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语文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中的“语文” ,既包含着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和规则 ,又包含着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所进行的言语活动及其所形成的言语作品 ;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狭义 )和“言语”的合称。语文教育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 ,这是语文教育的根本性质。语文教育目标是一个多元的结构体系 ,包括语文智育目标、语文德育目标和语文美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缩略语和其它各种符号在言语中大量地使用,现代言语出现了“数字化”的倾向。这些“数字化”言语具有简洁、不规范、词义不确定的特征,对语言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既会促进语言的融合和发展,也会冲击语言教学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文教育理论将语言分为“内容”和“形式”,继而将“言语形式”作为“语文学科”“独立”的标志性因素.这种“言语形式教育”论违背了“语言不可分”和“语文能力整体性”的规律,虚化了语文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走向了一条歧路.集文史哲经等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古代语文教育暗合了语文作为“百科之母”的综合性特征,从“文道一体”的 本体观念,到目标、内容、方法都符合语文教育的固有规律.因此,回归“语言文化教育”是当代语文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被他称之为“第一条分岔路”。在语言学论著中了,经常出现“语言”、“言语”、“言语活动”、“言语体系”等术语,但对它们的含义,语言学界的认识并不十分一致,这难免会造成学术交流的困难,并对语言教学产生影响。本文将结合不同作品进行论述.以此来明确相关术语各...  相似文献   

5.
在区分语文与语文课、语言与言语等概念的基础上,可发现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言语———语言———言语。这也是语文教学所必须遵循的规律,这一教学规律为解决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矛盾即语感培养问题提供了新的切入点。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将语文教学过程仅仅停留在言语———语言这个环节上,因而,为改变这种局面,还必须高度重视语言———言语这个更为重要的环节,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成为言语———语言———言语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6.
精粹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创新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精粹语言”的兴趣;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学习“精粹语言”的氛围;利用广告、网络等现代媒体,使学生不断积累“精粹语言”.  相似文献   

7.
元语言在英语教学领域中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学者们重视,学者往往关注形式化“元”语言的言语性研究,而对元语言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很少涉及。实际上,元语言是一种“工具语言”或“人为语言”,不仅在语言知识领域中广泛应用,还是英语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教师必不可少的语言教学工具。如果一味强调语言的“使用”而排斥“提及”,放弃语言知识和语法教学,忽视对学生元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实际上只是片面培养“交流技能”,而非“交际能力”,我们就会囚禁在语言学家所谓的“语言牢笼”中而找不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言语长期以来成为语言学派和语言教学流派的关注点和争论点,语言观或言语观决定了外语教学的走向,推动了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发展。探讨各语言学流派的语言与言语教学观点,用以说明语言教学中语言与言语的相互关系,揭示外语教学沿革历程,以此讨论来促进我们形成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我们的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实施新课标、实施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中,须张扬“以写为本,以人为本,以素质求发展”的教育理念。通俗点说,就是立足于写作,遵循语文教学的本体特性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语习惯和意识,促进他们的言语心智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言语个性与言语创新意识。针对学生写作语言经常以口头语言代替书面语言的通病,我提供给学生这样一段话:“有人说,话是话,文章是文章,难道一点距离也没有?距离是有的。话不免哕嗦,文章可要干净。话说错了只好重说,文章写错了可以修改。说话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三个语言逻辑的表达式提出质疑,并提出了新的表达式,试图表达语言逻辑中的“隐讳”修辞辞格、歧义句言语与语言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宣传语的汉译英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语言错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宣传英语使用中存在的这些语用问题。语言错误主要表现在:词的用法不当,词的搭配错误,词性有误,词的感情色彩不当,词的随意增减,词的表意不清,词的使用不规范,句子结构有误,英、汉表达内容不一致,时态问题。语言错误是由于语言基本功不深造成的。语用语言失误是由于误用了表达方式、将源语的习惯表达方式套入到目的语中去,从而使译文不符合本族人的语言习惯,不易被接受。社交语用失误通常由提示信息不当和文化差异所引起的。加强双语基本功、重视文化对比研究有助于解决这些翻译语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如何克服英语的高分低能”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语言的三种功能:语言能力、语言表现、语言获得,并在对这三者的解释说明中,探讨了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分是高能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语言制度的基本性质及其研究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语言制度”这一新概念 ,指的是反映各社会集团在社会共同体中的语言地位、协调它们相互之间语言关系的社会规则 ,它有独特的性质、形成机制、过程与变化规律及研究方法。语言制度的研究对解决语言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运用语言制度这一概念可以分析中国语言百年发展的基本内容、中国百年语文运动的基本实质  相似文献   

14.
试论汉维语法结构中体现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中的合理成分对语言教学有指导作用,它涉及深层次语言学习问题。从语法方面考察汉维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异同,对第二语言教学来说,为的是按照语言关联理论找出有别于本族语思维方式的聚合,养成用第二语言思维的习惯;同时也是为了按照语言共项理论找出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共有特征,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15.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成功地进行交流。传统英语课堂仅满足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语际语用能力的培养,学习者具备了某一目标语语法,并不一定具备了语境条件下恰当的语言行为能力。语际语用能力具有可教性,表现为外语教学中学习者如何习得、发展和理解语用。课堂语际语用教学可以是提供元语用信息的显性指导,也可以是通过目标语的输入和使用的隐性指导。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语际语用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思想。文化差异性及社会、历史特殊性是不能被西方文化的主流语言思想所取代的。任何形式的思想,在各种类型的思维中,尤其在不同的语言理论模式中总是无处不在的。所谓“中国品牌”之语言研究理论只能以华夏文明所特有的语言观为出发点,充分认识中西语言思想的文化差异,把语言研究扎扎实实地建立在掌握材料、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同时加强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形多义"是汉语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指一种语言形式,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利用"一形多义"在语音、语词、语句方面的表现,形成双关、换义、飞白、易色、拈连、别解等常见的修辞格,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有很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语境对语义制约的过程中,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对象.静态语境就是传统语境,把语境看作一种客观存在;动态语境就是"认知语境",认为语境是心理产物.语境对言语编码中的语义部分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语境制约语义单位的选择;2.语境使语义单位被省略;3.语境使语义单位变异.语境对言语译码中的语义部分的制约作用与上面的过程相反,体现在:1.语境使语义单位还原为表达者所选择的意义;2.语境补充被省略的语义;3.语境还原变异义.  相似文献   

19.
“请”字用法汉英对比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移是语际语用学和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范畴。现回顾迁移的相关理论,并考察请字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用法及其异同点。并指出母语与知识对目的语表达的牵制作用、对母语句式或用法的泛化以及语言表达背后的社会价值观是造成语用负迁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医学论文中 ,常存在一些并非谬误 ,但影响语言的精确性 ,或不符合汉语规范化表达和医学论文书写格式的不适当的语言现象。这些现象主要有语言的“口语化”、“欧化”、“文学化” ,以及“使用过时的字词或术语”、“错误地使用论文不同部分的书写风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