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兴茂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4):43-47
认真研究马克思的所有制与产权理论 ,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用来指导我国的所有制和产权关系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马克思所有制与产权理论研究的着重点、所有制与产权关系的实质、所有制与产权范畴的发展变化、所有制及其结构合理与否的判断标准、产权的分解与组合以及马克思的所有制与产权理论给后人提出的任务等六个方面对马克思的所有制与产权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总结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海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3,(2):8-9
由于斯大林对马克思财产所有制理论的错误理解,片面追求与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相一致的、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给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反思这一问题,对于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收入分配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也日益悬殊,分配不公现象广泛存在.因此,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质疑.然而,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人为本的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它对于目前我国分配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安定、有序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赵准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针对目前所有制问题上许多不一致的意见,有必要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一次梳理。早期唯物史观的创立、中期经济学的研究、晚期对东方社会发展的研究是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创立、发展和深化的三个重要阶段。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一个从实际出发,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深化的动态理论。它有因历史局限、认识不足而需要发展的地方,更有科学而至今仍具有重要启迪作用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高振兴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5):39-42
社会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交往的规模迅速扩大,节奏显著加快,层次不断深化。基于此,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完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当代人文精神:对所有制内涵的考察,蕴涵关注人的本质的思想;对所有制变革的决定力量--生产力的考察,蕴涵关注人的价值的思想;对未来作有制的设想,蕴涵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这种精神对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特征的现实出发,创建性地将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并以科学的态度设想了其分配形式,即初级阶段中消灭了剥削但并不平等的按劳动量的分配和生产力高度发达阶段下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在现实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财富的产生过程,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包含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收入分配基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进行了科学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我国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政府要以马克思的分配观为指导,积极地调动创造财富的各种因素,提高劳动收入比例,有效保障社会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9.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马克思一直比较关注未来社会所有制形式问题。他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文本中,都阐述过此问题。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分析,我们认为,马克思从消灭私有制到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表达涵盖了以下内容:消灭私有制与重建个人所有制相辅相成,重建的个人所有制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对社会生产条件的重新占有和直接结合,前提和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劳动的社会化,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需要经过长期复杂的过程,股份制是极为必要的过渡。 相似文献
10.
张科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60-262,265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从俄国经济发展和革命斗争的实践出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他的所有制理论不仅表现在分析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中、表现在帝国主义理论中,还表现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理论中。列宁的所有制理论不仅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和所有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直接实践,并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思想家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1.
陈海平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9(2):72-7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由于斯大林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错误理解 ,片面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重新分析思考这一问题 ,对于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袁雨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24-28
马克思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世界历史思想,并在此后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人类学笔记》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阐述,形成了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与构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或者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重温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会使我们认清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树立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心。同时,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将有力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历史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3.
刘小畅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6-100,132
讨论马克思关于分配问题的有关论述对现今中国的发展道路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交换关系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方式的阐述,马克思指出在生产决定分配的基本关系下,解决分配问题的途径在于打破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度。与自由主义相比,马克思是在生产过程中将分配问题与生产关系的讨论放在一起,从而得出了对分配公正的历史性理解以及从生产资料的占有方面来解决分配问题的不同思路,这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改革道路具有始终坚持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所有制思想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同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一样,马克思所有制思想也有一个包含一系列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只有正确认识其发展过程,才能科学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其主要内容。通过对马克思所有制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到,一方面,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基本原理仍然是正确的,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另一方面,对这些基本原理不能作教条式的理解,而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加以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讨论马克思关于分配问题的有关论述对现今中国的发展道路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交换关系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方式的阐述,马克思指出在生产决定分配的基本关系下,解决分配问题的途径在于打破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度。与自由主义相比,马克思是在生产过程中将分配问题与生产关系的讨论放在一起,从而得出了对分配公正的历史性理解以及从生产资料的占有方面来解决分配问题的不同思路,这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改革道路具有始终坚持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16.
孙祖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5):17-23
马克思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劳资对立的经济根源。二战后,西方对收入分配问题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尽管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减少了社会动荡,促进了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在自身运动过程中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在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西方收入分配的某些理论与实践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我国发生的特大洪灾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重的,它不但在理论上对我国以木材培育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林业理论形成巨大挑战,而且在实践上以其惨重的损失说明经济、社会、环境三者有机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极端重要性。本文拟在马克思经济理论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现代林业理论及其对抗洪救灾的经济学意义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8.
邓红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2):16-18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浩斌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7(1):16-19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学发展逻辑、社会发展逻辑以及意识形态发展逻辑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建构逻辑;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建构逻辑是相互统一的,是三位一体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尹洪炜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9-10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及宏观收入分配调控机制,都是对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制度的发展与突破.这些并不是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否定,而是对马克思分配理论发展创新的现实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