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三十年代反封建文学主题对五四文学的深化与超越王爱松(南京大学中文系)三十年代是工农革命运动兴起和民族救亡意识高涨的时代,同时也是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还很强大、很猖撅的时代。作为“五四”文学反封建主题的自然发展与历史延伸,三十年代文学反封建主题最富有时...  相似文献   

2.
五四文学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文学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吴乃华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绩之一。它促进了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和中国人民的觉醒,使中国的近代化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近代化反思与思想启蒙任务的提出辛亥革命失败后,李大钊、陈独秀...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先驱者的文体意识探析张光芒五四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文学革命正是应思想革命的要求而产生的,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亟需文学作为一个中介使其广泛地得以开展,换言之,时代要求新文学运动从一开始就与思想革命紧锣密鼓地配合起来。但实际上,文学作...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发展、域外思想文化(特别是文学和文学思潮)异质对中国原有文学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学对自身变革与发展的要求,是影响ZO世纪中国新文学传统形成和发展的三个基本因素。本世纪,由于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革命与社会观念的新旧交替,文学这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的反映,必然关注这一系列社会革命和思想变革,并相应地摒弃旧有的文学观念,产生新的文学意识与之相适应,与之相配合。社会的巨大变革也为文学提供了不断更新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因此,中国在20世纪文学意识的主流,一直表现出较强的时代使命感。本世纪…  相似文献   

5.
萧红与柔石均受中国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而先后走上革命和文学的道路 ,在鲁迅先生的教诲和影响下 ,共同成为三十年代左翼文坛现实主义的实力派作家。萧红与柔石及其作品在题材选择与表现、人物形象内涵、思想主题意蕴、小说创作方法、艺术结构技巧、叙述手段、语言形式和文学观念上呈现了广泛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代初,新文学运动正处于萌发兴起时期,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新文学这颗幼苗以其巨大的生命力逐渐取代思想陈腐、内容反动的旧文学,并以反映现实人生的新主题和崭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五四”以后的文坛上。文学研究会是当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一百多个文学社团中影响最大、成绩最著的一个。它的出现,对横扫旧  相似文献   

7.
论民初至五四时期的“家庭革命”梁景时1民国成立后,知识界继承清末“家庭革命”的思想,继续主张改革传统的家族制度。尤其是到了五四时期,在怀疑和否定传统文学、文字、艺术、思想、伦理、国民性格、社会习俗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又开始对中国传统家...  相似文献   

8.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围绕着一定的主题而凝聚为一个艺术整体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主题”这个概念的理解,却存在着某种偏差。建国以来的文学概论教材,大都将文学作品的主题仅仅归结为一种思想,如认为主题是“作者通过题材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见蔡仪主编《文学概论》);是‘’通过形象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见以群主编《文学基本原理》);是“年过作品描绘的社会生活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一篇作品所显示的总的思想意义”(见十四院校联合编写的《文学理论基础》)。类似的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林非是一位深受中国古代文化陶冶和现代革命思想与文化精华滋养的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作家,以其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实绩充分体现了他“两栖”文学名家的杰出身份  相似文献   

10.
"革命话语"在与20世纪中国文学结合的过程中.成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革命话语"在20世纪文学中经历了晚清梁启超"诗界革命"、五四时期胡适的"文学革命"、20世纪20年代之后"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三个阶段。"革命"在成为文学重要主题内容之后,通过不断闪现的"话语"方式自足地完成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诗界革命与戊戌变法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梁启超说:“吾党近好言诗界革命”(《饮冰室诗话》)。吾党,就是指参与戊戌变法的维新党。事实上,诗界革命,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学方面的一次维新尝试,它的指导思想,与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基本一致的。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革命新诗集,它和鲁迅的《呐喊》在小说方面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一样,在诗歌创作方面具有继住开来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对《女神》的评价,特别对《女神》主题的认识还很不够;一般虽都承认《女神》所表现的反抗精神和朦胧的革命理想,但却认为其主题是歌颂祖国,歌颂自然,所表现的是爱国主义思想。邓小平副主席在郭沫若同志的悼词中说:“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这是对《女神》最确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0,(5)
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的外源性成因是前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学。准确地说,左翼文学在历史文化意识、艺术创作理念、主题话语诉求和审美精神气质上更多地受益于马雅可夫斯基及其创作。在作家的创作价值立场或身份认同、角色认定上,左翼作家群体与马雅可夫斯基具有明显的精神契合性;马雅可夫斯基诗作的主题话语是"革命",左翼文学所倡导的"革命文学"亦可视为马雅可夫斯基式"革命"文学的创造性重构;马雅可夫斯基作品的大众化取向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现代性信念"的审美转述,从文学大众化中寻求"现代性"精神也是左翼文学的基本创作诉求;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除了雄壮豪迈的主旋律之外,还存在着柔弱感伤的音调",左翼文学在为暴风骤雨的时代倾情歌唱的同时,也留下了知识分子自我"柔弱感伤的音调"的心灵记录。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是晚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的领袖,又是晚清杰出的文学大家,他在文学上致力于文学革新,倡导文学革新运动,为中国文学逐渐摆脱封建文学的羁绊,促使中国文学近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清文学革新运动,是在诗、文、小说(当时文人将戏曲归之于小说范畴)等领域全方位进行的。梁启超称之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在这场文学革新运动中,就成绩和影响而言,“小说界革命”最为突出,它改变了中国小说的走向,扭转了中国小说从乾隆以后走向低谷的不景气而走向繁荣,走向近代化,也为“五四”新小说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民族文学的产生、发展和繁荣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思想、文化、风俗、道德习惯及价值观念等对文学都有重要的影响。美国文学从其萌芽状态起就受到清教思想的强烈影响,清教思想在美国文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是极为深刻和广泛的。清教思想影响着美国文学的主题、文学创作的目的及文学作品的语言等诸多方面。探讨清教思想与美国文学的关系对于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正确理解文学作品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文学的产生、发展和繁荣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思想、文化、风俗、道德习惯及价值观念等对文学都有重要的影响.美国文学从其萌芽状态起就受到清教思想的强烈影响,清教思想在美国文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是极为深刻和广泛的.清教思想影响着美国文学的主题、文学创作的目的及文学作品的语言等诸多方面.探讨清教思想与美国文学的关系对于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正确理解文学作品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国文学观念嬗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07年,鲁迅发表了《摩罗诗力说》,它既是系统阐述自己文学观的论文,也是在西方近代文学思想影响和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前奏曲的背景下出现的第一篇新文学论文。必须承认,它的观念已经标志中国文学开始真正步入了近代世界文学的思想堂奥。鲁迅之前,对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转变有过巨大影响的是梁启超。他不仅是晚清“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新文体”运动的积极鼓吹者和理论中坚,而且揉杂了一些东西方的文学观点,在近代中国提出了颇有吸引力的“纯功利”文学观。他出于自己的政治需要,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与文学界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0世纪之交,中国思想启蒙的主将梁启超以特有的敏锐自信,身体力行于文学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20世纪初年兴起的文学界革命,是中国文学自我更新艰难变革的起点,它借助思想革命的力量,打破了旧有文学的因循死寂,勉力担负起民族精神革新、民族文明再造的重任,并在历史的废墟上,初步构建新文学的殿堂。本文试图以梁启超为中心,论述20世纪初年文学界革命的发生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倩 《河北学刊》2007,27(4):250-252
人道主义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的反映,19世纪的一批现实主义作家对人道主义思想作了艺术的诠释,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主要体现在对革命和暴力的审视与批判上,由此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学话语体系,而对人道与革命之间非此即彼关系的僵化认识恰恰成为我们质疑、批判人道主义思想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在反思人道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时,首先应该还原历史语境和文学语境,并在对人道和革命的关系进行新的定位的同时,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历史合理性作出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从1917年《新青年》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始至二十年代中期“革命文学”发生止,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一翼。五四新文化运动旨在引进西方近现代文化,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改造来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民主”两面旗帜,它实际上包含了这样一些主题:以科学主义反对道德主义;以进化论反对复古主义;以人道主义反对宗法礼教;以世界主义反对华夏中心主义。五四文学革命也包含了相应的主题:以再现论、认识说取代表现论,主情说;以发展的文学观取代停滞的、复古的文学观;以人的文学取代集体理性的文学观;以平民文学反对贵族文学、士大夫文学;以现实主义反对古典主义;以文学独立反对“文以载道”;以世界文学反对民族文化本位主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