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存论转向是整个当代哲学转型中哲学存在论从超验的、实体性的抽象本体论向奠基于现实生活世界之上的感性的、历史性的生存论本体论的转换。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变革及其蕴含的生存观的历史性变革 ,构成了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观念前提。相对于生存主义哲学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以及后现代强势的相对主义而言 ,马克思哲学所蕴含的实践生存论思想其实才是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真正目标 ,因而将深刻影响和主导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历史性的人类方向。生存论转向并不是课题性的 ,而是始终摆在人类面前的难题。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中蕴含的人及其生存的历史的未完成性恰当地体现了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未竟性 ,并由此提供了一种克服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信念支撑。  相似文献   

2.
生存论转向与当代生存哲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诗鹏 《求是学刊》2001,28(5):32-37
当代哲学正在发生一场存在论转变 ,这就是从传统哲学的超验的、抽象的实体存在论到感性的、实践的生存论存在论的转变。生存论转向肇端于生存 (主义 )哲学 ,但其深远的意义却远未彰显出来。当代生存哲学研究的切入点在于结合马克思实践人学思想以及发展观念的时代变革从而推进生存论转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作为历史生存论阐明了人类历史性生存所发生的"辩证逻辑".这一辩证逻辑表明:人类从"类本质"的原初自由开始,经过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发生的双重异化(精神的异化和经济的异化),最终通过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实现了向自由本质的回归,即共产主义的人类解放.历史生存论是马克思哲学对人类历史性生存所遵循的"辩证逻辑"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的理解,从直观经验的"唯物辩证法",到认识论反省的"实践辩证法",再到关注人的始源性生存的"生存论辩证法",逐步揭示出了马克思辩证法的内在本质,从而也使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和解放旨趣进一步得以彰显和澄明。  相似文献   

5.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历史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历史哲学特别是世界历史理论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资本主义遇到了两大新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和“帝国—反帝国”的“战争矛盾”。这两大矛盾直接威胁着由古典世界历史理论确立的“永久和平”主题,也威胁着马克思为这一主题所提出的实现永久和平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案。世界历史若要避免资本主义两大新矛盾而不至于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就必须要立足于生存论哲学,重建21世纪世界历史的生存论基础。其核心是确立世界历史的普遍生存法则,建构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承认—契约”关系,尊重世界历史的一般“生存论原理”。唯当如此,才能沿着马克思所开创的世界历史进程实现人类自由和解放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6.
论人类学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哲学史实践哲学的宝贵资源,把实践哲学置于人类学的视野内,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实践哲学的一场革命.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克服了实践的二元论,把实践看作是超验与经验的统一,看作是完整的生活世界,从而建立了一种总体性的实践观.因此,马克思的人类学实践哲学内涵着一种超验纬度,内涵着人类的终极关怀.这种超验性是一种积极的超验性;这种终极关怀消除了超验与经验的张力,在历史的进程中,具有了现实性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哲学恩格斯“哲学终结”观的若干比较与分析外推背景下的总体性:对总体性的一种辩护西方话语霸权下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之反思“海阔天空各自飞”:中国哲学史研究方式管窥萨特:前进一逆溯的方法—《辩证理性批判》解读中国和合思想与21世纪的人类和平后现代哲学与当代理性观构建论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哲学视野中的主体心理学与存在心理学,’,合”的“形而上学”—论心理学哲学的理论根基、内容与功能试论现代历史观念的演变与问题【当代哲学问题探索】认知思维方式的生存论转向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人的生存维度…  相似文献   

8.
实践问题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问题,也是哲学史上的古老话题.早在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就曾多次使用"实践"一词;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把实践作为与理论相对的范畴提了出来;德国古典哲学家针对实践做了很多有价值的论述,特别是把实践纳入认识论尤为难能可贵,这成为马克思实践主体性哲学创立的理论契机.马克思在对前人的批判继承基础之上,通过不同时期的著述逐渐完善了自己的实践观,从生存论的意义上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实践观所追寻的目标在于人是目的性的存在而不是作为手段出现.前马克思实践观导致了近代认知主体性哲学主客二元分裂的思维方式,并进而导致了工具理性与主体价值世界的分离,这是当代西方发达社会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源所在.马克思的生存论实践观从根本上是对认知主体性哲学的超越,因为,实践哲学是以现实的人的现实活动为基础的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改变了以往哲学脱离现实的抽象性,能够使人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对世界的改造,从而实现哲学的批判的、革命的作用,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变革,这对当代中国具有极大地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近代哲学的认知思维方式向现代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的生存论转向 ,表明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 ,愈来愈贴近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尽管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现代哲学所诉诸的“实践”基点不同 ,但是他们都是“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来反思与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马克思写作语言的多义性特点入手,通过把握马克思哲学语言的隐喻性,来透视他的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本质,这是近几年哲学界出现的一种研究趋向。该研究趋向实际上涉及到了自卡西尔以来西方哲学普遍关注的“哲学术文中的隐喻问题”。而实质上这一研究是一种“解喻化”的读解方法。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解喻性”特质及其革命意义,以及分析泛科学主义的“物喻论”的历史性理论成因.进而说明马克思在消解各种“物喻论”之后,确立了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世界”哲学观。  相似文献   

11.
由于忽视了马克思哲学语境的变化和对宗教本质、属性、功能的混淆,人们对马克思的宗教本质观产生了种种误读,其中,宗教非理性说、宗教异化幻觉说、宗教意识形态说、宗教鸦片说、宗教文化论最有代表性。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并借用恩格斯的概括,可以说,宗教是人间力量的超人间形式。与其他文化形式相比较,宗教最直观、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其超验性。这是对马克思宗教本质观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2.
克里希那昌德拉·薄泰恰里耶(Krishnachandra Bhattacharya,1875-1949年)是现代印度著名哲学家之一,在印度现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所建立的超验论唯心主义体系,属于印度新吠檀多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派别,可称之为“超验吠檀多论”。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艺术哲学的“关系”哲学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物质生产为原点,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物的自然关系”为两个基本向度,意识形态性艺术、商业化艺术、自由艺术,乃是马克思艺术哲学勾勒出的艺术的三种形态。马克思艺术哲学的“关系”哲学重构,超越了传统的“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理论框架,突破了单一的艺术意识形态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的“异化”存在着两大争议:“异化消亡论”与“异化转换论”。“异化贯彻论”认为,异化问题通过经济批判的路向一直贯穿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资本论”(《资本论》及手稿),即《44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到“资本论”的“雇佣劳动”,其本质性的内容没有改变,都是对资本社会的生产本质的提炼,只是后者对前者进行现实的论证与理论的推进,体现出异化研究的“贯彻性”。  相似文献   

15.
读了刘森林同志《论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求是学刊》1990年第4期)一文后,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略陈于后,与刘森林同志商榷并就教于方家。 1 何谓“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这是 对马克思哲学的主导倾向的断定,即认 为主体性象一种普照之光而掩盖马克 思哲学的其他色彩,还是对马克思哲学中有关主体性的思想的阐述?综观刘森林同志的《论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以下简称刘文),作者有时在论述前一种意义上的主题,有时又似乎把主题限制在后一种意义上。然而,在我看来,不论从哪种意义上说,刘文对其所论及的马克思哲学观点的把握都有失准确。 刘森…  相似文献   

16.
柴秀波 《学术交流》2007,23(1):24-28
意义作为人生存的一个重要维度,使人的生存呈现出一种“立体性”,一旦意义的维度被遮蔽或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就会使人的生存陷入一种“平面化”的状态。如何使人们明了生存的意义本位,扬弃当前的平面化生存状态,实现人的一种“应然态”的立体化生存,这是“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所应探讨的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7.
20 0 3年本刊哲学栏目将进行调整。取消原有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美的探索”几个专栏 ,新开设“当代哲学问题探索”专栏。计划每次以某一个具体的哲学问题为核心组稿 ,每篇论文均为独立文章 ,字数要求为 5 4 0 0字、72 0 0字、95 0 0字三种任选 ,最多不要超过 1 1 0 0 0字。该专栏近期正在组稿的选题有 :1 .生存论问题 ;2 .哲学方法问题 ;3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 ;4.发展伦理问题 ;5 .形而上学问题 ;6 .心理学哲学问题。还将根据作者队伍情况及学术研究新进展陆续推出其他选题。竭诚欢迎国内外哲学专家、学…  相似文献   

18.
始于巴门尼德的西方传统哲学 ,通过提出“能否思想”的哲学真实性判据 ,建构起知识必然性的哲学世界 ,现代哲学则通过阐发“有无意义”的哲学真实性判据 ,建构起偶然性的哲学世界。“能否思想”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论命题 ,它潜藏着将人的自由消解于理论中的危险 ;“有无意义”是一个生存论命题 ,它将理性纳入生活世界 ;马克思则通过生活世界中人的实践活动 ,来解释必然性与偶然性 ,思想与意义 ,可能与现实的关系 ,从而引起一场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19.
丁燃 《国外社会科学》2023,(4):229-241+248
与同时代西欧各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有所不同,本雅明既反对以实证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也反对以激进政治和历史进化论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他用了一种独特的“意象化思辨”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行辩护。本雅明将“潜存的超验意志”纳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主张以批判性、反思性与非体系性的意象化思辨,激发作为世界历史主体的大众和无产阶级重新认识共产主义,突破历史宿命论,将革命契机置于当下,使共产主义成为新的社会历史聚合形式,完成人类解放之道路。  相似文献   

20.
徐才 《求是学刊》2002,29(3):26-30
“追寻本体是哲学存在的根据”。“本体”的现代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它是“可以说”与“不可说”的对应关系的存在 ;是“物———我”合一的澄明之境 ;是人对自身存在的一种信仰。哲学本体论的终极关怀是超验的。“超验”作为与“经验”相对称的哲学范畴和哲学规定 ,有着重大的本体论意义、人生意义和科学意义。确立“超验”的合法性 ,不仅必要 ,而且是一种事实。它不仅不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排斥对象 ,而且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争之地。否则 ,在终极信仰上的阵地就只能拱手让给宗教和迷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