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49—1951年武汉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49年武汉解放到1951年底,是武汉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了恢复和发展工商业、稳定社会秩序,武汉市人民政府对私营工商业采取了扶持的政策,并将私营工商业者的组织——旧的商会、工业会和工商同业公会改组为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工商联筹备会在协助政府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工商业者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方面起到了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与旧商会相比,工商联筹备会的性质及主要职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上海解放后,旧商会与工业会很快转变立场,配合新政权恢复经济秩序.在中共的支持下,以民建会员为主体的上海工商业联合会成立,其主要任务是接收国民党时期的商会与工业会,并对其下属之同业公会实施改造.旧商会、工业会最终为工商联取代,是新政权经济政策的直接结果.新成立的工商联组织把统战性放在首位,是党和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者进行统战工作的重要桥梁,其民间性的特点已退居其次.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新疆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成功、稳妥的主要原因是:完成了社会改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正确认识了新疆私营工商业的特点,制定了符合新疆实际的改造政策。对私营工商业社会生义改造的完成,使新疆基本上与全国同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李维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维汉对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 ,他提出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建议 ,为我党制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他提出对资本主义商业的“双重改造”的思想 ,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后对待原工商业者的方针和对策 ,不仅有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而且有利于党的统战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政府对私营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私营工商业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私营经济全面退出国民经济领域,以国营经济为主的公有制确立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这场堪称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国进民退"存在着要求过急、速度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对建国初期的私营工商业改造进行再思考,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今天的"国进民退"现象,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新疆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的原因:就在于加强了党对改造工作的领导,强化了对新疆各界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改造过程中先试点后铺开,执行"宜宽勿严"的原则,对私商进行"先维持再改造",妥善安排、使用私营工商业人员,国营商业也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新疆区党委能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结合新疆的实际,制订出了更加灵活、宽松的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1956年党中央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推动改造任务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认真分析私营工商业界的思想状况,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探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私营工商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把握其中的特点、借鉴其中的经验,对于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好私营企业界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泰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私营工商业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出现了不少拥有大量资金的私营工商业者。他们所涉及的行业主要有铸钱与盐铁、酿酒、食品加工、纺织、皮革加工、木器加工、造船、畜牧、种植、高利贷、经纪、囤积和贩运等。秦汉时期的私营工商业一方面对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因而汉武帝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政策,从而导致了私营工商业的衰落。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从民主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都十分重视私营工商业问题,并阐发了系统的私营工商业思想。这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既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有利于认识、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49—1951年,为了发挥工商业者的积极性,武汉市人民政府对旧有工商同业公会进行了初步整理和改组;1952年,武汉市以"五反"运动为契机,对工商同业公会进行了进一步改组改造,并在此基础建立了新的工商联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武汉市工商同业公会的职能和社会地位发生变化,由一个以代表工商业者利益为主要职能的社会团体变成了政府推行经济政策的助手。1951—1952年武汉市对工商团体的改组改造反映了党和政府对资产阶级策略的变化,同时也是解放初期新政权改造旧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工商官报》是福建推行新政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产物,作为清末新政的舆论阵地,它以报刊这种特殊形式,客观地反映和贯彻了清末新政时期福建的农工商政策,一度在福建农工商业发展中起到领航作用;见证了近代福建"以农为本,工尽其事,商尽其交通运输之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产生、发展、报道内容、经营方式乃至最后凋零都与清末新政有着千丝万缕,戚息相关的关系。对此课题进行研究有助于再现福建农、工、商业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明清浙东学术与宁波商帮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浙东学术与宁波商帮之间,实有相辅相成的内在渊源。浙东学派猛烈抨击儒家传统经济伦理,提出了“新四民”、“工商皆本”、“国家不可病商以滋弱”等主张,而孕育这先进的经济伦理观的社会基础,正是宁波悠久的贸易传统和崇商敬贾的社会风尚;理论又反过来推动儒生弃书服贾,使“宁波帮”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一场牵动千千万万资本家与共产党人的深刻变革。改造具有充分的依据,并注意到政策的把握。改造经历了三个阶段,采取了三种形式,至1956年胜利结束。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既有成绩,同时也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4.
西汉盐铁会议围绕工商业实行官营还是民营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贤良文学们对工商官营政策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国家实行工商官营破坏了贵义贱利教条,违背了农本工商末观念,且经济绩效低下,带来了各种不良后果。他们强烈要求废除工商官营政策,积极倡导实行工商民营。贤良文学们的主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仍不失其历史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晋商在明清发展到鼎盛时期,曾是在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商邦。他们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晋商文化以及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商业精神是其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我国"儒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典范,是我国商业文化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晋商文化及精神,挖掘其内涵,坚持古为今用,将对新晋商的崛起和现代工商企业管理改革与创新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电子商务所依托的Internet的全球性和开放性,电子商务将在宏观上影响到国际贸易关系和国家未来竞争力。文章将着重讨论"电子商务原理"课程教学中实验环节如何开展的问题,以期能够提高"电子商务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大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有挫折,有教训,更有许多伟大的创新。我们今天反思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国家资本主义和政府主导的"赶超式"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重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我国工业化建设产生的影响有利于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工业化策略。政府主导的"赶超式"工业化战略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使我国工业化建设有了新起点。  相似文献   

19.
北洋政府时期,全国性的农业行政管理工作先后隶属于农林部、农商部等中央农政机构,省、县也设有实业厅、农业科等相应机构.在农业近代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上述机构制订、实施了种种促进农业改良、发展对外贸易的农业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农业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产权改革的步履维艰严重制约媒介市场的资本运作,长期以来的行政本位制约束了媒介管理者与决策者的思想观念,民营资本对传媒的投资屡屡以失败告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说明国内媒介产业在机制改革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迫切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文章从外部管理机制、行业整合机制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媒介产业机制改革的可行模式和发展趋势,希望能为业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