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瑛 《成才与就业》2009,(21):24-25
张铎一家三口都是新上海人。六年前,他们舍弃了在江西省南昌市的良好生活条件,怀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人生的共同追求来到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没有亲戚,没有朋友,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他们一家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父母在市重点中学教书,张铎在复旦附中就读,三年前买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高档住房。  相似文献   

2.
冈宁 《社区》2009,(32):12-13
2006年盛夏,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一书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时,我就有一种冲动,一定要再策划一本季老的书。几经琢磨,我发现季老还没有一部完整讲述自己一生经历的书。于是,征得先生同意后,我决定编一部《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  相似文献   

3.
杨绛这100年     
吴越 《社区》2011,(20):18-20
1911年——2011年,杨绛100岁了,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 她的一生,是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沉浮命运的典型代表.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老派”中国知识分予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她仍然温柔敦厚、哀而不伤。她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她的名字已如星光闪耀。  相似文献   

4.
大清朝同治年间,京师的顺承门——也就是现在的宣武门走进一对行色匆匆的父子,透着穆斯林特有的一股子精神劲儿。哪料想日后就出了个北京导游业创始人。从同治年间到八国联军、从抗战到“文革”,白家一百多年的红红火火、风风雨雨是说不尽的沧桑传奇、阅不尽的人生荣辱……  相似文献   

5.
大清朝同治年间,京师的顺承门——也就是现在的宣武门走进一对行色匆匆的父子,透着穆斯林特有的一股子精神劲儿。哪料想日后就出了个北京导游业创始人。从同治年间到八国联军,从抗战到“文革”,白家一百多年的红红火火、风风雨雨是说不尽的沧桑传奇、阅不尽的人生荣辱……  相似文献   

6.
大清朝同治年间,京师的顺承门——也就是现在的宣武门走进一对行色匆匆的父子,透着穆斯林特有的一股子精神劲儿。哪料想日后就出了个北京导游业创始人。从同治年间到八国联军、从杭战到“文革”,白家一百多年的红红火火、风风雨雨是说不尽的沧桑传奇、阅不尽的人生荣辱……  相似文献   

7.
邓建生 《中华魂》2013,(1):59-61
2005年4月11日清晨,静静的,母亲陈兰走了。此时,窗外正是破晓时分,风风雨雨93年的人生,竟然就结束在这个注定是春意盎然、阳光灿烂的清晨……  相似文献   

8.
王磊 《阅读与作文》2009,(12):26-27
季羡林先生是国学大师,东方圣哲,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人文学者,堪称泰山北斗,令人高山仰止。2007年,季老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委会的颁奖词对季老做了高度的评价:“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季老还被誉为“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相似文献   

9.
《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文集》2005年8月已由哈尔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回忆文集》共5卷,200万字,图片200余幅。这是继《季羡林文集》(32卷)出版后季老的另一部规模较大的作品。众所周知,季老一生辛勤耕耘,著作等身,现虽已是94岁老人,但仍笔耕不辍,正如今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去医院看望季老时,季老告诉总理正在写《泰山颂》。季羡林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东方文化大师、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季老堪称学界泰斗,在语言学、文化学、印度学、历史学、佛学等领域成就辉煌,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  相似文献   

10.
大师的背影     
《阅读与作文》2009,(9):12-21
2009年7月11日.农历闰五月十九,是中国学术界的哀悼日。这一天,任继愈先生和季羡林先生,一前一后离开了我们。任公逝于4时30分,季老逝于8时50分。  相似文献   

11.
艾里香 《社区》2008,(17):23-23
季羡林先生是一个历尽沧桑的智慧老人。我手中的新书《忆往述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是季老一本最新的散文结集,书中蕴涵着大师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读这样一本智者的肺腑之言,对我来讲,是一件莫大的幸事。  相似文献   

12.
应修人,湖畔诗社主要成员之一,短暂的一生写有一百余首诗。以1924年为分界线,前后期待具有明显的变化。前期以写情诗著称,写不尽人生的欢愉和爱;后期由于投身革命,真实地看取了人生的全貌,大声喊出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的诗风轻倩、质朴。他既是一位热情的诗人,更是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3.
季羡林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东方学、印度学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学术研究工作,功绩卓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赞誉。我校于1991年8月6日至8日召开“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热烈庆贺季老的八十大寿。为了襄赞这一盛举,本刊特发表他的学生和助手钱文忠的文章和李铮编的年谱,并以此对季老一贯关心、支持本刊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4.
孟祥海 《社区》2011,(14):15-15
20世纪70年代末,季羡林任北大副校长时.一天在校园操场碰到一名男生背着沉重的行李来校办理人学手续。这名学生向季老求援:“大爷,帮我看会儿行李,我去办手续!”季老欣然应允。季羡林站在太阳底下恪尽职守地等了一个多小时。那个新生终于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对季老说:“谢谢您,大爷!”说完.背起行李消失在校园深处。  相似文献   

15.
古碧清 《社区》2008,(14):6-6
现年97岁的著名国学大师文怀沙,银髯飘胸,目光炯炯,红光满面,一副仙风道骨的长者风貌。文老先生花了整整7年时间,在86岁高龄时还主编出版了《隋唐文明》一书,全书一百卷六千余万字。老先生常言:身体是承载一切的资本,健康是人生最该珍惜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季羡林先生亲自为《赵元任全集》作序并论及语言学研究课题,现由季老赐稿发表于本刊,标题为编者所新加。在此谨向季老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 ,是学贯中外、兼容百家的学界泰斗和学术宗师 ,也是山东大学的校友。在山东大学百年校庆期间 ,2 0 0 1年 1 0月 1 5— 1 6日 ,由山大社科处和《文史哲》编辑部主办的季羡林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山大校庆活动的季老到会 ,同来自全国的 5 0多位与会学者见面。会议期间 ,围绕着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 ,与会学者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有的学者立足于文化战略的角度 ,分析了季老关于东西方文化互动而东方文化将在未来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有的学者则论述了季老的东方文化研…  相似文献   

18.
张乾 《社区》2013,(30):52-52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不贪恋人生?每个人在经历世间的风风雨雨之后,都要跨人人生的暮年。劳累了一生,谁不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充分享受—下生活的乐趣呢?然而,不幸的是,有些老年人迫于各种压力,却厌恶人世,视余生为畏途,心理处于极度压抑、消沉甚至绝望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徐润香 《老友》2012,(6):24-24
我珍藏了一封52年前来自苏联的俄文信,写信人是苏联姑娘尼娜·努达科娃。这封信不仅铭记了中俄两国人民的亲密友谊,也伴随我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共同见证了那段难忘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2009年7月13日《中国青年报》叶铁桥撰文指出,钱钟书、费孝通、巴金……近些年来,每逝去一位民国时期即已名满天下的学人,人们都会在无限缅怀中感叹大师的凋零和后继乏人。季羡林先生的故去,则再一次让这个话题延续。张中行评价季老的三个“难能”,每一个在现时代都是稀缺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