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音乐艺术产生于社会性的活动和人们的思维活动 ,它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 ,必然反映着现实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为其自身价值的音乐美必然产生于社会需要。历史发展证明 ,音乐的发展取决于它的社会功能 ,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社会需要与音乐自身社会性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美育:内涵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不同于艺术教育,也不是美学,其目的在于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和社会和谐。美育具有形象性、激发性、自觉性、普遍性、时代性等特点。它在启迪智慧、教民化俗、求真崇美、怡情养性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美育内容须坚持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内容和方法,智、情、意,内在美和外在美,阳刚美和阴柔美的多重统一。美育在育,要通过日常生活、社会自然和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电视等各种艺术教育手段践行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往人们谈到汉语言的审美特征时,往往说它具有音乐美、节奏美和对称美,似乎极少有人注意到汉语言的建筑美这一审美特征,所以本文欲对汉语言的建筑美问题作些探索,以就教于专家和同仁。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是说音乐与建筑艺术是相通的,歌德说;“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两侧的椭圆形柱廊里散步,好象是在享受音乐的旋律。”建筑艺术的魅力,是在人的运动过程中逐步展开来的,在这一过程中酝酿人的情绪,加强人的印象,最后达到高潮,这就犹如交响乐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渐弱、休止一样。建筑与音乐它们形式中的韵律感都是相似的。黑格尔指出:“弗里德里希·许格莱尔曾经把建筑比作凝结(凝固)的音乐,  相似文献   

4.
荀子的音乐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乐论》中。他认为人是需要音乐的,音乐具有“中和之美”的教育功能,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它与礼相成,礼乐并施,则能移风易俗,教化安民,天下安宁和谐。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曾以“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民间谚语,形象地说明语言的巨大表现力。的确,无论是广漠无垠、色彩纷呈的客观世界,还是精细隐微、丰富复杂的主观情感,无一不可借助语言表现出来。构成文学作品的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它是一种个性得到高度尊重、情感享受充分自由、主观被尽量物化了的语言,是一种美的语言.我们把文学语言的美分解为情感美、形象美、音乐美、整体美,并从这四个方面对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作一粗略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的角度看 ,音乐教育具有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体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曾以“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民间谚语,形象地说明语言的巨大表现力。的确,无论是广漠无垠、色彩纷呈的客观世界,还是精细隐微、丰富复杂的主观情感,无一不可借助语言表现出来。构成文学作品的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它是一种个性得到高度尊重、情感享受充分自由、主观被尽量物化了的语言,是一种美的语言。我们把文学语言的美分解为情感美、形象美、音乐美、整体美,并从这四个方面对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作一粗略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嵇康的和声观是《声无哀乐论》的核心。他从审美客体、主体及乐音本身来探讨和声问题,指出音乐的本质是“和”,它源自“自然之和”,人们在“自然之和”的基础上,运用“和比”的音乐手法创造了乐音和谐的组合规律,满足了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音乐的根本在于具有平和人心的功能,音声的和谐在于音乐和人之间的相互愉悦。和谐音乐的最高境界是美善合一的“至和”与“太和”境界。  相似文献   

9.
节奏和韵,是构成诗歌音乐美的两个基本要素。当然,基本要素就不是全部因素。其余非基本的、但确能加强诗的音乐美效果的因素、还可以找出一些。只是这些因素,运用它固然可以加强音乐美,没有它,也无妨大局。现略举几条如下: (一)对称美 我认为,对称,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准则之一。这和等级观念一样,都是几千年  相似文献   

10.
试论自然美     
什么是自然美?这是美学讨论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人们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太阳为什么美?月亮为什么美?野花为什么美?原始森林为什么美?两千多年来美学家作了种种回答,但至今仍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结论。问题的困难在于,自然美,人们主要是欣赏它的形式:颜色、线条、节奏、比例、对称、和谐等等,这些形式怎么会具有美的价值呢?这些美的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呢?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然美作些初步探索,以期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艺术领域内的一切艺术形式,都是以自己特定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艺术形象创造的。它们都各有自己的基本特性。音乐,既是时间的艺术,也是音响的艺术。它的基本特性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音响使人们从听觉上感受艺术形象发展的全过程并引起内心感情的共鸣,从而获得一种美感,在精神上和意识上达到一种美好的理想境界。音乐的表现功能既有抒情的一面,也有造型性和描写性的一面,换言之,音乐既有抒情的功能(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以抒情见长),也有造型描写的功能。这种表现,有由于音乐的各种构成要素所具有的不同表现性能而产生的。这些要素共…  相似文献   

12.
数学的美学特征与审美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美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数学美比比皆是.古代的普洛克拉斯曾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或艺术美,正如英国数理哲学家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有至高的美,这是一种雕塑式的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既不投合人类之天性的微弱的方面,也不具有绘画或音乐那种华丽的装饰,而一种纯净而崇高的美,以致足以达到一种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现的那种完美的境地.”所以说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形式的美.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舞蹈是一门动觉艺术 ,是无声的美 ,它是人的生命力的具体体现 ,是人体美的具体反映。舞蹈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个性更加和谐 ,更加完美 ,能够达到一种美的思想境界。舞蹈在塑造大学生的人格美、精神美等方面有独特的功能。舞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含混又称歧义,是西方新批评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认为诗的本质就在于含混.这与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多义特性相契合.易安词就集中体现了含混的特性.其代表作在原因、意象、情感诸方面散发着含混美的幽香.含混为易安词韵的深刻挖掘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新方法,易安词因具含混之美而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资本是能为人们带来持续收益的特定价值观体系,它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种关键性生产要素和最终解释变量。熊彼特所揭示的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在于企业家在生产中投入了文化资本。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具有报酬递增的特性;二是它制约着人们对资源、技术、制度等要素的选择。进行文化资本投资主要包括实现思想、言论自由与开展文化交流、改革教育内容等,它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的独特形式来实现美育教育的。音乐通过自身优美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等来感染人 ,通过音乐的形象之美 ,培养人们感受和评价艺术作品之美、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的能力。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善高尚的人格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体现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目的。以自由、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音乐自身的魅力去唤醒人们对音乐的热爱 ,而音乐本身又恰恰具有这种诱人的特性。音乐是主动的创造性的艺术 ,强制性的、被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达不到音乐教育目的的。寓音乐教育于具体…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素质任务中,发挥着独到的功能,对学生身心发展素质提高起重要作用,也是学校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音乐教育是面应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中小学生处于人生养成阶段,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对他们的品质形成、情感培养、人格完善、审美能力提高,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音乐的最大特点在于能引起人们心灵的搏动,借助于音乐,我们可以唤起中小学生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热爱,不断挖掘其情感中的真善美、淘汰假丑恶,使其灵魂升华到圣洁的意境。  音乐是思维取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已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要求,在教育上又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方针。美育应该贯彻于一切学科之中。音乐是培养美感的艺术手段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因此,音乐教育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感觉到。任何一种艺术都能表现和激发人的感情,但是音乐教育是更易以情动人。这是因为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是用感情语言说话,并且用一种使人直接感觉得到的形式反映着人的思想感情。音乐教育在实施德育中的功能,便是同美感意识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关于长城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城在它的实用性功能消退以后,积淀了一种巨大的审美功能。长城的美主要是崇高美,即壮美。构成长城这种审美特征的主要因素,在于它自身的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融合,在于它的审美形式与悲剧性精神内涵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0.
试论闻一多关于新诗绘画美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诗的“绘画美”,是新诗艺术美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闻一多的理论和实践在新诗美学发展中具有开创的意义和价值,对此,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一一九二六年五月,在《诗的格律》这篇重要的新诗论文中,闻一多第一次使用了新诗“绘画美”这个概念。他把绘画美作为和音乐美、建筑美同等重要的诗歌美学要求提出来,他说: ……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种认识,这种提法,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是前所未见的。不过,《诗的格律》一文的论述重点是建筑美。对于“绘画美”,只肯定了它在三足鼎立的新诗美学中的独立地位,而沒有能进一步展开。新诗的这个重要美学课题,主要是由他的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