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明士人“尊女”观集中体现为李贽“男女平等”说和士人“女胜于男”说。两者在其构建路径上都存在挖掘女强典范来对比男弱的思维取向。士人“女胜于男”说旨在彰显女性崇高的道德和行为,有从两性道德向日常生活层面拓展的过程,也是明代士人“尊女”观影响逐步加深的表现。李贽“男女平等”说是明代士人“尊女”观走向伦理纲常对立面的结果,亦反映出明代国家与社会思想领域动态统一被打破,社会思想独立性的凸显。对李贽“男女平等”说既不能脱离时代和历史发展去过誉和捧杀,也不能过于强调封建社会的本质而忽视其进步性。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中有关西门庆与帮闲交往的描写占据了相当篇幅,以其步入官场为界,双方的交往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尤其是他后期的养闲之举颇为引人瞩目。西门庆养闲既包含着小人得志、自我炫耀的因素,也有物色人选帮忙应付日常事务的考量,还体现了在其融入官僚阶层的艰难进程中,缓释自身心理压力的诉求。通过对双方关系的考察及西门庆养闲内在原因的深入探究,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客观地把握西门庆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山人是明代兴起的特殊社会群体,山人之任侠则使中国古代侠史上涌现出新型的一个类别即"山人侠".侠是明代山人文化的核心和明代山人的精神内涵.山人以侠的方式和气质塑造自我,参与现实,影响社会,实现了其存在价值.对山人尚侠之风的梳理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明代底层文人成为山人后的生活走向,也使我们能进一步探索山人的核心价值.侠的叙写和侠气的抒发,成为山人文学创作的动机与主要内容,给明代文学带来了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山人在塑造自己侠的形象同时,也完成了他们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文学题材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作为晚明商业出版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通俗小说出版经历着从以建阳为中心的闽北地区向以南京、苏州、杭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地域变迁,呈现出持续繁荣的特点,其传播则体现出流派众多、佳作纷呈,选精集粹、选本流行,演绎时事、新闻性强,精心策划、多方行销,翻刻纷纷、风行海内等特征,值得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晚明与晚清是小说理论最为繁荣的两个时期,为提高一向被视为"末技"的小说的地位,两时期的小说理论家们都不遗余力,并分别喊出了小说为"天下之至文"和"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口号.晚明更多的是借手中之笔,抒己胸中之垒块;晚清则不仅更多地着眼于反映社会,而且试图通过小说来改变社会现有状况.小说的地位在晚明虽然与前代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真正成为文学的主流样式却是在晚清.  相似文献   

6.
晚明文学中妇女不再只是配角,她们敢于冲破传统礼教,显示出鲜明个性,但是妇女解放的程度有限, 思想没有理性的觉醒,在文学作品中多以悲剧角色出现。  相似文献   

7.
仵作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丑恶形象典型代表之一,主要特征是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仵作自宋代走到历史前台,在元代开始操刀检验,职业责任愈发重大,但地位低下。政治地位提升无望,物质生活难以保障,皆影响了仵作的职业认同。中国传统思维和仵作的现实陋行则左右了民众对仵作的认识。古代小说仵作书写,既是对仵作恶行的鞭笞,更大程度是对晚明社会状况的生动披露。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国内外历史学家的意见,所谓“全球化”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时代。从“全球化”的视野来观察晚明时期的中国,或许会与以往传统史著中的晚明史大异其趣,会给当今的中国人带来更多新的启示。当时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仅邻近国家要与中国保持传统的朝贡贸易,或者以走私贸易作为补充,而且遥远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它们在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都要卷入与中国的远程贸易之中,使以生丝与丝织品为主的中国商品遍及全世界。在这种贸易中西方国家始终呈现结构性贸易逆差,不得不用大量货币——白银作为支付手段,致使占世界产量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这种状况给予中国与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值得我们重新加以检讨的。  相似文献   

9.
中晚明时期,王学左派思想异军突起,在心学的旗帜下,肯定人欲,张扬人性,在推动思想解放的同时,也出现了空谈心性的流弊。以中晚明时期小说中的另类僧尼形象来说明,若将人性等同于佛性,宣扬"我心即佛",以人心来代替世俗社会的道德规则,最终必将导致心学的异化和瓦解。  相似文献   

10.
商业领域中的雇佣经营的雇佣对象是侧重于商务能力和管理经验,与通常意义上雇佣劳动相比具有特殊性。雇佣经营的情形在晚明商业中较为常见,社会上也出现了具有一定职业化色彩的受雇经营者群体,作为商人的伙计、店铺主管或为徽州商人担任掌计。受雇经营者在商业组织和商业活动中处于管理层次,在雇主支配下负责具体的业务管理和交易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自由身份,不因雇佣劳动而与雇主发生等级关系,在司法上也不按雇工人对待,并且这些实际状况在法律的变动中亦得到体现。雇佣经营有助于解决对经营性人力资源的需求,商业组织因之扩大,更大规模的商业活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晚明政治黑暗,仕途艰难,士人的心态发生变化。许多既不愿在官场继续挣扎、又不甘随波逐流的士大夫经历了巨大的心理震颤,在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下,纷纷投身于佛教的怀抱,形成禅悦风气。这种现象是晚明士风变化的新趋向。它否定了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张扬了士大夫的自我意识,也推动了晚明佛教的发展,但对晚明政治并无补益。  相似文献   

12.
晚清政府的一再战败,加之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落后,促使从政府到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下定了全面向西方学习的决心,而派遣留学生出洋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作为担负着救国图强重任的留学生群体,他们受到了晚清小说家的热切关注,在他们的笔下,留学生群体大致分为三种:西方文化之传播使者,假学者形象和颓靡腐败者。新兴的留学生群体作为在晚清小说中出现的一种独特形象,以其群体代表性、典型性和文学开创性展现出特有的文学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晚明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新兴市民阶层崛起.作为理学异己因素的启蒙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而渐渐走上意识形态领域的前台.启蒙思潮的兴起,不但对理学思想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颠覆,而且在张扬人性自主精神的同时,唤起了人们的觉醒.晚明人的觉醒与魏晋时期的人文思想解放相互辉映,绘就了我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史上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散文发展到明朝末年,已进入衰微时期,可是此时的游记小品文却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独行文坛,另辟天地。本文主要分析了晚明游记小品文兴盛的原因,从内容、体制、语言等三方面探讨了晚明游记小品文的特点,并就其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游记创作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晚明"性灵"文学思想,产生干人性压抑与反压抑的语境."性灵"不同于"性情",它是在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出现的,具有去伦理、反理性、追求绝对自由的意味.晚明时期,国家和知识分子之间在生产关系上的裂缝,导致知识分子游离国家意志,在文学领域中倡导"独抒性灵",使得"性灵"文学思想具有非同寻常的冲击力,促使明代文坛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晚明士人生计与士风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晚明社会变迁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士人生计的贫困化 ,并对晚明士风的嬗变产生了极大影响。于生计促迫下 ,士节的沦丧、士心的尚利与士行的污贱构成了晚明士风的主要内容。这一方面导致了晚明士人自身人格精神的消解与没落 ;另一方面也促动了其生存观念的转化并走上了世俗化的生存道路。这对晚明士人健全经济人格的形成与社会出路的拓展也起到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学主张良知"彻上彻下",反对割裂形上之性与形下之情,在心学学者看来,情与性处于为物不二的状态,故情具有浓厚的心性学价值,真情即至性。王学所言的本心是万理毕具、虚以应万物的至善本体,恶是心体迷失本来面目也就是不真的后果,真与善在心学中几乎可以划上等号。而情恰具有真挚无伪、直入人心的特征,因此,便具有了重要的心性学价值,情深便可体道,也唯有情深方可体道。因此,受心学影响,晚明文学中的情是高度道德化的,真情即理本身。晚明文学中的情与儒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中和之情在审美形态上有所区别:它肯定情感的强烈,并将其视为"真"的必然后果。晚明的情对"理"还具有推动作用,晚明文人关注形而下的人情日用,主张因情制礼,将人情、人欲之大同视为理的基础与准则,拒绝礼的僵化与异化,从而赋予理以周流变动、与时俱进之义。  相似文献   

18.
晚明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他对成熟了的中国文化在明清之际的转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意态纷呈.在审美领域来说,出现了传统审美意识向重视个人性情与审美意识的转型.平民意识的勃兴使审美文化又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导致世俗生活的情趣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19.
晚明是职业戏班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职业戏班数量大,活动范围广,演剧活动频繁,风格鲜明,对于声腔剧目的传播与交流、表演艺术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戏剧文化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家乐戏班无可比拟的作用,奠定了其在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晚明时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是一个极富个性的时代。晚明世风的转变有着厚实的哲学基础,其世风表现为越礼逾制以及种种张扬个性的鲜明特征。晚明世风对文学的影响是突出了言情内容,使晚明文学成就裴然,并对后世发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当代,晚明文学的痼疾也呈日益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