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如果……那么……”的确定性和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那么……”这个句式起源甚早,使用极为广泛。它们的同义关联词语很多。相当于“如果”的有“要是、要、假使、假如、如、倘若、倘或、倘、设使、设若、如若、若、若要”等等;相当于“那么”的有“那、则、就、便”等等。“如果……那么……”在传统逻辑中,其意义是确定的,它是表示充分条件的假言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说的“如果说……那么……”句式,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你们将大段的河边丢弃不管,而日本人却依然静悄悄地在对岸望着不动,只是拿着望远镜兴高采烈地注视着你们愈走愈远的背影,这其中又是一种什么缘故呢? [2]如果说,当年延安整风运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准备了必要的政治思想条件;那末今天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必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准备必要的政治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3.
“非……不……”句式极易同“不……不……”句式相混,造成留学生学习该句式的困难和疑问。本文主要探讨了“非……不……”句式的语法、语义特点及其与“不……不……”句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一要讨论“即使……但是”复句的逻辑问题,首先要解决对这类句式规范性的认定问题。语法教科书将“即使”和“但是”看作不同类句式中的关联词,它们分别与其他词语配合,构成不同句式,如假设关系的“即使……也”、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从语法特征及意义分析看,“不……不……”格式可以分为平列关系及条件关系两类。前者的内部关系比较复杂,格式的整体意义相对于各构成成分的意义已有较大变化,但其句法功能只相当于一个词,整体充当一个句子成分。后者能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在句子中的作用则复杂多变。从本质上讲,条件关系的“不……不……”格式应属于复句中的一类──紧缩复句。  相似文献   

6.
“差点儿没……”句式在汉语中既可表示肯定又可表示否定,但在英语中,其对应的句子只能是肯定表示肯定,否定表示否定。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探讨该句式和其语义在汉语中的分布和对应规律,对比该句式的英汉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自然语言中的“只有……才”句式,表达何种假言判断,逻辑界一直争论较大。有人认为只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人认为只表达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还有人认为两者皆可,有时表达前者,有时表达后者。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有助于正确认识、恰当运用和准确表达假言判断。 (一)自然语言中的“只有……才”与逻辑中的“只有……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现代汉语自然语言中的“只有……才”句式,由于与“才”结合的语词、语境、具体内容的  相似文献   

8.
“在+动词+中”表进行态的句式,在目前汉语语法研究领域,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本文从词性分析入手,深入剖析这种句式的结构、语义、功能,试图对“在……中”进行态句式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与说明。“在……中”嵌入动词性成分,构成“在+动词+中”的格局,充当调语,“表示动作的持续或进行”①。这种结论,在汉语语法学界,几乎已成定论。但是,究竟如何解释“在……中”的内部构成,却是一个颇有争议且是而未决的问题。具体地说,主要是对句中“在”、“中”词性的认识存在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意见:A、这是介词短语“…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何……为”句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何……为”句式为同形异构,是多种句式的混合体。分为“何+动+为”、“何以+动+为”、“何+以+名+为”、“何+以+为”、“何+名十之+为”五种句式。  相似文献   

10.
1、本文所谈的“无论p,都q”句式,指的是现代汉语中条件复句里的一种句式。用“无论……都”构成的单句,如“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 2、对“无论p,都q”句式,有的语法著作是这样表述的:“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注)这一表述给我们带来了如下两个困难。 (1)这一表述的前面说“偏句排除一切条件”,后面又说“正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这里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任何条件”是从哪里来的?是正句自身固有的呢,是外加的呢,还是由偏句提供的?是正句自身固有的,那是不可能的;是外加的,那是不存在的;它只能由偏句来提供。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偏句不排除一切条件。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它与“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11.
在偏正复句的条件关系中,“无论(不论、不管)……都(还)”是常用来表示无条件的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然而,有这样的关联词语的句子却并非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但是,在进行有关复句知识的教学时,人们却常常容易只根据句中出现有前后呼应的关联词“无论(不论、不管)……都  相似文献   

12.
关于“……之为……”这种句型,杨树达先生在《词诠》中用以下例句进行分析, (1)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 (2)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荀子·礼论》) (3)唯行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荀子·不苟》)杨树达先生认为这种句型的“为”是“句中助词,宾语倒装时用之。”这种看法,对于解释以上三个例句,似乎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实际情况是,“……之为……”这种形式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关系,以上三个例句只能代表“……之为……”句型所表  相似文献   

13.
"再……也……"可从八个角度划分为多种句法形式,例如:单句式与复句式、条件显明式和条件隐含式、单纯式和附加条件式、独立式和非独立式等;"再……也……"句式内部含有无条件让步转折的语义关系;该式具有评论、明志、对比、统摄、警策、驳斥、联想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语气助词“也好”是从宋代开始,因假设句“若(如)……也好”对举,假设连词脱落而形成“……也好,……也好”连用,表示事情的结果不会因为出现的情况而改变,相当于“无论……也……”或者“不管……都……”句式所表达的句法语义,是整个句式省略融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俄语中人们往往习惯用条件从属句来表示“如果……”、“假如……”、“若……”“在……条件下”等意义。其实,我们还可使用不同的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来表示,其表达方式是繁多的,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假设关系句式及其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如果……那么”为代表的假设关系句式,不但可以连接复句,也可以连接单句和句组。连接假设复句时,不但可以表达联言或假言判断,还可以表达假言推理。连接单句时,有的表达简单判断,有的表达复合判断。连接句组时表达演绎论证。利用假设句式就会对利用语言表现思维的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一、“兼而有之”一词含义是什么? “或者……或者……或者兼而有之”句式究竟表达什么判断,关键是要弄清“兼而有之”一词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兼”字条第二义项是:“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举例“兼而有之”。因而上述句式中“兼而有之”一词,作为一个语言标志,表明前面两个选言肢相容,可以同时为真。例如“一份统计材料有错误,或者是计算有错误,或者是原始材料有错误,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个句子所表达的判断,当前面两个选言肢构成相容选言判断时,“或者兼而有之”可不作为独立的一个选言肢,其公式可写成PVq。  相似文献   

18.
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如果读小学时我努力学习就好了”“,如果我学会弹钢琴就好了”……或者“如果当初是要我去做那件事也会做好,这有什么了不起”等等。总之“,如果”后的话是一种假设,想象中的一种条件以及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当别人对你说“如果……”的时候,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请你以“生命不相信如果”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写作导引材料提供的话题主旨应该说很明确,作文时审题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要写好这篇作文,还得用些心思。1、…  相似文献   

19.
试析"看把你……的"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语义、语用两个方面对汉语口语句式“看把你……的”进行分析 ,指出它是书面语句模“受事 -动核 1 -施事 /系事 -动核 2”的一种间接转化 ,具有“程度极至性”的语义特征 ,并通过比较的方式 ,论述了这种句式在语用方面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了“—……就……”这个紧缩复句的固定格式之一的语用问题。四个方面是:一般用于动词性短语之中;在短语或句中起关联作用;强调前一动词动作行为是后一动动作行的条件;强调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