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也是教学过程和学习中难以克服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石化现象产生的基础上,探讨了它在词汇学习中的表现形式,进而提出了避免石化现象产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简述中介语理论及中介语石化现象,从词汇偏误石化、语法偏误石化和语言、文化迁移等多角度探讨了石化对英语翻译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止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策略,旨在永久性石化形成以前将英语翻译能力推向最高点。  相似文献   

3.
语言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也是二语习得界争论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多种理论概述了石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避免石化现象产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第二语言能力中相对永久性的不正确的语言形式。文中分析了学习者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的石化现象主要包括词汇石化现象、语法/句法石化现象、语篇结构石化现象和例证石化现象,而母语迁移、语言输入量缺乏、反馈的影响以及文化差异是引起写作中石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石化现象分析及其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一定时期的学习后产生的进步停滞现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还进一步分析了石化现象产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探讨了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对于中介语石化现象应该采取的策略,从而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论述了石化现象的定义,总结了有关石化的成因,以及理解和产出对于石化的重要性,强调了学习者如何看待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提出了一些如何避免语言石化现象产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中的一种正常的现象。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存在,说明了外语学习或第二语言习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能学习。通过中介语的定义及其特征,说明中介语的石化性及其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强调了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暂时性石化现象及其外语教学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过渡语中的石化现象的相关理论研究,继而将重点转向石化现象中的暂时性石化现象,着重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内因和外因,并从教师、教学方法、教材及课程安排四方面阐述了对暂时性石化现象的外语教学对策,旨在对中国外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介语石化在当今二语习得中常常出现,也是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原因的论述,并针对这些导致语言石化的因素。结合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何防止语言石化现象的相应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出现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来减少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语言石化现象,提高整体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词汇石化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多数研究者利用外部因素来解释,认为中西方存在的客观现实因素、语言和文化因素是造成词汇石化的原因.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词汇心理表征、词汇网络建设策略和情感因素等内在心理认知机制也是词汇石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结构主义把自然科学的“结构”思想在人文科学领域作形而上学的误用,通过对语言、历史、人类心灵、知识文化的“结构”分析,实现了理论上的人与语言、历史、知识文化关系的颠倒,把人置于一个非主体的地位,并宣称传统人道主义的人已死亡、终结,希图以此拯救传统人道主义造成的现代性困境。然而,结构主义思想在理论上是不完善的,且对人“理论上”的结构化、物化理解,将加剧主体人“事实上”的僵化以至终结。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分区链表中结点信息的研究,及前后结点中相关数据项比较之后,参照磁盘基数表中所记录相应分区长度,给出了其中任一结点或整个分区链表丢失之后的修复算法.  相似文献   

14.
BOT项目融资中的政府定位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为一个BOT项目,项目所在国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政府在项目中的定位往往将影响到整个BOT项目的成败。分析了项目所在国政府在BOT项目中所发挥的作用,并论述了政府在BOT项目中应该如何对自身进行定位,以保证BOT项目的成功,并为我国政府推动BOT项目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Nexus及其在英汉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unction 和nexus 是丹麦语言学家Otto Jespersen 提出的一对语言学概念.Jespersen认为一个首品词(primary)和一个附着语(adjunct)组合成一个偏正结构(junction),而一个首品词(primary)和一个谓语(predicate)组合成一个主谓结构 (nexus).Junction 是一个意义的合成,只表达一个意义;Nexus则包含两个意义.Jespersen对比二者得出结论:junction 就好比一幅画,而nexus则是一个过程,一出戏;前者较为呆板,缺乏生气,后者却灵活生动,富于生机.本文着重比较了junction和nexus的不同之处,进而讨论了nexus在英汉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以期在实践中验证nexus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内容产业作为一个新的产业形态,在中国刚刚萌芽发育,但作为数字化背景下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方向,其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变革趋势。当前,中国内容市场的巨大需求与内容生产匮乏间存在反差,对外内容产品贸易近年来连续出现严重逆差,因此,文章对林德的需求相似理论进行了扩展,建立了一个当前背景下中国内容产品对外贸易的理论模型,进而基于此提出我国内容产业对外贸易战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和谐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以"和"安邦、以"和"治国、以"和"齐家、以"和"平天下,乃中国先人从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胡锦涛同志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强调创造性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来建设国家,按照和平、和睦、和合、和谐的精神办事,以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8.
应用于交易领域的智能合约融入区块链技术,以代码形式表现,可实现合同履行的自动化和不可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合同模式.自助行为说、代理说将智能合约视为对合同过程的外部增强,是侧面功能的法律阐释,并未完全捕捉到实质.智能合约并不一定跨越整个合同过程,也可仅是合同过程某个方面或某个阶段.法律意义上的智能合约不是合同新类型,而是合同关系形式的新发展,即当事人缔结和履行合同的新形式,合同性质未发生实质变化.智能合约满足特定要件构成特殊的书面形式,具有"书面形式+自动履行"功能的特质.民事主体通过智能合约形式订立合同应遵守《民法典》等现行法律的具体规则,以保证合同依法成立与生效.智能合约不等同于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认定其效力应结合智能合约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从立法上确认智能合约,在符合国家现有法律、政策基础上编写和应用,实现形式的合法化、内容的规范化是该技术谋求长远发展的保障.技术起步的现阶段,纸质合同、一般电子合同与智能合约在不同方面发挥协作作用,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民事交往、商业交易的主要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家、逻辑学家在名称指称语境观方面呈现出由言内语境向言外语境转化的特征.形式语言学派大都从语言与实在同构的观念出发,在语言内部探究语词的指称方式.日常语言学派认为,指称是一种人们使用日常语言的实践活动,只有在变化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样一个大语言背景下才能合理解释名称所指及其确定问题.指称语境观的这一重大转变标志着人们对名称指称理论的研究走向更加成熟、更加科学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