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藏族习俗中藏族对白色的崇尚,阐释了藏族的美学思想及其色彩审美习惯,并结合美学及色彩学知识对藏族的审美观及性格特征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姿态、动作、节奏的研究 ,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和藏族人民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3.
邦典是藏族妇女系在腰间的彩虹,凝结着藏民族的手工智慧和审美情趣。文章扎根于传统的美学理念,通过对邦典的功能、材质、色彩的分析,参照邦典纺织的美学规范,使"自然相生美"成为它的美学核心。邦典的审美定位反过来有助于推动邦典材质、功能的完善,同时为邦典的推介起到基石作用。  相似文献   

4.
《格萨尔》所体现的古代藏族山水为喻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曲 《西藏研究》2004,1(3):75-81
藏族是一个被大山环绕的民族 ,人们无时不受山水自然生命意蕴的感悟。比如 ,由《格萨尔》说唱艺人所创作的英雄史诗《格萨尔》就以大量篇章赞美了雪域高原的俊美和壮丽 ,将美丽的家乡描绘成人间的仙境和富饶的天堂 ,从而折射出古代藏族以山水为喻的审美观念。本文从审美的角度 ,对《格萨尔》所体现的古代藏族山水为喻的审美特征进行透视。笔者认为 ,古代藏族山水为喻的审美特征具体体现在充分肯定人性的主体作用和注入宗教的思想情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藏族社会美思想是其哲学、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认识和把握藏族社会文化精神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拟从藏族伟大史诗《格萨尔》入手来探讨藏族社会美的基本内容、精神特质。《格萨尔》作为一部描写和反映藏族古代部落社会由征战掠夺到走向军事联盟性统一的巨篇伟制,它集中反映了藏族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反抗邪恶、追求正义、向往光明、企盼统一,要求改善现实、和平安宁生活的美好愿望。首先,它集中表现为藏族人民对平等、公正、幸福生活的渴盼。“岭”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最美丽的地方,《仙界遣使》描写到:“在南瞻部洲北部,有个…  相似文献   

6.
藏族民间巴塘"谐"体现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深刻的人民思想和浓郁的大众人文精神。巴塘"谐"的特征表现在作品上,更多的是反映在文化审美上。而其中的歌词是其重要的特色,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已经成为藏族民间口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日益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语境下,重新探讨《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乐记》继承并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产生及消费整个过程进行了深入的阐释,特别是其"音由人心生""尽善尽美"、强调音乐对接受者及听众审美及道德深刻影响的观点对今日音乐美学的发展仍然富有深刻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影响逐渐加深。作为国家软实力之一的文化在其中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尤其在审美倾向上,人们更多感知到的是外来文化。但以道家美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美学,在中华民族美学进程中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我国现代审美应积极融合道家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式设计思想的影响,制约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与情感表达,形成了中式设计以文化为基底,无论在美学还是精神上一定是先有思想再做设计。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入手,深入研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意境与品格,使现代中式设计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又延续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象创作思维,将思想决定审美,审美影响设计与现代中式设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禅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禅宗思想给当代服装提供一种新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思想。本文选取了禅宗文化与设计关联最为密切的三个范畴:"悟""空""意境",深入挖掘其中所衍生出来的美学思想,探讨这些美学思想对当代服装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历史题材电影作品的创造,不仅是光影的故事呈现,更是生命内涵的美学诠释,如何通过镜头审美将革命故事的历史逻辑,更加有深度地融入美学思想,是现当代影视创作和摄影艺术的价值思辨。  相似文献   

12.
"表现性"一词来源于西方"表现主义"美学,中国油画的"表现性"不仅受到古典中国美学对"意向""意境"境界追求的影响,而且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的影响,因此现代中国油画创作是基于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的,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本。本文主要围绕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的审美意象进行剖析,得出审美思想现代中国油画的"表现性"日益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进入研究者们的关注视线。本文围绕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中的审美意象进行探讨,以期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意象表达、西方表现艺术中的审美意象空间两个方面,剖析出中西方审美思想共同对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中森姜珠牡与汉乐府诗《陌上桑》中秦罗敷都是文学史上较为突出和典型的美好女性形象。珠牡和罗敷形象存在一定共性,但同时也在角色塑造方式、角色性格、角色社会定位与形象评价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这说明藏文化体系与汉文化体系之间审美偏好存在一定差异,从美学角度对珠牡和罗敷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藏汉文化审美观念的异同,进而探究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文化传统和建立在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4.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她历史悠久,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精深博大,千百年来,在藏族群众中广泛流传,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格萨尔》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历史成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她是藏族人民历史的形象总结,智慧的结晶,文化的宝库。是藏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伟大贡献。《格萨尔》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廖秀 《中国民族博览》2016,(20):167-168
禅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禅宗思想给当代服装提供一种新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思想.本文选取了禅宗文化与设计关联最为密切的三个范畴:"悟"、"空"、"意境",深入挖掘其中所衍生出来的美学思想,探讨这些美学思想对当代服装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表现性"一词来源于西方"表现主义"美学,中国油画的"表现性"不仅受到古典中国美学对"意向""意境"境界追求的影响,而且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的影响,因此现代中国油画创作是基于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的,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本.本文主要围绕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的审美意象进行剖析,得出审美思想现代中国油画的"表现性"日益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进入研究者们的关注视线.本文围绕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中的审美意象进行探讨,以期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意象表达、西方表现艺术中的审美意象空间两个方面,剖析出中西方审美思想共同对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中森姜珠牡与汉乐府诗《陌上桑》中秦罗敷都是文学史上较为突出和典型的美好女性形象.珠牡和罗敷形象存在一定共性,但同时也在角色塑造方式、角色性格、角色社会定位与形象评价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这说明藏文化体系与汉文化体系之间审美偏好存在一定差异,从美学角度对珠牡和罗敷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藏汉文化审美观念的异同,进而探究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文化传统和建立在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8.
藏族教育应有藏族特色,藏族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具有民族性。藏族在其千年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令世人瞩目的民族文化,无疑是对藏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丰富、最亲切、最生动、最富有实效的思想宝库之一,利用其对学生进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历史使命教育,使他们发奋学习,立志建设家乡,振兴藏区,这是我们藏族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试对藏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做粗略论述。  相似文献   

19.
浅谈青海藏族服饰蕴藏的民族文化心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之一 ,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居住环境和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的长期融化积淀而形成的 ,青海藏族服饰也不例外。青海藏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点和艺术特色 ,透过青海藏族服饰文化的表象 ,我们可以窥见青海藏族居住区域之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审美取向和该民族的历史及其与周边民族的交流等一系列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0.
审美人类学的重心是用人类学的方法和视野研究不同民族的"美学"现象,它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前提是在承认和尊重不同民族审美现象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来研究人类美学的共同特征或本质.审美人类学以对传统美学研究的反思为出发点,是生活世界的美学,同时也是一种经验研究,它有助于把西方传统的美学研究从形而上学转变为一种确切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