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0月14日至15日,由“张学良教育基金会”发起,东北大学张学良研究中心、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辽宁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张氏帅府博物馆和张学良教育基金会等单位共同组织的“纪念西安事变七十周年暨张学良逝世五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地区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的10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张学良将军的亲属出席了研讨会。10月14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东北大学汉卿会堂举行。开幕式由张学良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魏向前主持。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宛山教授在致辞中高度评价张学…  相似文献   

2.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已经走过了 80年辉煌的发展历程。 1 92 3年东北大学建立伊始就设立了文科和法科 ,之后在文、法科基础上建立了文学院与法学院 ,1 92 9年文、法两院正式合并成立了文、史、哲、政、经、法学科门类齐全的文法学院。著名国学家梁漱溟、著名法学家章士钊、著名文学家陆侃如和姚雪垠、著名历史学家金毓黼等都曾经在文法学院传道授业 ,讲经解惑。群贤毕至的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夏青 ,原中央党校校长高扬 ,新中国民法的开创者、民法理论奠基人、被誉为“中国民法之父”的佟柔 ,中共…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于1928年执政东北并兼任东北大学校长,他坚信国家富强之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他多次捐出私产,倾力发展大学教育。在张学良主办大学教育、推动东北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完全体现出他吸引人才、厚待人才、重用人才之观念,他的努力最终使得东北大学这一地方大学在30年代初跻身中国一流大学的行列。分析张学良的人才观念,能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人物以教育振兴东北的爱国爱乡情怀,并冀图对当今的大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某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2012年10月13日,由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主办的"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举行,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和东北大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中国现代史学科的学术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仍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制约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探索建立中国现代史的新的学科体系已成为推动学术发展的必需。中国现代史学科必须厘清中国现代史的思路、主线,应给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以恰当的历史定位,不能忽视北洋历史的研究及对北洋时期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必须深化和拓展抗战史研究领域。如何认识国共两党关系及其改造中国的不同方案,是构建中国现代史学科新体系的关键。深化中国现代史研究,应坚持史料第一性和多样性统一的原则,历史的连续性、国际性和现代性的原则,历史研究的科学性、情感性和现实性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旧居又称张氏帅府,由曾雄霸中国北方的奉系军伐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修建,并由此得名为大帅府。1928年,张学良将军年仅28岁便继承父业主政东北,张氏帅府又由此得名为少帅府。张学良旧居是全国唯一一处以在世人命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旧居,记述了它的发生、发展,记述了它的主人们的生平业绩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说,张学良旧居浓缩了东北的现代史,是一部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7.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学科主要由一个省社科重点基地——满族文化研究基地和一个省重点学科——专门史学科组成,如今已形成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即满族与东北边疆历史文化研究;高句丽、渤海与东北边疆历史文化研究;中国思想文化、中国近现代移民史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随着许多优秀人才的加盟及学科各位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吉林师范大学历史学科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8.
周毅教授     
周毅教授 ,男 ,193 6年 1月生于辽宁省阜新市 ,中共党员 ,教授 ,19 63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本科 ,留校执教。现任张学良基金会会长兼秘书长、东北军史暨张学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教学和科研工作。主编有《东北军史》、《东北军十四年抗战史》、《张学良暨东北军将领传》、《张学良暨东北军新论》、《张学良文集》(上下 )等专著和资料。公开发表的论文有《走向抗战的东北军》、《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军》、《试论张学良思想转变的过程》、《张学良思想转变的标志》、《试论武汉时期的张学良》、《论东北军与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归宿。在现代化进程中,每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其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影响因素颇多,这其中不能排除某些历史人物的个人因素作用。以现代化为视角,对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进行考察和研究,着重探讨了年轻的张学良不受传统思想的羁绊,以满腔热情投身于东北地区的改革与建设。张学良鼓励农业生产,实施屯垦实边;扶持民族工业,推动经济发展;发展基础设施,建立现代金融机构;鼓励出口,发展对外贸易;整军建军,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尝试行政改革,努力建设现代型地方政府;发展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张学良为东北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 2 0 0 1年 9月 ,现任院长巩恩普教授 ,直属党支部书记邓美凤 ,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兼副院长裴战存。东北大学艺术学院的成立是东北大学面向新世纪调整学科结构 ,加强学科建设 ,改善育人环境 ,向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现代一流大学迈进的重要一步。艺术学院以东北大学多学科优势为依托 ,坚持科学与艺术结合 ,普及与提高结合 ,德与艺结合的办学思想 ,通过开展系统的艺术教育和实践活动 ,提高东大校园的文化品位 ,改善东大师生的知识结构 ,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艺术人才。东北大学艺术学院下设音乐表演和艺术设计两个…  相似文献   

11.
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东北大学必须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努力建成多科性大学.分析了多科性大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阐述了多科性大学建设的意义,明确了学科建设的定位及其目标,探讨了学科建设的体系及学科结构布局问题.在分析东北大学学科结构布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实现学科发展目标与学科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继续重点支持优势学科;积极建设应用理科与应用文科;调整院系设置,按学科门类进行学院设置;把硕士点、博士点学科建设与本科专业调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郑先兴,1961年生,汉族,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南阳师范学院历史学系教授,史学博士,中国古代史学科带头人。198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考进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方向硕士研究生,1999年获硕士学位;2001年考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方向博士研究生,2004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汉代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郑先兴博士一直从事历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世界通史、…  相似文献   

13.
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 198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民国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等 5个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该学科以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教师为主 ,现有教师 2 0名 ,其中教授 11人 ,副教授 8人 ,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 10人 (内有博士后 2人 ) ,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 ,学历层次较高 ,学界影响较大 ,发展潜力较强的学术梯队。该学科聘请李文海、魏宏运、龚书铎等著名历史学家担任兼职教授。多年来 ,该学科还与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机…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将军在东北执政期间,于力争富国强兵的同时,还热心发展教育事业。1928年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努力抓院校建设,培养人才。“九·一八”事变后,又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关怀、保护和营救流亡的“东北大学”及东大学生。东大在特殊的环境中成长、壮大,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先生是中外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当年,在他与杨虎城的领导下,发动了有名的“西安事变”,之后,虽然促成了国共第二次统一战线的形成,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他自己却终生身陷囹固。人们常常怀念先生的爱国功业,但却很少重视他对国民教育的贡献。本文主要通过东北大学的西迁和兴衰历史,回顾张学良将军文武并重,为振兴东北而发展东北教育;为“复我河山”而将东北大学西迁,从一个新的角度肯定了张学良在教育方面的功绩和赤诚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教育思想中,主张男女平等、注重女子教育的特点十分突出。主政东北后,张学良冲破禁锢,大胆发展女子教育,在东北大学各系招收女生,开创东北女子高等教育新风尚,创办同泽女子中学,并亲任董事长。他重视女子教育的原因既源于"西学东渐"带来的"兴女学"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女性解放的时代背景和辽沈地区女子教育自身的发展,也由于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超前性以及他自身振兴东北、抵御外侮、强国保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成立于1999年3月,其前身是1993年11月始建的沈阳工业大学经法系。文法学院现设有法学系、艺术系、新闻传播系、人文素质教研部以及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所、辽宁省科普统计工作站和经济法律研究所、科技法律研究所、艺术设计与视觉传媒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在国势危亡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中国近代以来的体育思想,在其基础上形成了"五育并重、注重体育"、"抵御外辱、复兴民族"、"体育走进社会"的"体育救国"理念.在任东北大学校长期间,他将其体育理念付诸实施,为东北大学制定了完备的体育发展规划,完善了学校体育设施,引进体育人才,组建各种运动队并组织参与众多的体育活动.发掘、培养、资助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是其体育理念与实践的重要结晶和标志.张学良的体育理念与实践为我国体育发展史和东北大学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9.
我校历史系东北地方史研究室,主要从事东北近现代史的教学、科研工作。目前,开设和讲授东北近现代史、东北开发史、东北抗日联军史、东北沦陷史、东北历史沿革、中华民国史等课程。在基础研究方面,该室依靠自己的力量或与其它单位合作,撰写了《张作霖》、《张学良将军》、《现代东北史》、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5月 3 1日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 ,在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党委、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马列教研中心党支部的组织下 ,文法学院马列教研中心的全体教师、研究生和离退休的老教师欢聚一堂 ,共同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兴宏教授和院长娄成武教授到会 ,并就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两课教师的政治敏感性等问题 ,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希望马列教研中心的各位老师真正担当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 ,为高校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在研讨会上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