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人口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人口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新时期,我国人口现代化的形势十分严峻,要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加快人口现代化进程,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专家笔会:人口安全纵横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3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人口学会联合举办的“人口、社会与SARS”学术研讨会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人口安全”概念,随后,张维庆主任又撰写了《关注人口安全,促进协调发展》的文章,系统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所面临的人口安全问题和应对措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为促进对人口安全问题的探讨,本刊特举办专家笔会,邀请四位专家,就人口安全问题发表他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傅苏 《人口学刊》2003,(5):61-65
人口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与发展研讨会"汇集了人口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了人口发展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人口发展问题的论述,渗透在十七大报告的诸多章节,融入到报告的各个部分,凸显了人口发展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加以强调,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和荣 《南方人口》2003,18(3):54-59
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之中,适应社会转型我们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建设惠及十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就在农村。现阶段制约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因素就是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保障相对滞后。为此,必须要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翟振武 《人口研究》2003,27(6):93-93
最近 ,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看到了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口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后 ,社会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著作已不少见 ,但是 ,该著作与以往的那些著作不同。该著作并非就“小康”论“小康” ,而是从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全方位回答了中国人口的诸方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展卷细读 ,笔者看到本书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中国人口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全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从小康概念的提出入手 ,论述了党…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与健全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之中 ,适应社会转型我们提出了在本世纪头 2 0年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就在农村。现阶段制约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因素就是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保障相对滞后。为此 ,必须要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同时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兴桂步伐,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认真分析人口与计划生育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吴帆  谭琳 《南方人口》2004,19(1):21-27
在家庭生活趋于多元化的前提下,实现家庭生活水平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所以,从家庭的视角,深入理解和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特征和任务,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意义重大,可以为制定和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与人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发展速度过快、数量增长过多,将减少人均GDP的占有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仍然是21世纪前半叶我国人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法制性、规范性和服务性显而易见。因此,立足改革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审时度势,转换脑筋,找准位置,进入角色,依法管理,工作到位,是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的关键,也是做好人口大文章,追求计划生育大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大贡献的根本途径。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改进工作,跟上时代步伐,用显著的业绩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添砖加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任务。实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对全面落实计生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确保人口安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在农村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为新时期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动力。关注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把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云南省始终面临着人口过快增长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承受着人口与发展的双重压力。省政府算了一笔大账,按照目前的人口规模、实际生育水平和人口控制能力,要与全国同步实现2020年全省人均3000美元的目标,GDP总量必须比2000年翻2.7倍,这就要求自2003年起的18年内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必须达到10%以上。但从云南的实际出发,要持续18年达到这样的增长速度,难度相当大。如果不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降低生育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  相似文献   

15.
做好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把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变动规律,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决策支持系统,提出符合省情、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口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面解决人口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人口是一个系统工程 ,各种人口问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过去为了解决生育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中国计划生育的主要目标集中在降低生育水平上。在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并保持稳定的今天 ,应当提出全面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口早期教育方兴未艾,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推动下,正在各地兴起。门类繁多的人口早期教育机构和有关事业发展得很快。人口素质高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生养和培育健康聪明的后代,重视和抓好人口早期教育工作,人人有责。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应该本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角度、大思路、大的发展观来认识如何重视和抓好人口早期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把“人性关爱,人情关爱,人文关爱”理念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灵魂,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三关爱”理念的推进可以切实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9.
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口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邓小平同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目前,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正在研究和讨论中。本文主要是建议在评价全面小康社会的总指标体系中,应列入一个从人口角度,而不是从人均占有物质生活和社会服务的角度表征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应作为全面小康社会总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问题(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充分考虑人口因素,考虑未来人口的变动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20年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可概括为八个方面: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制定科学的就业战略,妥善解决就业问题;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建立一个既能满足老年人口需要,又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力相适应的养老保障体系;谋求人口性别平衡;提高人口质量,科教兴国;增加西部人力资本积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