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尼采虽然部分肯定了科学和真理的作用,但反对实证主义科学观。他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源于他对理性的批判,而他批判唯科学主义的科学观源自其透视主义认识论。此外,尼采还从艺术和生命角度出发对科学进行了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2.
波普尔将其建立在证伪为主义基础上的知识论拓展到"开放社会",以之解释开放社会中的道德、批判开放社会中的"伪科学"、主张证伪主义的民主观、构建"可塑性控制"系统来解释自由与控制的关系.波普尔的知识论和以之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理论颇具争议性,但他的知识论在"开放社会"中的运用具有独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经典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从马克思的文本可以看到,他继承了康德提出的人自我立法的思想,在微观上把自由阐述为自我实现和自由个性,又进一步讨论超越自由意志所导致的社会存在之自发、盲目、无序状态,达到社会存在的自觉、有序和可持续状态,实现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即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这是马克思自由思想不同于其他思想家的地方,也是他的自由观的变革之处。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价值和鲜明的社会建构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的社会主义观,是在马克思、海德格尔、弗洛伊德等众多思想家的理论影响下,结合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反思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有对先哲的继承,也有对理论的修正。马尔库塞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带有乌托邦性质的,但无论如何,他关注和研究的很多社会问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他的社会主义观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观念,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道德政治”是一种认为良好的政治必须以“积极的公民美德”为根基的政治观.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休谟对“道德政治”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他认为,“道德政治”无法约束“人性的贪欲”,无力应对派系冲突,也无法与商业社会相适应.在现代商业社会,良好的政治只能是一种以构建游戏规则为基础的“制度政治”.不过,休谟对“道德政治”的批判,并非意味着他否认道德对于政治的重要意义,他反对的只是那种依赖“强道德”而忽视“制度建设”的政治观.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开放实践的深入发展,开放理论也不断完善。开放问题只有从经济学领域过渡到社会学领域,再上升到哲学领域,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开放”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本文以开放学说的历史演变为经,以开放理论的内容结构为纬,粗略地勾勒出社会开放观的基本框架。社会开放观是系统化的开放理论,从结构上主要包括三个基本部分第 -一,开放的价值评判;第二,开放的基本规律,第三,开放的原则方法。这三个部分分别回答了“要不要开放”“开放是什么”“怎样开放”等问题。本文围绕这三个基本问题简要介绍了不同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和代表观点。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对邓小平开放观的理解和领会。  相似文献   

7.
爱尔维修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从唯物主义感觉论出发,在社会政治观上曾历史地提出自爱是人的不可分离的本性;利益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以及人是环境的产物等著名观点,在历史上对法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起过重大的作用。挖掘这一人类认识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批判地吸收其合理成份,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精神生活的发展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力,阿多诺对现实的批判一直不遗余力,其批判理论一方面是哲学;另一方面则是音乐。阿多诺通过对音乐的分析,发现了音乐批判现实的潜能。这与他的音乐本质观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阿多诺看来,音乐具有社会属性与自律的双重本质,音乐有介入现实的可能;同时又同现实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实现对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功能。他在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中发现救赎的可能,最终实现对这个"绝望的现实"的救赎。  相似文献   

9.
梁飞 《学术探索》2012,(1):7-12
高兹是法国当代左翼生态政治思想家,他以法国发展核电技术为例,从技术、经济、生态和安全方面对资本主义使用的核电技术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他指出核电技术是"资本的圈套",符合资本主义积累逻辑,是资本主义专制的政治选择,社会生态重建的基本前提是工具转换。高兹的核电批判理论为我们审视目前的能源发展战略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他对节约能源以及采用新技术发展新型能源的思考,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东汉后期的社会批判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前期,出了一位如今家喻户晓的大思想家王充。他以战斗无神论者和批判家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但是,由于这时东汉正处在兴盛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尚未充分暴露,王充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并没有为许多人认同。再加上他为了批判复古论,为了“宣汉”、“恢国”,对汉朝统治者作了不恰当的歌颂,加上其他一些缺陷,而影响到他的思想的战斗性。到东汉后期,一部分思想家又高高举起批判的旗帜,掀起了一股批判现实的思潮。一、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东汉中期以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起来。由于豪强地主势力对土地的兼并越来越厉害,加上贪官污…  相似文献   

11.
汤城 《船山学刊》2010,(1):15-18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他亲历明亡清兴的大变故,在对中国历史文化深刻思考和批判总结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尊史"主张,追求史学"致用"与"求真",凸显了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的史学意识。他的"尊史"思想体现了"致用"与"求真"的统一,史学与社会的统一,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价值意义,值得认真总结和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在传承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理性批判思想,寻求科技理性的方法论根据中,从认识论、社会学两个维度批判了实证主义科学观,并从主体价值维度,通过揭示科学技术发展对自然、社会、人的发展的负面影响,否定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发展动力价值。但哈贝马斯在科学技术问题上所体现的"中性"立场,又使他在肯定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同时,认可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老子不仅用自然哲学来框范人生哲学、社会哲学,而且,他的一些思想具有不可磨灭的美学价值.老子的"虚静"观,在自然哲学、人生哲学、社会哲学、美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曾凡跃 《学术界》2012,(7):176-183,290
马克思与哈耶克的国家观批判的视角差异在于:马克思认为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是社会有机体的寄生赘瘤,哈耶克认为国家和政府在知识论方面无知无能;虚幻共同体论国家观立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提出,无知论国家观的直接理论支撑是"自生秩序论"和"人的无知论";虚幻共同体论国家观是对近代契约论、黑格尔国家主义和当时资本主义现实本质的批判,无知论国家观是对西方福利国家和社会主义的全权计划体制的批判。当然,两种国家观都有其现实诠释的限度性。  相似文献   

15.
庄子既是思想深睿、情感丰富、内心世界极为复杂的一代哲人,也是现实的无情批判者.他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是先秦任何哲学家、思想家都无法望其项背的.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对古代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几乎横扫了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总是与人们的生存和苦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庄子哲学的现实批判弥足了道德的厚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来看,马克思是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他所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对于"市民社会"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分析的基础上的。虽然在研究中他也从现实的经验基础出发,但是他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处理这种经验材料。他用黑格尔关于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的方法来叙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他通过劳动的分析来探讨历史发展过程,而劳动的分析最终又转变成为资本主义批判的入口。他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不仅展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而且把这种唯物主义体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种实践的唯物主义又在商品拜物教的批判中深化了资本主义批判。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是资本主义批判的批判哲学。  相似文献   

17.
卢梭的启蒙思想以其批判的激进立场而著称。他不仅是启蒙运动的赞扬者和辩护者,而且也是启蒙观念的批评者和检讨者。他将科学与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现实的道德败坏联系起来,将私有制的产生与人类不平等的发生联系起来,由此提出了他的异化观及其文化批判。根据他的思想逻辑,人类从自然状态走向文明社会的进程,既是"进步"也是"退步"。因为文明发展带来了异化的后果,这就是人为的替换了自然的,不平等取代了平等,不自由压倒了自由。他以一种道德主义的激情将异化问题与文化批判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启了西方现代性批判的思想先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思想家在1920年代中后期积极倡导“生活之艺术”观,尝试为中国的新生建造整体的理想道德与文明体系,这是1920年代的重大思想事件。“生活之艺术”观既是一种理论模式,包含实证科学时代的世界解释系统、“人学”解释系统与文明史观,同时也是一种通过文明批判逐步建造道德与文明体系的实践模式。它由蔼理斯创建,经过“中国化”的理论改造后,成为根植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新“认识性装置”。周作人等新思想家立足“生活之艺术”的理论系统,针对中国各类具体伦理事象作出文明批判实践,力求逐步推进道德与文明的总体性建构,但国民革命时期加速败坏的社会道德却令周作人等新思想家丧失了建造新道德与新文明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整体呈现出一派承继马克思的基本话语主题"接着讲"的景象,思想家们立基于对马克思文本的深度耕犁,秉承马克思的基本话语主题,力图实现全面"回归"马克思的原初叙事.但显而易见,他们的"回归"其实是一种假象,这种"回归"的背后是通过多种形态各异的解读方式,对马克思的辩证法、实践观、权力话语、生产范式和人的自由与解放进行全面解构和重新诠释,并嫁接入各种现代思潮,以此来完成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和批判,因而他们的叙事话语的言说更侧重于对马克思的重构,立足于"自己讲".  相似文献   

20.
批判与建构是卢梭政治哲学的两个方面。卢梭不仅批判了文明的当前政治表达式,而且批判了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文明社会的构成原则和基本理念,并在这种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构想。20世纪以来,随着政治话语的演变,关于卢梭政治哲学及其与启蒙运动之关系论争激烈。在这一背景下,历史地认识卢梭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