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城市化发展战略和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张涵 《南京社会科学》2002,(Z1):299-303
城市化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南京市作为长江三角洲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苏省省会,需要认真研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发挥中心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南京的城市化发展主要途径在于提升城市功能,奠定城市化的经济基础;以城市空间优化为支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带动城乡一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功能自我优化、减轻空间压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冲动,"城市化"聚集的资源和产业越多,"逆城市化"分解其资源和产业的趋势越强,而这些城市资源和产业分解的过程正是村镇发展的重大机遇.借助"逆城市化"分解城市功能和分流城市人口的趋势发展村镇,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和乡村有助于减轻城市空间压力、优化城市功能,促使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明显、产业优势更加突出、聚集效应更加明显、引擎力更加强大,形成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乡村彼此产业呼应、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城乡一体"发展格局,使城市化在新的格局下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南模式”城市化及其演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化是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关的最引人注目的结构性变化之一,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人口就地转移的苏南小城镇化实践突破了人口迁移城市化理论教条.受转型经济多因素综合作用,苏南模式城市化在自我扬弃之中分阶段演进一是着眼于要素重组、功能提升,从农村小城镇化向企业城市化、城镇城市化演进;二是基于技术进步、产业分工,苏南地区城市主动融入"长三角",向城市集群、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着城市化和地区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城市化: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辐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化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性、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存在制度性障碍等。今后20年是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为了顺应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城市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城市的社会福利及保障制度方面进行改革、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1895~1937)庐山旅游开发与牯岭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现代庐山旅游开发分为牯岭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和“夏都”的繁荣与庐山全面开发两个阶段。近现代庐山旅游开发以牯岭为核心展开,并使牯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设施齐备、功能健全的旅游消费型城市。牯岭城市化发展催生了庐山现代旅游业并使其成为九江以外的地区次商业中心。但是,建设性破坏和人口高密度集聚导致庐山原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为植被减少、气候变暖、水源减少并受到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世界城市化的演变及其理论沿革论述了"逆城市化"的规律和能量,对中国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一定水平后城市功能自我优化、减轻空间压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冲动。因而"城市化"聚集的资源和产业越多,"逆城市化"分解这些资源和产业的趋势就越强。借助"逆城市化"分解城市功能和分流城市人口的趋势发展村镇,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和乡村同时又有助于优化城市功能和减轻空间压力,促使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产业优势更加突出、聚集效益更加合理、引擎力更加强大,从而形成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乡村彼此之间产业呼应、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使城市化得以在新的格局里持续发展。所以,"逆城市化"是村镇发展的重大机遇。由此,村镇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是对接中心城市,接应"逆城市化"潮流;二是强化特有的天然优势、历史优势,创造新优势,为吸留"逆城市化"潮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江南地区是近代以来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城市化是指各种不同性质的人口和群体大量集中于特定地域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种“社会交流的结节性机关”——商业市场、企业、行政组织、警察、交通、教育等机构形成发展于特定社区空间的过程。江南地区由唐宋以来的墟集、草市成长起来的市镇,到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发达的商业贸易社区。许多市镇拥有比较固定的街坊制度和商业店铺,同外界建立了广泛的经济联系。经济功能的充分成长,使这些市镇成为和传统行政控制中心的建制城市不同的新型城市。相对于传统乡村社区来说,这些市镇的城市文化特质开始产生,城市度在明显的提高。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市镇城市化对于推进整个江南地区城市化进程,使这里成为全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起着重要的作用。江南市镇的城市化是近代社会史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本文试图在近代江南市镇城市化发生发展的前提下,对市镇社会结构的变迁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既要借鉴世界各国城市化的经验与规律,也要立足成都的实际.其要点是提高加快成都城市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以规划为龙头,严格执行规划,处理好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关系;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增强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以"聚集式"发展为主要方式,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幅射能力;推动制度创新和理念创新,促进成都的城市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经济主导了国家的经济,城市化的进程、速度、水平是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速度、水平的标志。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是城市化的主要功能,城市化的聚集效应以一定的人口和地域为基础聚集社会、经济、政治、科技、人才、信息等各种资源和优势,形成高效低成本强扩张的产业群。聚集效应主要有规模效应、近邻效应、分工效应、结构效应、城市"场效应"。城市与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必然伴随着社会经济辐射效应的发挥,辐射效应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链的延长、产业规模的扩张来实现,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的发展必然推动社会文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胡滨 《社会科学》2012,(5):59-68
我国城市化进路中,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远远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其实质为社会、文化、制度的构建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究其缘由,除了政策制度的因素外,资本和权力的勾连以及"经济达尔文主义"是其"质料因"和"动力因"。这种对城市化经济性的过度追求必将带来土地金融危机、社会极化、空间区隔和"原子化社会",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缺乏尊严感和安全感,集聚社会风险。因此,城市化发展应从规模的追求转向到对质的追求,构筑一种"城市如家"和"充满选择机会"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促进社会现代化加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催生了各种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如:大气和水体污染,耕地被大量吞噬,垃圾问题日益突出,能源和资源紧张等。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揭示城市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探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应成为理论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小县大城"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以云和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欠发达地区一般地处山区,其主要特征是山多地少,村多人少,基础差、底子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采取"小县大城"战略,把县城作为增长极来建立和发展,使有限的稀缺资源向县城集中,以此来充分发挥城市在县域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我国新成长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我国已经从工业化引领的经济起飞阶段进入城市化引领的新成长阶段,城市化成为继工业化之后发展的巨大引擎。城市化发展形成区域梯度推进格局,城乡差距扩大速度明显减缓,城市聚集经济效益不断突破预期,城市成为主要消费市场、服务业空间和创新源泉。然而,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苦干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巨大的城乡差距、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和工业化、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城市土地集约效益薄弱、"城市病"和"乡村病"的同时显现等等。本文从发展战略的视角,提出一系列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包括充分发挥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提高大城市的集约能力,发展城市群网络,建设好小城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通常是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程度相联系的。新世纪以来,江西的城市化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有力地促进了江西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但江西的城市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江西的城市化率滞后于全国的城市化平均水平。本文认为,要迅速提高江西的城市化水平,加速城市化进程,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构筑城市发展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熵权法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广东省面临着严重的城市化发展失衡问题:广东城市化水平呈现出"珠三角——东翼——山区——西翼"渐次降低的发展格局,珠三角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东西北地区;珠三角产业城市化与社会城市化之间的失衡最突出,而东西北地区产业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的支撑不足,城市化发展的经济驱动力不足;珠三角大多数城市的主导城市化维度是产业城市化,非农经济集聚发展是珠三角城市化的主要牵引力量,西翼和山区城市多以社会城市化为主导维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是城市化进程的主导力量,东翼城市和广州的城市化主导维度为人口城市化,人口转移与集中是城市化进程的主导动力,而以土地城市化为主导维度的城市最少,表明土地占用和扩张并非广东省城市化的主要动力。针对广东城市化失衡问题的治理要区别不同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更加关注城镇化的质量提升和结构效率。从城镇化的构成来看,我国的城镇化不仅包括城市地区的城市化,而且包括镇地区的城市化。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的结构变化特点表明:城市地区的城镇化依然是我国城镇化的主流,但是,镇地区的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人口向"城"和"镇"地区集聚的新变化和国际经验的研究结果显示:未来镇地区的人口增长将会继续超过城市地区的人口增长,然而,随着城市群和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转型发展和能级的提升,镇地区人口增长的极化现象将会加剧。新型城镇化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二元结构差别,积极促进"城"、"镇"实现一体化发展,努力消除体制和制度性因素带来的城镇之间的歧视性差别,以推动城镇化的结构优化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成建制农村转移人口是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共同催生的社会群体,这决定了他们需要在参与城市化之后的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城市社会。同时,他们还需要在构成社会网络的公共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帮助下拥有新的社会身份并发挥新的功能。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社会融合机制,界定了社会网络主体及其分工,阐述了社会融合的阶段和特征,基于双案例分析判定了社会融合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继续促进社会融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各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中,人口的城市化已是必然的趋势。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各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因此,民族地区的城镇,是当地各族人民之间以及他们与外地人民之间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中心和枢纽,是当地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中心。为此,研究民族地区的城市体系特点及其发展,对于促进民族经济的繁荣,使我国各少数民族早日实现现代化,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四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的竞争实力增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南北钦防"四市的城市化进程、增强其城市竞争实力,应对"南北钦防"四市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定位、区域协作;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区位优势;建立"土地银行";培育主导产业,增强城市经济的辐射能力等。  相似文献   

20.
再城市化: 深度城市化与逆向城市化的同步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地区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 ,再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应是深度城市化与逆向城市化的同步推进。深度城市化就是经济国际化 ,农业产业化 ,镇村市镇化 ,居民知识化 ,社会保障化。逆向城市化就是降低城市人口密度 ,发展城市农业 ,发展废物零排放产业、废物利用产业、清洁清洗产业 ,大力发展郊区住宅产业。文章最后就发达地区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