传和环境两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家庭和睦,夫妻恩爱,感情融洽,安适温馨,相敬如宾,可共享高龄,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可曾见争吵不宁,斗争不止,猜忌不断的家庭而夫妻均长寿者?2014年,第五届中国十大百岁夫妻排行榜活动揭晓榜单,河南禹州市的平木虎、张新妞夫妻以215岁的年龄之和荣登榜首。二人的长寿秘诀是:夫妻恩爱感情好。夫妻携手近90载,恩爱如初,丈夫昵称妻子为"虎妞"。夫妻俩一直务农,只吃自家种的菜,食肉不多;少食多餐,早睡早起;待人宽厚,不怕吃亏。再纵  相似文献   

5.
老年夫妻恩爱对健康长寿有重要影响。据日本的人口调查资料表明,离婚者与夫妻恩爱者相比,男性寿命平均短12岁,女性平均短5岁,丧偶者当年因病死亡的机会比同龄人高10倍以上。瑞典的医学科研人员对989名50~60岁中年人追踪观察9年,发现离婚者或鳏夫有22%死亡,而白头偕老去世的只有14%。因此,搞好夫妻关系对于健康长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朱本浩 《社区》2008,(2):58-58
据文献记载,孙思邈生于南北朝时期(公元58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一生著书颇多,还是一位善于养生者,其寿命长达101岁。他在《千金翼方》卷十二专列两章论述了养生长寿之道:  相似文献   

7.
按照常规常理,健康才能长寿,多病者与长寿者之间似乎很难画上等号。可是现实生活中不乏出人意料之"奇迹",体弱多病者也能长寿。广西曾调查过15位期颐(百岁)老人,小恙缠身者竟有14人。美国人寿保险公司曾对100多位长寿老人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在长寿老人中,体弱多病者竟占了多数。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说:"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后天之弱者当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我国民间也有这样的谚语:"破碗用得久""好瓶子熬不过破罐子"。一些看起来身强力壮的人,如果自恃体健而不注意保养,其寿命不一定如想象的那样长;而一些年轻时体弱多病者,到后来却变得老当益壮。这就像一个碗有了一道小裂缝,人用它时就会更当心些,这个碗尽管有裂缝,但还能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社区长寿老年人(90岁及以上)体检心电图的情况,了解长寿老年人的心电图变化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上海市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59例社区长寿老年人的心电图。结果59例社区长寿老年人体检心电图正常9例(15.25%),50例(84.75%)患者检出一种或合并两种以上异常心电现象,其中心律失常35例(59.32%),ST-T改变24例(40.68%)。结论长寿老年人在心电图体检中异常心电现象检出率高,尤其在心律失常和ST-T改变方面,应定期对长寿老年人进行心电图体检,并动态随访心电图变化,为长寿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9.
《老友》2012,(2):66-66
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2011年7月1日,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健在百岁老人已达到48921人,比上年百岁老人总数净增加5228人,增幅为10.69%。专家总结了寿星长寿的共性规律:一是心态平和.凡事顺其自然:二是粗茶淡饭。生活俭朴:三是勤劳好动,终身劳作:四是子女孝顺。家庭和睦;五是居住地环境、水质和气候特殊:六是有遗传因素,家族长寿。  相似文献   

10.
李应佩 《老友》2011,(12):57-57
有学者对我国部分长寿老人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长寿老人多数具有三个特点,也被称为“长寿三宝”。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人寿保险公司对数百名逾百岁老人调查,其结果令人惊讶:“体弱多病者往往是长寿的!” 体弱多病者长寿秘诀之一是:多病者深知有病,常能珍惜和保养自己多灾多难的身体。他们一般均能坚持健身运动,不敢稍有懈怠,有一种强者往往缺乏的韧劲;因深知有病,对烟、酒、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绍兴地区54位90岁以上的长寿者的调查及分析,除两人的双亲死于战乱外,其余52位长寿者中他们的双亲或二者之一寿命超过70岁者有37人,双亲的平均寿命为72.94岁,占71.15%。寿命低于70岁的有15人,双亲平均寿命为57.90岁,占28.85%。分析结果表明,寿命是受遗传因子控制的。人的年龄是一个数量遗传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即受许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人的年龄是受多基因控制的。同时也明显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的经济收入、家庭人员之间的关系,性格等因素。每一对等位基因是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只有显性基因对长寿有利。因此总的说,在工作和生活适宜的条件下,一个人具有的显性基因越多,他潜在的年龄就越长。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全国800多个调查县近5万农户的种植意向调查:1999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将达到156亿公顷(234亿亩),比上年增加90万公顷(1350万亩),增长06%,其中,粮食持平、油料蔬菜增加、棉糖麻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一、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品...  相似文献   

14.
李迪 《百姓生活》2014,(11):43-44
在河南省封丘县居厢乡,生活着一对百岁夫妻,老两口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户籍信息显示,丈夫李清宪生于1908年10月16日,今年106岁;妻子郭秀荣生于1907年1月25日,今年107岁;两人年龄相加高达213岁,已共度85年婚姻生活。85载沧桑岁月,夫妻恩爱相濡以沫,老两口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做到长寿的?记者与二老及其家人促膝长谈,采写此文向您讲述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英格兰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身体、精神、健康状态、家谱、生活环境等因素进行了调查,得出了百岁长寿秘诀。  相似文献   

16.
提个醒     
《社区》2009,(30):16-16
乐于助人的老人更长寿 为了解乐于帮助他人与长寿之间的关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旧金山老年人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对6360名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研究人员通过问询方式了解老人平时是否经常参加帮助他人的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涉及宗教、教育或卫生等方面。同时,研究人员还考虑了能影响老人长寿的其他因素,如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是否受损、是否患有抑郁症、衰老症以及各种l曼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17.
文仕全 《社区》2009,(28):33-34
最近,笔者对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火车南站街道的社区图书室进行了调查。火车南站街道有6个社区,人口6万余人(截至去年底,常住人口为3.9万人,暂住人口为1.8万人),所属图书室是2003~2005年陆续建成并开放的,所存书籍由办事处一次性投入3万余元购入,后陆续有所添置,现有图书47万余册。笔者侧重了解了颇具代表性的两个社区——被称为“贫民区”的长寿苑和“富人区”的锦官新城社区。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与伴侣》2010,(7):11-11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乐观女性往往比悲观女性长寿。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对97253名女性进行调查。受访者年龄在50岁至79岁,参加调查时都没有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员要求受访者回答一份调查问卷来确认乐观或悲观程度。乐观者对“情况不明朗时,我通常预期最佳结果”这类问题回答“是”,而悲观者则对“我总是把事情搞砸”这类问题说“是”。  相似文献   

19.
以147户长寿老人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5.3%的长寿老人家庭照护者对目前的生活比较满意,影响其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为长寿老人性别(OR=3.271)、家庭照护者的自评经济状况(OR=29.448)、家庭照护者的客观经济收入 (OR=0.292)。国家和政府应提高养老的非性别区分化教育,子女均有养老责任,避免照护不便并缓解婆媳矛盾;应综合评估长寿家庭的经济状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物资供应,提供喘息服务和精准帮扶,提高长寿老人家庭照护者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为探讨提高生存质量,延长人类寿命的途径,通过对近3000例90岁以上老人的长寿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这些长寿老人的生活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