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量词或表量结构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而且一部分量词或表量结构还具有隐喻性。本文基于隐喻的相关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量词结构中的隐喻现象分类进行探讨,并对此结构的形成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英汉语量词和名词的隐喻搭配体现了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观察视角,反映了认知主体对计量名词所代表的范畴的理解和认识。认识突显和相似性是名量隐喻性搭配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量词或表量结构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而且一部分量词或表量结构还具有隐喻性。本文基于隐喻的相关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量词结构中的隐喻现象分类进行探讨,并对此结构的形成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英汉语量词和名词的隐喻搭配体现了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观察视角,反映了认知主体对计量名词所代表的范畴的理解和认识。认识突显和相似性是名量隐喻性搭配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汉语量词超常搭配是量词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现象,这也是语言演变的动力所在.这些超常搭配的背后,蕴含着一些普遍规律,诸如个体独特体验的认知反映、会话暗示、复合概念的主观性分化、汉语历时变化在现代汉语中的残留等.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没有量词词类,但并不能说明英语中不存在表量的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英语中不仅存在表量的词,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量词还具有隐喻性。结合隐喻和英语量词的研究成果,从相似性和互动性考察了英语隐喻性量词的构成以及隐喻性量词和所修饰名词的三种搭配关系,然后从修辞、语言、认知三方面探讨了隐喻性量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从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名量词使用情况调查的结果来看,学习者对于名量词中搭配名词所凸显的特征把握较差.因此本文从认知角度,从人类语言思维的共性上,解释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名量词中搭配名词凸显特征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6.
英汉表量结构中物量词的隐喻构建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证明隐喻认知在英汉表量结构物量词的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从共时角度分析英汉表量结构的隐喻现象的同时,试图对其中的物量词与名词之间的异常搭配现象作简要归纳。主要归纳出两类隐喻性的异常搭配现象:一是映射型名量搭配,一是错位型名量搭配,它们分别反映出不同的隐喻认知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数词和名词之间需要一个特殊的补充成分---量词,数词、量词和名词组成了Num+CL+N的结构。量词作为一个特殊的功能性成分在学界受到了普遍关注,对量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为探索汉藏语系的特点提供依据,也有助于深入探讨量词语言使用者认知其范畴化过程。本文一方面从量词短语结构的变化和语义的演变来论述汉语中量词的语法化现象;另一方面,从认知的角度考察了汉语中量词与名词的选择性共现问题。  相似文献   

8.
谈量词活用的修辞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量词是汉语特有的一个词类。汉语的量词丰富多彩 ,除了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之外 ,还常常具有独特的修辞作用 :巧用量词 ,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产生幽默感 ,突出事物的特征 ,创造特殊气氛等等。这些超常运用的量词无疑显示了作者的创造力 ,也给语言的表达增添了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9.
意象理论在汉语量词辨析中的认知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量词数量众多、用法灵活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量词总是与名词搭配使用的,它们的搭配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名词所代表的范畴的理解和认识,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认知内容.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分析理论和方法在汉语量词的辨析运用方面有着独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语用者常借助表量结构来取得言简义丰这一言语现象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该言语现象的界定问题虽有学者涉及,但仍值得商榷。文章在对该现象既有定义展开辨析的基础上将其界定为“量词变异搭配”,即语用者借助特定的语境,采用表量结构并通过量词(临时量词)与名词(名词性成分)或语素与名词(名词性成分)之间的超常组合来表情达意,以取得特殊的修辞效果的一种言语现象。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常规量词之间的相互借用和常规量词以外的其他词类或语素的活用。期望通过对该类言语现象的正名来促进对其的进一步认识及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变异修辞包括辞格变异和非辞格变异两类,指的是刻意用偏离常规的方式运用语言材料以取得特定交际效果的现象。由于变异修辞是行文的非常手段,交际中其语言单位的原始意义须向动态的语用意义进行多层转换,其构建与解读更须依赖交际双方(尤其是接受方)的认知心理与状态,认知语言学自然成为分析变异修辞的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对变异修辞的发生、构建与解读机制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变异修辞的种种手法如同隐喻一样,“不仅是语言的,也是概念的,行为的”,认知语言学对变异修辞的本质和运作机理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修辞史的研究任务,就是考察、描述、阐释修辞现象的发展变化,总结出演进的规律.研究修辞史是提高全民族语言修养和文化素质的需要,是中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也是修辞学科建设和新开拓的需要,近百年来一直研究缓慢,必须加速探索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要通过语言分析来解释隐藏其后的认知规律,这一规律就是语言形成的认知过程。在我国的修辞学研究中,认知被深入地运用于隐喻的研究中,而鲜用于其它修辞格。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对照辞格的对立面的认知意义进行分析。对照辞格的对立面互为前提形成新的认知语境,具有常规范型的关系并相互制约。对立面涉及两种认知域,说话人常侧重于一方并要求听话人注意他的侧重点与倾向。对立面具有信息性与规劝性特征,满足修辞话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的角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在传统的修辞学中,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在新生的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并且被认为是一种很重要的认知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在表达抽象的情感中,隐喻无处不在。文章通过研究英语和汉语中大量的"爱"的隐喻,发现由于人类共同的生活经历,认知上和语言上的共同性,英语和汉语中有很多关于"爱"的共同的隐喻。然而,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三一语言学”作为一种语言学体系,包含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人文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关于语言的本质认识,关于语言的功能价值认识,关于修辞理念的认识。“三一语言学”四个世界理论中语言世界和文化世界的关系,言语修辞的社会和道德教化功能,以及所包含的“修辞以立其诚”的精神,等等,都丰富发展了中国的人文主义传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6.
搭配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不同的语言学家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同一个词在与不同的词搭配使用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意义,即词的搭配意义。由于语言和文化环境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存在不同的词语搭配习惯和搭配限制。在翻译这些搭配时,既要考虑到源文语言中词语的不同搭配意义,又要照顾到译文语言的搭配习惯,以确保译文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谚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多散见于各种熟语或习语的研究之中,且将研究限定在静态的词汇层面上,研究的聚焦点多在谚语的追源溯流、修辞特点、结构组成和语体上,关注的是谚语结构的固定性和语义的完整性,对谚语语义缺乏深入的研究,这是因为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传统语言学的观点出发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揭示了谚语的结构特征和语义特点,并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当代修辞学家宗廷虎、李金苓等的学术研究的发展与深化研讨汉语修辞学的现代化进程,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确定了修辞学的学科性质.修辞学属于言语语言学,又具有多边性.第二,辩证地对待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和修辞的最高原则的确定都源自对形式、内容的科学思考.第三,修辞学史的系统研究.包括系统发掘修辞学史,系统把握历代修辞理论,系统发展学科本身等.  相似文献   

19.
中英文之间的不可译现象分别存在于语言系统、物质文化以及社会文化几个方面。人类文化在个性之外的共性,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为不可译性向可译性的转化提供了客观条件。语言系统内的翻译难题,如修辞格,可以借助于其它修辞手法来体现,用一种或多种修辞手法来重塑原文的修辞效果。意译、音译加注、改译及零翻译等方法可以应对其它方面的翻译难题。  相似文献   

20.
王希杰是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50年来,他不断超越创新,成为当代语言学特别是修辞学的领军人物.他建立了“三一”修辞学体系,并以他为核心形成了“三一”语言学派,其学术思想远播海外.回顾总结英学术探索之路,期待对新世纪的语言学特别是修辞学的健康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