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银行个人理财服务为研究背景,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银行理财服务创新中的顾客参与进行研究.探讨银行理财顾客的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对于感知价值及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影响作用.感知价值对于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及顾客满意的影响作用.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于顾客满意的影响作用.以及感知关系质量对于顾客参与服务创新与顾客满意影响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据此构建出“银行理财服务创新的顾客参与模型”.以期为银行理财服务创新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回顾提出可能影响个人云计算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假设,采用科技接受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验证.研究证明:个人隐私风险、使用规范及复杂性是影响个人云计算服务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提出对个人云计算在技术服务体系上加强安全保障机制和政策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相对传统养老模式,智慧养老服务属于新兴产业,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结合信息科技的优势与数据快速流动力量,加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实际需求调研结果,回归模型结果验证了老年人参与智慧养老服务使用行为意图影响因素理论框架的适用性,研究结果与中国应用智慧养老服...  相似文献   

4.
网上银行品牌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接受模型是研究科技产品的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常用的研究方法,网上银行作为一种科技服务,在对其研究中广泛运用了科技接受模型.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顾客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化,使得消费心理发生变化,品牌消费趋势上升,以品牌整合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来吸引更多顾客成为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因此,针对网上银行品牌二次选择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营销时代的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品牌竞争,品牌重要性可见一斑。品牌形象顾名思义,在消费者心目中对于该特定品牌的印象总和。品牌形象包括品名、包装、图案、广告、设计、服务环境等等,我们将品牌形象结构理解为品牌形象的结构化。从综合消费者行为学、认知心理学及传播学等视角切入研究,提出我们的品牌形象矩阵式的解构路径,以国内商业银行行业品牌为样本,对品牌形象结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假设—提出—采样—访谈—调查问卷—EFA(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品牌形象可解构为:产品形象、消费者形象、企业形象、服务形象组成的四因子模型。  相似文献   

6.
综合零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对个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目前银行的零售业务主要是以传统储蓄业务为基础,以金融科技为手段,以金融产品为依托,以代收代付、个人信贷、投资理财、代理保险、个人汇兑、信用卡及信息咨询等为内容的个人金融服务产品。目前,随着社会个人资产的急剧增加和个人投资日趋多元化,综合零售业务已成为银行同业竞争的焦点之一。如何及时抓住机遇,根据当地的市场特点和需求,推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综合零售业务的发展,已成为建设银行二级分行(以下简称二级分行)筹资业务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二级分行综合…  相似文献   

7.
段伟杰  陈文晖 《浙江社会科学》2020,(5):15-23+110+156+156
随着电子信息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三方互联网和移动支付蓬勃发展,电子货币逐渐取代现金和银行卡成为最主流的支付方式,而这对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本文以Romer (1986)构造的简单一般均衡家庭货币需求模型以及Miller-Orr(1966)企业货币需求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电子货币的货币需求模型,以研究电子货币对于家庭及企业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影响。同时采用ARDL模型,选取2007-2018年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长期电子货币替代程度的增加会减少交易性货币需求水平,增加货币需求总量预测难度,进而弱化货币政策执行效率,也会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巨大挑战。为此建议创新利率调控手段,有效控制货币供给数量;拓展经营业务,增强银行竞争力;顺应数字化支付发展趋势,稳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8.
楼旭东  吴霜  岳英迪 《理论界》2008,(11):150-151
科技传播受众对于科技传播效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使科技传播受众接受并理解科技信息,动漫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本文对科技传播中的受众进行了界定与分类,并浅析了受众的现状,阐释了动漫的科技传播优势,对于动漫对科技传播受众接受心理的影响做出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9.
袁世硕 《文史哲》2013,(1):5-13,165
西方接受理论,又称接受美学,对我国的文学理论、文学研究影响甚大。姚斯的以读者接受为中心的文学史模式的核心概念"期待视野"、费什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伊泽尔的"审美响应理论"等均放逐作品本文,过度抬高读者接受的地位,理论上难于自圆其说,他们的论证中又离不开作品本文,便不自觉地回到传统的文学批评的路子,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辑刊》2007,(4):134-137
激励规制理论吸收了信息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的前沿理论,运用委托—代理模型,对如何规制自然垄断企业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理论的前提假设、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对银行监管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的思路为有效银行监管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委托—代理关系同样存在于银行监管的结构中,银行监管制度的核心问题是设计一种激励机制,以达到银行监管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激励相容。因此,有必要从如何激励银行服从监管和激励监管机构提供有效监管的角度,对银行监管制度的安排重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文学批评总是把作者的创作意图放在首要的和核心的地位,认为创作意图具有一以贯之的决定性,从而形成了创作意图→作品→读者的模式。新兴的接受美学理论打破了这种作者决定论模式,把读者置于文学活动的中心,提出了作者只决定本文,读者与本文才共同决定作品的模式以及读者单独决定作品的模式。虽然接受美学理论本身是多元发展的,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差别也很大,但在反对作者中心论,主张读者对文学具有决定作用上却是一致的。在作者中心论与读者中心论这一对立的两极中,实际上隐含着什么是艺术以及怎样对待艺术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明末西学入华之后,传统士人在研究西方技术知识的同时,以西学为镜,开始重视对于传统《考工记》器物制度之学的研究,戴震的《考工记图》即是这一研究的代表作.笔者意图通过对《考工记图》撰著的历史背景、戴震研究器物学的历程以及《考工记图》对考据学方法的应用等诸多问题的细致梳理、考据,还原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特殊的历史时期西方科学技术对于传统“考工”之学影响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金融理论提出有效市场假说,假定投资者是理性的,因此能够合理地确定股票价格。行为金融理论修正了传统金融理论理性人假设,研究人们在认知和决策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情绪等心理特征,从投资者非理性角度分析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行为偏差。本研究表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情绪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且这种交互影响是非对称性的,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情绪影响个人投资者情绪。此外,受股票市场收益影响,与机构投资者情绪相比,个人投资者情绪可能会发生过度调整情况。因此,与机构投资者情绪相比,个人投资者情绪受股市影响后其行为表现得较为不理性。股票市场收益受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情绪影响较小,主要是受自身影响因素波动较为明显。但是,随着滞后期不断延长,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有所增加,且个人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要显著于机构投资者情绪。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建立一个汇率风险影响因素模型,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规模、资本结构、风险控制能力、流动性、银行产权性质、年末效应和双重上市效应是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共同影响因素;国有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关键影响因素是银行规模、资本结构和流动性;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决定性影响因素是银行规模.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45-51
结构方程模型改变了传统回归分析中无法将多个变量考虑在内同时计算的劣势,使得计算分析过程更真实可靠。文中将结构方程模型引入商业银行管理领域,分析了资本监管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路径,同时计算影响路径中的多个变量,据此分析变量间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监管通过约束存贷款扩张、提高资产质量,进而间接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银行可以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补充资本、提高资本效率、转变盈利模式来提高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金融中介理论的演化出发,以功能视角对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经营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以基础产品创新为重点,投资理财类产品定位适宜,逐步提供整体客户关系产品,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维护客户关系,巩固客户关系的产品与服务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RFID - SIM技术为支持的移动支付方式是我国借鉴国外近距离非接触式支付模式的成功范例.以年轻消费群体这一最主要的移动电子商务参与者作为对象,以科技接受模型作为基础构造假设模型,实证研究年轻消费群体接受RFID - SIM支付方式的影响要素,并提出提高年轻消费群体对RFID - SIM移动支付方式接受程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风险防控对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促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完善风险监管政策、防范整体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2010—2020年17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Python网络爬虫技术构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指数,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体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科技既能显著降低商业银行自身个体风险,又能抑制系统性风险。此外,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金融科技发展降低了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增加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系统性风险。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对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通过杠杆率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产生作用,而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仅通过杠杆率渠道传导,风险承担渠道机制的作用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经典选择理论中无论是接受偏好关系的传递性,还是准传递性,都会导致偏好关系的循环,致使连最基本的选择都无法做出,或出现选择理论与选择实践相反矛盾的情景.分布式偏好是基于传统偏好关系传递性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偏好关系,给出了分布式偏好的定义、相关定理以及选择条件,对于经典理论中因偏好关系传递性问题引起选择困难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解释了个人在选择中出现偏好反转现象依旧能够做出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倩  张雨 《东岳论丛》2023,(4):155-163
文章利用51家商业银行2011—2020年非平衡面板数据检验金融科技发展与商业银行盈利水平之间的关系,同时从技术溢出效应、市场竞争效应、风险缓释效应三个维度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并区分不同金融监管力度,分析三种效应发挥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对于股份制银行、城商农商行而言,金融科技发展对其盈利水平的影响表现为“U”型关系,对于国有银行而言,随着金融科技发展程度的提高,国有银行盈利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同时发现金融科技主要通过风险缓释效应影响股份制银行、城商农商行盈利水平,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市场竞争效应影响国有银行盈利水平;而且在金融监管加强之前,发挥作用的主要为市场竞争效应和风险缓释效应,金融监管加强之后,技术溢出效应和风险缓释效应占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