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商代的养狗是商代家畜饲养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狗在商代称犬。1969年至1977年在殷墟西区发掘的939座墓中、就有339座墓中有狗殉葬。据统计,卜辞中用狗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的记载大约有二百余条。商代的方国中,有以犬为名的。狗在当时不仅有专门的“(宀犬)”,而且有“犬侯”、“犬中”、“多犬”,“犬”一类的官员负责其饲养、驯练活动。就是在殷正百辟中也有养狗戏狗之风。在商代,狗肉与马、牛、羊豕、等肉比较是属于上品。仅从甲骨文中的“献”字看,我国商代对狗肉的制作、除了烤作以外、起码还有蒸、煮等做法。  相似文献   

2.
周原甲骨文     
在五倍显微镜下,针尖似的字迹变得有米粒大。在一平方厘米的卜甲上,次序井然地契刻了三十一个字。“奇迹!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这种赞叹声发自参加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的一百多位学者之中,他们为考释周代甲骨文,于今年八月三十日来到周原。 周原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岐山、扶风两县之间,东西、南北各宽约七、五公里,乃周都岐邑故地。即周王朝的发祥地。一九七七年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整理出甲骨一万七千一百二十多片,带字卜甲三百多片,计六百多字。三十一字是其中契刻文字最多的一片十甲。显然,这是继殷墟商代甲骨之后,古文字史和商周史考古发掘上又一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3.
关于商代医药的种类及其使用,文献上记载不多,要想了解当时的医药状况只能借助于甲骨文的有关记载,以及考古发掘所得的材料。本文拟依甲骨文与考古发掘材料,对商代的医药谈几点粗浅看法。历史发展到商代,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较前有所提高,随着这种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也会有所提高。在对疾病治疗时,必将使用某些药物,因而促进了医药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中的舟字有两个含意:人(国族)名和舟船。从舟字的结构观察,商代的舟船与现今的木船大致相同。商王室使用的舟有王室作坊建造和诸侯、贵族贡入两种。商时驾舟的技术有桨划、篙杆撑和手推纤拉。舟不但商王国有,用边的一些方国也有。其使用较为频繁,是当时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并出现了进行战争的“舟师”。  相似文献   

5.
殷商时期中原地区有着良好的草木植被:大片大片的森林,随处可见的灌丛,林木茂盛,野草丛生,丛林之间遍布沼泽湖泊。甲骨文字中有许多反映商代中原地区植被种类的字形;一些特殊的甲骨文字如"朝"、"暮"、"东"、"西"、"楚"、"茔"等,都反映了当时植被的丰富;甲骨文中还有众多与林地有关的"麓";文献中许多关于"松柏"、"桑林"的记载,表现了殷商时代中原地区植被的特征;野生动物的大量生存,也是当时植被丰富的一个佐证;最能反映当时的气候条件的竹林,在商代的中原地区也有大量分布。但是到了商代末年,由于长期的农垦、田猎、畜牧以及生活生产用木等,自然的植被环境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6.
五、“井田”一词出现于何时正确的掌握了“井田”的基本模式以后,我们再看看“井田”一词究竟从什么时候起才出现的。这个问题,最好让古代文献自己讲话。 (一)先请教周代彝铭:关于这一点郭沫若在二十年代已给我们得出了基本正确的结论。那时他举了不少例子证明金文中的“田”字不可能是“井田”,(19)故周代金文中既无井田痕迹,更无“井田”这个名词。 (二)再看看古代典籍《书》、《易》、《礼》:《书经》中“田”字凡十四见,一次是指狩猎,余指一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穿字从穴从豕两个偏旁,是豕用牙拱掘的会意。豕指野猪,其吻部较长,上下颌均有獠牙,善于掘拱穿凿。后世豕、犬作偏旁有时互换使用,穿、突两字有时字义相同。突字是甲骨文穿字孳乳。甲骨文■(辮)字,像以双手辮丝绳之形,■是会意字,辫为后起的形声字。由甲骨文会意字——■演变为形声字——辮,符合文字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明》(修订本)是一部重要的甲骨学商史研究著作。这是一位意大利学者研究甲骨文商史的专著,已由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以甲骨文和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为依据,提出了不少富有启迪的问题。不仅如此,还将甲骨文中所反映的商代文明与《圣经)中所反映的中...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字的研究》一书的上编中对商代文字中的金文、毛笔文字作了较多论述,而甲骨文涉及不多。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商代文字种类比率则正好与此相反。当今,与保存下来的数量浩大的甲骨文相比,毛笔文字留存下来的却为数不多。我认为这种状况容易让甲骨研究者产生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我国史学界主流一直坚定地认为商代是高度发达的奴隶制社会。其主要理由是:商代出现了青铜生产工具;奴隶被大规模地用于生产劳动和殉葬牺牲;出现了金属货币;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等。但事实却不尽如此。通过对一些考古资料的认真推敲,我们发现商代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原始社会野蛮中级阶段,根本没有进入奴隶制社会。一、商代原始的社会经济各部门  相似文献   

11.
试论甲骨文的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虽然具有符号的性质,但是它没有停留在符号阶段,而是被用以表达民族审美情感的艺术载体,具有审美作用和美学价值.甲骨文就开始了这一历程.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象,甲骨文有一种对称的平衡美.李玲璞先生通过一千个常见的甲骨文字的形体进行十六字格编码统计,科学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些形体(甲骨文)所显示的图象都是按照平衡原则结构起来的,形成一种对称的平衡美.”甲骨文形体结构所具有的这种美,是民族审美心理的一部分,是对积淀在民族审美心理中的对称的美的反映,这种对称的审美心理一直体现在汉民族的文化艺术及风俗习惯中.本文将讨论甲骨文对称的特点,甲骨文对称性的两个来源,以及甲骨文对称性在民族审美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殷墟的考古发掘源始于甲骨文的发现与探究。甲骨文的发现与整理,导致了殷墟考古的重大发现。殷墟考古发现对中国上古文化史研究的影响至大。在此之前,由于疑古之风盛行,连商代作为一个历史朝代的可靠性都趋于动摇,很多学者怀疑它的存在。正是由于殷墟甲骨文和殷墟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才根本扭转了这种局面,不仅使商代历史由此而得到深入、系统地研究,商代以前的夏代历史也由此进入了有益的探索阶段。从严格意义上的现代考古学概念来说,殷墟的考古发掘至今也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几十年来,殷墟考古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代,"齐"与"斋"表"戒洁"义时是通用的。"斋"从古"齐"字分化出来的时代可能是商代后期至周代前期,至少在春秋时期已投入使用了。到了西汉,表"戒洁"义的"齐"为"斋"所取代。因而,表"戒洁"义的"齐"和"斋"使用的断代界定大致可以标示为:齐(周代之前,不含周代)→齐/斋(先秦)→斋(西汉及西汉之后)。  相似文献   

14.
在夏商时期的一些考古遗址中发现了车痕和车马坑,这些遗迹表明当时存在一种非作战用的小车,商代晚期出现的马车达不到作战战车的要求.夏商时期的兵器演变特征明显,铜戈作为主要器类,以啄击为主要功能,适宜步兵所用;铜钱、矛、刀、戟、短剑、匕首等兵器也不适合车战所用.结合商代甲骨文的记载,夏商时期,作战的方式是徒步相击的近距离交战,商代晚期可能用战车作战,但战车始终未被大规模使用于战争中.牧野之战中首次使用较多的战车,这是车战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起点,之后在周人的推崇下,车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夏商时期战争形式的存在有其历史背景,与夏商王朝对铸造青铜兵器技术的垄断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张利军 《殷都学刊》2008,29(2):13-18
甲骨文 字像用手按人项部迫其使跪伏,恐其起来反抗而仍以手持其项部,会制服、使之服从之意。可隶写作反,甲骨文中常以之为祭祀的人牲,其来源于战争或某族所献之异族、异国之人,商王用之祭祀祖妣,是以制服的形象献给祖先,供祖先享用役使。通过这种办法来求得祖先神降福保佑。跪伏形象不仅是屈服的遗存,也反映了商代人们日常生活的状态。在跪伏的状态中表示绝对的服从,就能够听候命令,接受差遣。服制之服源于 字的制服之义应无疑意,周人将殷商的政治结构称为“内外服”亦有其渊源。  相似文献   

16.
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时期 ,随着国家职能逐步增强 ,各项监狱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从商代始 ,监狱在限制囚犯自由的同时 ,也强制被囚者服劳役。周代已实行惩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这对后世的狱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身为一代,父以上谓祖,子以下谓孙。父:父字早见于殷代的甲骨文。西周的《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俗称:“爹爹”、“爸爸”。祖父:也谓“王父”。反映周代的社会生活的《礼·曲礼》上:“祭王父曰皇祖考。”疏:“王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把我国的农业逐步改造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大农业经济,即先实现农业集体化,然后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现在,一方面,我国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农村人民公社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基本上还处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畜力耕作为主、使用自然肥料为主的状况之下,这种情况,限制着我国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中,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强大的工业基础,现在已经可以拿出比过去强大得多的力量来支援农业了。因此,我们应该把进行农业技术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议事日程上来,尽一切可能、尽最大努力来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研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意义重大。然而,甲骨文的识读需要具备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和文献学等多学科知识背景,普通大众参与难度极大。利用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甲骨文字的检测和识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这一问题。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在甲骨文字检测和识别领域中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甲骨文字检测和识别的研究背景。其次,从传统方法的应用到深度学习技术的尝试等角度,分别详细介绍了甲骨文字识别和甲骨文字检测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相关方法的技术细节、使用的数据集信息、以及基本性能。然后,从数据特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甲骨文字检测和识别技术存在的不足,并阐述了常用数据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甲骨文字检测和识别领域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中的不少象形字与会意字形象地反映了殷商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或当时社会的生活状况。所以,对甲骨文字形体进行考古学研究是释读甲骨文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列举甲骨文中的25个象形字与会意字,将其形体与殷商考古发现的文化遗物或遗迹相对照,探求这些字造字的本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