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连续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让中国造就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尽管对中国经济奇迹出现的原因有诸多不同看法,有政府财政分权推动说、有低人权推动说,也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数量型粗放增长——高投入低效率,投入产出比印度还低,更不说与欧美比较,因此不算是经济奇迹。观点纷纭,这些观点正确与否依赖于其对现实的解释力,并要接受现实的检验。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林 《科学发展》2016,(5):18-22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国资源要素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将明显上升,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制度创新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活力,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将转化为实际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趋势进行预测,从现在到2050年,中国长周期经济增长将逐步趋缓,并向世界平均经济增速收敛,到2050年可能回归至3%~4%的增速水平.  相似文献   

3.
数字     
《职业》2013,(31):29-29
1000万人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透露,中国有信心实现全年就业超过1000万人。朱光耀说,中国将应对挑战,以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有充分的信心,201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7.5%的增长,而且这种增长是有质量的增长。”他说,中国经济正在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增长模式转向和发展,相信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一定能够不断推进,使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在连续保持30年迅猛增长之后,近期将超过GDP仅一步之遥的德国,站在前三强的门槛上。而按照渣打银行上海总裁斯蒂芬·格林则的说法,国家统计局对中国实际GDP低估了10%到20%,因此,中国可能几个月前就已经超过了德国。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中国这样一个后进国家利用"后发优势",以出口导向型的赶超战略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但从增长方式来看,仍然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这种模式所依赖的就是低成本优势,实施能源价格补贴从而扭曲能源价格就是例证。然而从2003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开始,能源价格已经受制于国际能源价格的影响。目前,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0%。而且,中国经济增长的低效率模式,使得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度与日俱增,可以说中国经济对石油价格非常敏感。而2008年能源价格飙升,必然造成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冲击,甚至会减缓中国经济的增速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不可否认,在中国原油进口依赖度和国际能源价格来断上涨的背景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中能源利用的低效率,严重威胁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讨论能源问题与中国经济增长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是讨论外部冲击和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尤其是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GDP年增长速率每年都在两位数以上。最近,从各种渠道传来的信息均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速正在放缓,以至政府决策机构也调整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把2008年的GDP年增长目标定为8%。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以及其他一些国际机构最近也都降低了对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率的预期。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正逐步确立起经济大国的地位。由于我国走的是一条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靠外资和外贸,因此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外贸增长率远远高于经济本身的增长率。然而世界市场的容量总是有限的,在全球经济低速发展和越来越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外贸的高速发展正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据统计,2004年,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7起,涉及金额12.6亿美元。贸易摩擦的新特征近几十年来,随着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各国间发生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经验总结,实际上也为“新供给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这是新供给经济学区别于旧供给经济学的关键理念和思维方式,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看点.  相似文献   

9.
韦森 《科学发展》2014,(2):26-29
从经济的投资、消费和出口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速确实在下行。为了保持中国经济8%的增速,我们已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经过35年的高速增长,在各行各业产能基本过剩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正在下移。观察1950年代后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其经济高速增长后,也是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下来。中国不能再靠高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35年增长主要是外向型经济拉动的。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间,中国出台的"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改变了中国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带来了两个结构性矛盾:一是投资中政府融资平台的崛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投资结构,投资效率开始下降;二是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依靠货币信贷释放来支撑,容易带来经济泡沫化。评论中国经济是否有泡沫化现象,可以从经济货币化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PPI和CPI的长期背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曹远征 《科学发展》2011,(10):31-33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寄希望于通过扩大人均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使中国市场逐步走向世界的前列。但在目前消费和出口双重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需要靠投资拉动增长。2011年下半年经济下行风险不是很大,物价上涨是经济增长最主要障碍,预计货币政策偏紧。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背景下,中国未来30年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增长空间、动力机制和波动规律将对上海未来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来自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驱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机制将主要来自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关键动力在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和强化国内竞争.对外开放加速技术扩散,增加竞争和放松管制有利于激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虽然中国未来要素供给的优势不断减弱,但中国仍然可以依靠制度改革,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正处于痉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这种发展较依赖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而导致了巨大的资源耗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因而党中央将构建节约型社会作为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本文将从节约型社会的内涵、意义及具体实施的措施等几方面全方位解析构建节约型社会,并指出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目标,是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良性转变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梁绍连 《科学发展》2015,(1):107-112
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疲软,增长格局加速分化;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常态"特征显著。上海经济的"新常态"的实质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结构发生根本改变,表现为新阶段、新增长、新结构、新动力、新空间、新风险。要用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推动经济增长,即:服务业提升、城乡一体化、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15.
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人口年龄结构的合理变动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1978—2017年全国近4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示:人口抚养比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预见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会抑制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     
中国的现状与30年前的日本十分相似,中国是否会重演日本的故事呢?有些人认为中国正濒临崩溃。过去几年中,新增贷款吹起了房地产泡沫:金融滞后妨碍了居民储蓄的增长:廉价劳动力减少;廉价商品的价格开始上升;通货膨胀、石油价格暴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等诸多危机,正引发市场衰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与技术发展中国正走向繁荣,尽管2003年第二季度的非典对经济增长造成了巨大的暂时性影响,但该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仍达到了9.1%。中国在高科技产业方面的变化程度非常惊人,尤其在电子制造行业方面。中国已经在2001年成为全球电子公司生产和安装生产活动的新选择地。在经历了投资繁荣之  相似文献   

18.
就业仍是当前经济发展重大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对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压力减弱 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的劳动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就业对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压力减弱.2012年新增城镇就业1266万人,是过去9年来的最高水平.在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与往年相比不减反增,既说明就业对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压力减小了,也表明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9.
蔡继明 《城市》2008,(2):27-29
一、“三农”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今天.由双顺差所导致的外部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而导致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根源.则是内需问题。很多学者把我国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即劳动和资本的收入份额不等或者消费预期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项全新探索,它既要具备自由贸易港的基本要素,更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制度特征.我国虽然与美国在社会制度、文化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在通过发展特殊经济功能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又具有诸多相似之处.经过几十年发展,美国对外贸易区发展模式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这对我国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