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防范军人,采取"兵权宜分"的策略宋朝建立之后,首要的防范对象就是军人。对于武装力量,宋朝采取的"兵权宜分"的策略。如何分法?第一招,把全国各地地方军队中的精兵悉数搜罗到中央,编入禁军,在首都地区驻扎,让皇帝直接掌控的禁军成为宋朝国家唯一  相似文献   

2.
北宋制度的精致程度是惊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分权制衡。用宋人自己的话来说,"上下相维,内外相制",目的就是让除皇帝之外的任何个人、群体或机构都没有可能大权独揽,动摇赵氏江山。其实,就连皇帝也是在这"相维相制"里面的——纵然大权在握,但也做不到为所欲为,还是有东西可以约束他的。为防范军人,采取"兵权宜分"的策略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一位如假包换的军人、禁军高级将领。因此,宋朝建立之后,首要的防范对象就是军人。对于武装力量,宋朝采取"兵权宜分"的策略。如何  相似文献   

3.
赵普是赵宋王朝的第一位宰相,曾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天下,整军治国,指陈方略,立下汗马功劳。“陈桥兵变”让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统领)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大宋皇帝,作为赵匡胤的掌书记官(秘书长),赵普是这一事件的主谋。他策划周密,不露痕迹,使得原本定然血肉横飞、人头落地的一场兵变,演成了和平禅让的一幕。这不能不称道他高超的政治才能。赵匡胤视赵普为左右手,朝中无论大小事都要问过他。赵匡胤南征北战,伐西蜀、灭南汉、平江南、收吴越,战功赫赫。而这一系列胜利与赵普的运筹帷幄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为了巩固赵宋政权,赵普替太祖制定了…  相似文献   

4.
<正>北宋时期,宋真宗命令马军都指挥使张曼从各地方部队中选拔一批精锐将士,充实到守卫京城的禁军之中。张曼自恃有皇帝的尚方宝剑在手,对候选的士兵动辄打骂,稍有违抗即以军法的名义动用大刑,士兵们苦不堪言。于是便有人串通反抗,很快就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宋真宗得到密报,急忙召集官员开会,商讨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08,(6):117-120
皇帝是天下最自由的人,因为他的权力没有任何限制。皇帝又是天下最不自由的人,同样因为他的权力没有边界。皇帝十分清楚他的一切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权力。为了保持自己的至高尊荣,皇帝必须牢牢把握住权力,一丝一毫也不能放手。利益的焦点必然是力量的焦点。普天之下有多少精英人物在日夜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不乏雄才大略的皇帝。但称得上是好皇帝的,恐怕只有汉文帝。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不是个好皇帝,他以天下之力,遂一己私欲,所以二世而亡,亡了以后,还被人骂,在历史上遗臭;汉高祖刘邦,从民间起兵做了皇帝,这样的皇帝,本来应该很民本主义,可他却一身的无赖气,俩口子算计功臣不遗余力。汉家天下里,汉武帝最贵气,打仗、花钱无敌,可他花的都是爷爷的积  相似文献   

7.
三人行     
有个汲黯,上辈世代做官,武帝即位时,他已是在皇帝身边供差遣的官,是崇尚黄、老而不喜儒的人。皇帝派他出差。他回来后报告:远处相攻是  相似文献   

8.
开创了古罗马黄金时代的奥古斯都,是一个节俭的皇帝。他最慷慨时,一次宴会上三到六道菜,没有不必要的奢侈。他的节俭帮助他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伟大成就,使他在晚年可以自豪地宣称,“我得到的是一座砖土的罗马,而我交出的是一座石头的罗马。” 精神崇高的罗马皇帝奥托的“伟大气质”令人感动,当有人为了与他争夺皇帝宝座而发动内战时,他自杀了。  相似文献   

9.
金世宗完颜雍是金中期的著名皇帝,他是趁着海陵王完颜亮南征兵败的机会,在辽阳起兵当的皇帝。当时海陵王因大举进攻南宋,给他留下的是一个"赋役繁兴,盗贼满野"的烂摊子,但是他善于总结教训,  相似文献   

10.
明宣宗在明代许多性格阴毒或乖戾的皇帝中,算是一位好皇帝。他性格仁和,而又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他在位十年,是明代政治最为清明、经济最为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皇帝是人不是神,这是常识。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皇帝却被人为地神化,遗害无穷。考察皇帝的人神之变,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专制主义认识的深化。 就拿明太祖朱元璋来说吧。本来他家穷  相似文献   

12.
雍正皇帝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与清朝其他皇帝相比,雍正的一生可谓争议不断,因而直到现在,他都是影视剧最"偏爱"的皇帝之一. 雍正是"九王夺嫡"的胜者,在争夺皇位中的积淀以及年长(45岁)登基,使得他一即位便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执政者.  相似文献   

13.
将军与驴子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皇帝手下的一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以他的长久服役为理由。“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报告,“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相似文献   

14.
权力的奥秘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06,(10):129-134
中国人是最有命运感的民族。他们万事听从权威,而权威的产生,则采取听天由命的方式。在家里呢,做父亲的就是天然的权威。“天无二日,家无二主。父是一家之尊,尊中至极。”一个帝国呢,则皇帝是天然的权威,皇帝死了,是他的嫡长子,不管这个嫡长子是否缺心眼或者缺德。所以,许多人的命运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被确定。比如朱棣,虽然他的智商、素质和能力远超过其他兄弟,然而,由于出生顺序的决定,他的雄心注定今生只能被囚禁在北平一府方圆数百里的范围之内。一旦老皇帝去世,新皇帝肯定会对诸王严加限制,到那时,他恐怕只能在数万平方米的燕王府中…  相似文献   

15.
想做皇帝的例子太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宣称他 想做皇帝的就是楚霸王项羽。当他遇到秦始皇的军队, 看到得意洋洋的秦始皇时,不由得激愤说"彼可取而代 之"。与项羽差不多同时,刘邦也见了秦始皇的车队,他 也激发了同样的想法,不过他脱口而出的是"大丈夫当 如此也",透露出其人格的卑琐。这种"皇帝迷"可以说是 充斥中国"二十四史"中。清末民初的学者张相文,写了  相似文献   

16.
张鸣 《领导文萃》2008,(23):116-118
时下的流行语,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套过来,不怕皇帝。就怕皇帝爱写诗。皇帝不同于一般人,他要写诗,得有人给他修改润色,用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话来说,就是给皇上洗脏衬衣。  相似文献   

17.
游宇明 《领导文萃》2014,(17):40-42
正在明代,朱棣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一生五征蒙古,收复交趾,在东北、西北设立军事基地;他兴修水利、疏浚大运河、鼓励垦荒,派郑和数次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然而,少有人知道这个堪称优秀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大演员"。开国皇帝朱元璋一向对太子朱标不满  相似文献   

18.
张程 《领导文萃》2013,(5):90-93
一切官员人事制度都是浮云,皇帝的意志是最关键的。皇帝想用谁就用谁,这是他的禁脔,用你不用你都没得商量  相似文献   

19.
陈然 《领导文萃》2009,(14):104-107
抽取“导行费”,开办“商业街” 汉灵帝对做买卖感兴趣,与他的出身有关。他本是一个小小亭侯的儿子,属于落魄的皇族,要不是运气太好做了皇帝,也就相当丁民间一个小地主。不过他虽然做了皇帝,却不忘本,依然保持着乡下小地主的作风。皇帝号称天下之主,富有四海。但在灵帝眼里,这些都太虚了,觉得这钱要攥在自己手里才行。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对电视剧《芈月传》第70集芈月在宣室殿前训诫禁军这一幕难以忘怀。当时,秦国朝野动荡、人心涣散,军队被各路势力唆使,妄想造反,就连禁军也加入其中,企图刺杀芈月迎回旧族。在危机四伏、随时可能兵变的情况下,是大开杀戒还是网开一面?芈月未选择杀戮,而是选择训诫。她在宣室殿前,对将士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训词句句切入了将士们的内心深处,使将士们迷途知返,凝集了士气,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荣誉感。芈月训诫禁军,在我看来,对现在的企业管理者来说也是生动的一课。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