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均《龙龛手鉴》引字书考述黄震云(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北京100192)(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北京100192)摘要:《龙龛手鉴》的编写目的是为契丹民族的佛教徒提供修学知源、探义悟道的镜子。其音韵文字、雅俗兼收的特质,具有创造性和里程碑意义,构成了其语言学价值。面对大众,客观上承担了文化普及和提高的责任。对传统字书著作的引用广泛,由于引书已经失传的不  相似文献   

2.
《龙龛手鉴》古俗字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辨字典古字俗字 ,得力于语言文字理论 ,但也不能忘了字典自身的体例规则。这些体例规则正是前人运用语言文字理论研究古字俗字的成果在字典中的规范体现。《龙龛手鉴》一书的“A ,古文 ,音B”及“A ,俗 ,音B”两种体式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许多古字俗字 ,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龙龛手鉴》开创了音序检字法、两级排检法的先河,对于繁难字的检索,采用了据形检索的方法,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在古俗字的注解方面也采用独特的方式进行了阐释。同时,该书记录了唐前后的俗字使用情况,对于研究汉字的流变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永乐大典》在同一种辞书间单字的排列顺序问题。在同一种辞书内部,《永乐大典》所引《洪武正韵》与八十韵本《洪武正韵》的韵序、字序完全相同。《永乐大典》在引用《说文》、《集韵》、《龙龛手鉴》、《五音类聚》时,单字的排列并非是按照所引辞书的前后次序加以排列。  相似文献   

5.
《龙龛手鉴》是我国第一部,也是由僧人撰写的宗教字书,率先摆脱《方言》、《说文解字》和《玉篇》等备王道六艺的传统,直接服务于现实生活,编写目的是为契丹民族的佛教徒提供修学知源、探义悟道的镜子。其音韵文字、雅俗兼收的特质,具有创造性和里程碑意义,构成了其语言学价值;面对大众,客观上承担了文化普及和提高的责任;对传统字书著作的引用广泛,由于引书已经失传的不少,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文献的保护作用;全书引文随意,简约为经,体现了契丹人的实用为先的文化风气;通过宗教方式,加快了民族融合与文化认同,并形成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再生机制。充分认识、客观评价《龙龛手鉴》的成就,而不是拘泥一些细节,将有利于充分认识我国北方文化建设时期的特质与行程,温故知新,促进当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祁承(火業)是个值得纪念的人,由于(火業)字冷僻和字典的误解,人们对他的名字都不能正确认读。文献证明(火業)不是熯的误字,不读熯。它与烨声近义通,但不是烨的异体字。《龙龛手鉴》误字体例的宽泛性,导致了后世字典对(火業)字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龙龛手镜》搜集了大量写本佛典中的异体字,唐讳字形也在其列。从避讳学与文字学交叉的角度来看,这些字形的分布特点既与唐代避讳的规避对象、祖庙推崇、起伏概貌等情况基本契合,较好地保存了唐代避讳制度施加于写本文献的影响痕迹,也反映出唐讳字形的真实变化情况。不过,囿于编纂初衷与文献性质,《龙龛手镜》在处理所收唐讳字形时存在分类标准不一致的问题,部分唐讳字形的收录考证也有待商榷。这些情况透露出《龙龛手镜》在避讳制度的认知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以致影响了正字标准的合理取舍。  相似文献   

8.
《龙龛手镜》为辽代僧人行均所作,全书共四卷,由于未被收入大藏经而刻本稀见,抄本殊鲜。虽然传世量少,但其在字书发展史、俗文字学、古籍整理、音韵、词汇研究、敦煌学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用官话和吴语创作的文学作品数量众多,《何典》是明清时期吴语小说的重要代表,人物独白和叙述语言均采撷自真实的方言口语,特殊语汇、俚俗词等语料丰富宝贵,但对其语料价值的研究所见甚少。对《何典》中的丰富语料,从语言学角度,语言系统语音、词汇和语法,历时和共时,文化以及辞典编纂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能深入分析《何典》的语料特点,揭示《何典》的语料价值及对语言学、地理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以及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研究的价值。对吴语词典收录的研究结果显示,《何典》等方言文学作品的语料对辞典编纂完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9月30日下午,"温州学"研究工程重要学术成果——《温州话辞典》在我市正式首发面世,这是我国第一部配套发行有声版的方言辞典。跨越3000年的历史2019年3月,《温州话辞典》正式启动编撰工作,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担任编委会主任,浙江文史馆研究员、温州方言专家沈克成担任主编,在颜逸明、温端政、游汝杰、  相似文献   

11.
祁承(爜)是个值得纪念的人,由于"(爜)"字冷僻和字典的误解,人们对他的名字都不能正确认读.文献证明"(爜)"不是""的误字,不读"(爜)".它与"烨"声近义通,但不是"烨"的异体字.<龙龛手鉴>"误"字体例的宽泛性,导致了后世字典对"(爜)"字的误读.  相似文献   

12.
汉许慎《说文解字》 9353字宋陈彭年等《广韵》 26194字宋宋祁等《集韵》 53525字宋司马光等《类篇》 53165字辽僧行均《龙龛手鑑》 26430字明梅膺祚《字汇》 33179字清陈廷敬等《康熙字典》 49035字民国中华书局编辑部《中华大字典》 48000~ 字附注:①指各书收录的单字,释文不计。②收录字数,均见本书说明或可靠记录。③均现存之书,不计散佚之书。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25~29日,百年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11次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文心雕龙》进行了研究:一是《文心雕龙》的文本研究。即对存疑文字的辨析与解释;对文本理论意义的阐释;对文本思想内涵的系统性论述。二是对《文心雕龙》研究成果之研究。即对经典成果的解析与反思,以梳理出一些基本观...  相似文献   

14.
衮卜扎布是 1 7世纪至 1 8世纪初期乌珠穆沁蒙古族著名学者、翻译家 ,他所编辑的《智慧之鉴》及《衮卜扎布辞典》是印藏蒙词汇翻译的标准手册 ,由于有了这两部辞典 ,使《甘珠尔》、《丹珠尔》两部经典才得以译成蒙文 ;他编撰的《恒河之流》是一部蒙古黄金家族简史 ,是其代表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四届年会已于今年5月12日闭幕。这次会议对《文心雕龙》研究的进展情况做了阶段性总结;同时,又对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方向性探索。这些,必将对今后“龙”学研究与教学起推动作用。现据个人理解,略述如下: 这次年会的中心议题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它标志着“龙”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理论体系,是从宏观上研究《文心雕龙》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这个问题,“龙”学界过去已有接触,然正式主题  相似文献   

16.
《朝鲜后期汉语会话书辞典》主要收录了19世纪朝鲜《华音启蒙谚解》《中华正音》等十二种汉语会话教材的词目和例句,本文通过爬梳该辞典各词目的词类标注并统计其数据,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进行对比,发现该辞典的标注方法基本是符合规范的,甚至有一些超越的地方,如把"数量词"当作一个词类进行收录。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审视该辞典的词类标注,发现该辞典的词类范畴具有原型性。但该辞典的词类体系繁杂,命名角度多样,应当精简,对词的界定也应该更加严格。对该辞典的词类标注研究可以促进域外汉语辞典编纂提高质量,并对国内汉语词典的编纂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郑珍《说文逸字》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文》逸字的搜求和考订,是《说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晚清贵州著名学者郑珍所著《说文逸字》,是逸字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考察《说文逸字》一书的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从内部求证和外部求证两个方面对郑书所以取得超越前人的成果的原因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历代赋辞典》(迟文浚、许志刚、宋绪连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第一版)在我看来,从“辞典”的角度说,是近年来所出版的各类古代文学方面工具书中的上乘之作,从“赋学”的角度说,它既是赋学研究的一部集成之作,又在这个领域里有所开拓、延伸。这部辞典包含了鉴赏辞典的内容,精选历代各赋110篇,进行了翻译与评介,满足了读者在鉴赏层次上的需求;赋历来以难懂著称,对一般读者来说,阅读障碍很大,因为赋的辞语深奥,典故比比皆是,简直如“荆天棘地”,辞典选释了难解辞条二千九百余条,典故五百余条,在一个十分宽广的覆盖面上,解决了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鹿柴”,  相似文献   

19.
00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民族风俗词典》,是近年来风俗学、民俗学研究的新成果,也是填补空白之作。该书的编纂,首先力求词目新颖、材料典型、语言生动简明,以增强辞典的知识性和可读性。在辞典体例上,将工具性与学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新的辞典编纂体例:按民俗工程系统分类,照笔画排列索目,使得该书不仅是一部民间文化工具书,而且是一部风俗学的刍型。其次,力求周全。该书收汇了中华民族56个民族及其支  相似文献   

20.
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张涌泉:《汉语俗字新考》指出宋代以后的一些字典辞书,诸如《龙龛手镜》、《四声篇海》、《字汇》、《字汇补》、《康熙字典》,以及今人编的《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都收载了大量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以及与正字关系不明的疑难俗字。由于种种原因,汉语俗字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所以上述字典中的这些疑难俗字也很少有人问津。这种情况不但对载有这些疑难俗字的古籍的解读带来了困难,也对现代大型字典编纂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汉语俗字丛考》的基础上,依据敦煌出土文献等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