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社会公正、平等与效率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通过对公平或公正、社会公正、平等、效率等概念的界定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为解决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认为,正确地阐明公正同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倡导追求社会公正的价值目标,是我国理论界的迫切任务。在现代伦理学中,公正一般专指“社会公正”,即作为“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的公正。贯彻权利平等原则,是现代社会公正的基本要求。权利平等同经济效率决无矛盾和冲突,而是现代社会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所谓“平等与效率的冲突”,应当理解为“经济平等与效率可能(不是必然!)发生的冲突”。维护社会成员基于政治平等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保障平等与效率的最佳结合,是当代中国社会公正的根本特征,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前提  相似文献   

2.
市场社会主义是在论争中孕育、诞生和兴盛、发展的,它始终面对各式各样的批判和挑战。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批判,遵循的是有产者和强势者的逻辑。在反驳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提出了试图实现效率与平等均衡的种种新模式。在后危机时代,当代市场社会主义在效率和平等之间寻求新的均衡点的努力,值得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平等、公平和效率,是社会政策研究中的重要概念,社会政策研究者大都倾向于在平等、公平和效率三者中问定位社会政策的价值基础。绝大多数学者仅仅讨论三个概念的其中之一或者之二,而没能把三个概念相联系加以区分和认识。针对上述情况,在严格辨析三个概念异同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社会政策价值定位及其转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共同富裕的效率与平等问题的讨论中,存在一些重要却经常被忽视的方面:造成不平等的因素包括各种偶然(运气);是否平等要看总购买力,不是看个别物品的消费量;要有效率地提高平等,应该避免在具体措施上采用违反效率的方法,在整体平等政策上促进总量上的平等可以在同样效率水平上获得更多平等;采用表面上公平的摇号方式来分配稀缺物品,不但造成浪费与低效率,而且也不公平,还制造额外的偶然性,增加不平等。  相似文献   

5.
卢梭契约论思想同时拥有破坏性与建设性双重特性,这使得人们对卢梭产生了两种迥然有别的评价。要客观地评价卢梭就必须重新检讨其思想遗产,特别地审视其影响深远的契约论中的平等自由主义思想,清理蕴涵其中的主旨和价值原理。我们发现,只有体味卢梭著述的初衷才能明白其理论的指向:卢梭契约论在于考察人类社会生成的过程,建立政治制度运作的社会机制,确立自由与平等的价值原理;其契约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引入道德观念建构政治权利原理,平等的自由主义应被看成是政治运作的法则而不是道德乌托邦。  相似文献   

6.
平等与效率是和谐社会的特征。平等与效率问题不仅是当代学者所关注的事情,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也在特定的领域对这些问题作过比较素朴地探讨,因此,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平等与效率思想进行分析和梳理,有利于丰富平等与效率思想的研究,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平等乃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最基本、最重大的价值观,对于这一价值观的认识和态度,乃是一个社会立国之根本.为此,本文通过阐明平等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理想与现实的演进情况,指出社会平等不仅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先进分子的伟大梦想,也是近现代以来各国人民为之努力追求、奋斗并不断接近的理想目标.这一理想目标反映了现代人类已有的道德良知和现实要求,表述了世界人民共有的心声,并业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和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8.
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在分配原则上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就要求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平等与效率是我国当前解决收入分配中的一对矛盾,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将有利于分配关系的理顺,有助于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平等与效率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认为机会平等是我国当前解决收入分配中平等与效率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平等与效率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经济学问题。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两份革命纲领虽是第一次正式地将二者进行统一的尝试,但在我国古代,即有思想家如荀子、韩非子等对此问题发表过相关论述,这也是孙中山平等与效率观产生的思想渊源之一。孙中山的平等与效率观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的关系,二是民生主义的内部。对孙中山平等效率观的把握,应注重结合彼时具体的历史现实,以及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在时段长短不同时所表现出的统一与背离的趋势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公平和效率统一问题的解决 ,不能囿于个人与个人关系的视角 ,而应从个人与政府的关系入手。在市场经济社会 ,个人与政府在相互交往中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在当代 ,它表现为个人与政府之间利用与贡献、权利与义务的一致。而个人与政府之间平等交往的实现 ,既能克服市场分配的不公平 ,又能保证政府再分配的公平性 ;既能促进个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又能减少和克服政府活动导致的效率损失。因而 ,个人与政府的平等是市场和政府、公平和效率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近代中国的戒缠足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鸦片战争后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输入 ,戒缠足思潮萌发了。它形成于戊戌维新时期 ,至辛亥革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戒缠足思潮不仅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而且在近代中国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地位 ,但该思潮又在某些方面也有其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对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对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尽管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比较丰富,但许多理论及认识问题仍有待深化。本文在考察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的历史及现状,并分析了我国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在我国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一要明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根本原则;二要明确发展目标,制订出明晰的发展规划,在2020年以前以渐进方式使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全社会;三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3.
平等与效率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关于平等与效率问题所作的论述,对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经济管理,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文章对马克思等关于平等与效率的观点及其价值逻辑等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4.
传统体制下劳动制度的效率与公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体制下的劳动制度是协调工业化和公平两个目标的结果,一方面,它实现了收入的均等化,避免了其它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严重城市化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劳动力的不流动、负激励和微观无效率等问题.对传统体制下劳动制度的评价有助于我们今天对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功能的全面理解,仅仅局限于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需要通过政府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来调控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5.
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是解决制度安排的缺失.文章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阐述了教育公平的社会意义和制度安排的重要性.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完善各类招生公平制度、平等对待学生的制度规范以及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等制度安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妇女作为人权的应然主体,理应享有同等的权利保障。然而,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婚姻家庭中一直面临着普遍的歧视。为保障妇女权利的实现,必须要回归妇女作为人享有人权主体的地位。同时,需要在宪法中平等赋予和保障妇女的各项权利,并以宪法价值和精神来构建妇女人权保障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平等、公平和效率,是社会政策研究中的重要概念,社会政策研究者大都倾向于在平等、公平和效率三者中间定位社会政策的价值基础。绝大多数学者仅仅讨论三个概念的其中之一或者之二,而没能把三个概念相联系加以区分和认识。针对上述情况,在严格辨析三个概念异同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社会政策价值定位及其转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从两个层面探讨第一是社会整体价值层面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这个层面上,社会应该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第二是收入分配领域层面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战略选择,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优先与兼顾的合适程度.  相似文献   

19.
尹湛纳希是蒙古族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积极吸收儒家思想和近代初步民主主义思想,探索并重构蒙古族文化精神,通过他的理论著述与小说创作,推动了蒙汉文学以及文化关系的交流和发展。他批评蒙古地区的封建思想专制和释教蒙昧主义,提倡文化教育的普及,追求读书明理,形成了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提倡民族平等和民族进步的近代民族启蒙思想。本文从民族自识观、民族平等观和民族发展观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近代民族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义是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在现代社会中,正义观被普遍理解为权利平等。制度正义包括制度本身正义和制度运行正义。医疗救助制度作为保障平等享有基本人权的再分配制度,其正义性有着丰富的内涵与理论依据。然而医疗救助制度正义性在设计与运行中存在诸多阻隔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的公平与效率,才能提高医疗救助制度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