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罗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个新弗洛伊德主义者,著有《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等著作;本文着重于澄清这一问题:究竟他是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 弗罗姆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弗洛伊德主义,但他又鼓吹把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两人的思想“结合”起来,以建立他标榜的“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并进而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  相似文献   

2.
胡蕊 《学术交流》2012,(8):29-33
与传统的马克思思想的三大来源不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思想及其发展是其思想中包含的三重文化动机决定的,即浪漫主义动机、普罗米修斯的救世主义动机和启蒙理性主义的决定论动机,这三重文化动机主要来自于浪漫主义、自我意识哲学和历史进步主义的影响。通过马克思思想的三重文化动机的考察,将马克思的思想定位为整个欧洲思想史发展的逻辑结果和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他的思想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且影响了全世界。毛泽东之所以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思想中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思维特点。毛泽东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熏陶,以后求学时他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上又下过一番刻苦的工夫。他的目的是要改造传统思想与文化,使之适应于现代,这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从毛泽东早期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的。本文的旨趣正在于通过对毛泽东早年的学术志向及学术立场的敷述,使人们对毛泽东的早期思想有所了解。一、“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的学术志向毛泽东8岁入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6年以后,少年毛泽东怀着救国的志向,负笈出山求学,  相似文献   

4.
张晓毓 《社科纵横》2006,21(12):187-188
本文以解构主义的视角分析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八月之光》。这部双线小说通过乔.克里斯默斯的故事解构了种族主义观念;以莉娜等人的故事,解构了清教主义的道德观念。由于美国的种族主义受到清教神学的支持,所以批判的目标最终指向了加尔文清教主义传统。福克纳对传统的解构来自于他的人道主义思想,而基督教的影响使他既置疑找到出路的可能,又对人类满怀信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毛泽东大革命时期的领导权思想具有深层性和成熟性的鲜明特点。作者具体分析了深层性的基本内容以及成熟性的主要表现,并针对近些年来国内外个别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剖析。文章说明,研究毛泽东大革命时期领导权思想的特点,不但有助于把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头山满是近代日本右翼的知名人物,是日本亚洲主义论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本文着重从思想层面对头山满的亚洲主义进行探讨,特别是将其思想转变置于影响当时日本国家方向的主流思潮中加以考察,力争还原一个真实完整的人物形象。头山早期参与自由民权运动,在以其为主导的玄洋社活动过程中,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完成了由民权向国权的立场转变。甲午战争后,他倡导以亚洲复兴和世界和平为目标的"兴亚论"。但支撑其"兴亚论"的思想基础却是他提出的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天皇道"。本文深层次剖析了头山满的思想与行动,探寻到其亚洲主义思想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在认清其具有重大缺陷的同时也要看到他思想行动中值得肯定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本期视点:欧陆哲学的总体思考:海德格尔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话语:这里结集翻译发表的三篇文章,都是国外学者以海德格尔思想为核心所作的比较研究。其中一篇涉及海德格尔与分析哲学的关系,另一篇涉及海德格尔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最后一篇涉及海德格尔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三篇文章的内涵非常丰富,颇具启发性。它们表明在海德格尔思想的研究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关于海德格尔与奎因的比较研究,是泽伯姆教授的力作。他在语言主义的背景下面讨论海德格尔与奎因思想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许多想法引人深思,例如这两人对语言主义基本命题的认同和对传统观念主义的反叛,以及他们在语言主义内部提…  相似文献   

8.
当代,在歪曲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潮中,继三十年代把马克思分为早期和晚期的分离论之外,在六十和七十年代又产生了一种新的观点。这种观点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特别是他的早期的异化思想说成是一种“庞杂思想”的混合物,从而贬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这方面,东德科学院中央哲学研究所所长M·布尔是很典型的。他认为马克思的《手稿》就是“从传统的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学中,从法国的唯物主义和乌托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从  相似文献   

9.
谢俊  欧阳康 《社科纵横》2008,23(2):134-136
毛泽东一生的成就是和他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不开的.而他的唯物史观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史学思想来源:即早期教育阶段史学启蒙,新文化思潮的启迪以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启发.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史学思想,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青年毛泽东是在旧学与新学的双重影响下开始其早年思想行程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早期思想的影响尤为深刻,主要表现为:在传统民族心理中的影响下,毛泽东形成了与当时动荡时局紧密相关的忧患意识;受传统“心学”的影响,毛泽东尤其强调伦理意志;在湘学经世致用传统的熏陶下,毛泽东非常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1920年是毛泽东在思想上大飞跃的一年,而他的这一思想转变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历程。构成这一历程的主要环节有:在李大钊、陈独秀及《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从参与发动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中对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对新民学会内部的思想分歧的思考及对好友蔡和森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毛泽东之所以最终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仅是受到时代风潮中的“激进主义”的影响,更不是出于对乌托邦的追求,而恰恰是出于当时中国的现实以及自己对于这种现实的真切的体认,抛弃那些“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的东西,选择真正能在事实上做得到的改造中国的方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事业中最关键、最深沉、最艰难的工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诸多思想家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积极因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其关于人的现代化的思想.毛泽东对“人”的重视是其形成人的现代化思想的逻辑起点,对人的非现代性批判是其探索人的现代化的动力.他认为,人的现代化基本内涵应包括追求个性自由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激发人的主体性等方面.毛泽东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推进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和洛谢夫同为俄罗斯学者,他们具有相同的人生轨迹,然而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上,既有相异性,又有相同性。其中,相异性主要体现在两人哲学观点的差异:巴赫金是一位康德主义的坚持者;洛谢夫则为黑格尔主义的代表。此外,洛谢夫还是本土哲学家索洛维约夫的"万物统一"观点的承继者。相同性主要体现在二者都有"不合时宜"的思想,即对官方话语的抗拒。无论从超语言学角度,还是从内涵、意义视角研究,两人都给予符号问题特别的关注,这与当时盛行的结构主义符号学派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陈明明 《浙江学刊》2005,4(4):152-162
中国共产党的联邦建国构想在历史上主要是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而提出来的,它和联邦主义原理相通,又从属于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本文通过对中共早期文件和相关参考文献的阅读,按照历史的线索叙述中共联邦构想及民族政策的思想来源与制约因素,讨论二者与中国革命内外环境和不同时期的关系,分析该构想之背景、变异与终结的过程与原委.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不少思想自相矛盾的哲学家。对于这样的哲学家,如果我们能够指出他的矛盾之处,寻求其缘由所在,则对于吸取其中的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黄宗羲是十七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学者,但其思想有诸多矛盾之处,而且是中国哲学史上思想自相矛盾的哲学家中最突出的一位。笔者认为,黄宗羲思想的内在矛盾主要是他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民主思想和理学思想的矛盾,是这一矛盾规定和影响了他在哲学方面理气和心物(理)关系问题上的矛盾。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很少有人涉及他的民主思想与理学思想的矛盾。而对于黄宗羲在哲学方面理气关系和心物(理)关系上的矛盾,学界中人虽偶有所论,似亦未能得出确解。本文重点论述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和理学思想的矛盾,并由此入手,论述他在理气和心物(理)关系问题上的矛盾,而且从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等方面说明其根由,以期得出确解。如有不妥,请方家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6.
李敦送 《创新》2007,1(1):52-55
毛泽东的创新思维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他的创新思维有独到的见解,并能将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毛泽东思想是他创新思维的最大成果。毛泽东创新思维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以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为基本方法,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为重要来源。毛泽东创新思想和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李绅是中唐著名诗人,对李绅诗风的评价,向来是把他归入与元白同路的通俗化诗派.这并不符合李绅诗歌创作的全部实际,他的诗歌有一个由通俗到典雅的逐渐雅化的过程.李绅早期确属通俗诗派,这一方面是由于与元白的密切交往对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他所擅长的乐府歌行原有通俗化的传统.李绅后期诗歌虽有通俗之作,但主要倾向却是典雅.这体现在思想感情、诗体转变、诗歌语言等方面.导致李绅诗雅化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情趣的变化,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当时诗坛风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作为大会的主题,并把这一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提出过一个多次受到毛泽东赞扬的著名观点——“要按辩证法办事”。毛泽东同志曾号召全党学习辩证法,他说,总之,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理论涵盖面很广,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精髓部分可概括为三个基本的要点:一个基本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条基本路线——“一个中…  相似文献   

19.
罗蒂的反基础主义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基础主义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倾向,与基础主义具有相反的意义。基础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存在一个坚实的、不容置疑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在认识论中体现为"镜喻"模式,它把心灵比作一面具有表征能力的镜子,而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审视、修理和磨光这面镜子。罗蒂通过对哲学史的研究,否认了这面镜子的存在,彻底地批判了从柏拉图到现代的分析哲学中的这种基础主义思想,从根本上消解了哲学的认识论根基。他最后宣布以追求基础的体系性的"大哲学"为终结,提出他的"教化哲学"转向实用主义的解释学。  相似文献   

20.
"早期亚洲主义"的思想箩筐中存在着朴素、策略和征服三种类型,朴素型和策略型思潮形似而质不同,策略型与征服型思潮目标相似而手段不同.而在近代极其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日两国实力对比变化及其相互外交政策的影响下,早期亚洲主义的各种思潮又处在不断摸索和变动的"流动状态".朴素型亚洲主义弥足珍贵,但策略型亚洲主义和征服型亚洲主义却是主导近代日本对外行动选择的主要思想源.对于国内学界关于早期亚洲主义是否发生"变异"的争论,本文提出了有变亦有不变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