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堡寨聚落的精神防卫机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堡寨聚落是古代先民抵御外侵内乱、为求安全而营建的一种典型的防御性聚落形式。它们以聚落于外周进行环绕式的防御建构为主,如砌建堡墙、挖设壕沟等,相对于普通聚落,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防御目的性,并因其聚落称谓中频繁使用“堡”、“寨”等字眼而得名。通常而言,拥有外围线性  相似文献   

2.
以考古发掘实例为依托,理清史前聚落的外围设防形态的演进路线,其中体现出堡寨聚落与古代城邑的同源性;进而分析指出由"堡"到"城"(原型边界的膨胀,以及城内里坊单位的聚集)与由"堡"到"堡"(原型的不断重复与动态发展)双线并行的演化规律;最后,分析指出"井田制"与"里制"等早期的社会制度对"堡"形态结构的影响与关联。  相似文献   

3.
堡寨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普遍存在的聚落或建筑防御形式,而在其基本的外围线性设防的建筑实体形态之下,却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人文属性。基于此,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针对堡寨的建造与运作的社会职能进行剖析,指出堡寨在发挥日常保安与抗患拒恶的防御作用的同时,仍有着控制拓展势力以及文化心理表达等方面的复合职能。围绕堡寨建设的组织管理权属性质,分析总结出社会基层聚落堡寨、自卫武力据点堡寨、国家军事防御堡寨三种主要类型。在综合考虑使用集团的动机意图与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揭示堡寨具有防卫与攻击的双面性格内涵。  相似文献   

4.
民居聚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出异彩纷呈的形式。所研究的堡寨聚落就是这诸多形式中,兼具居住与防御功能的堡寨型聚落。地处黄河流域的晋陕地区,在君权统治和儒家思想的共同作用下,发展了表现尊卑、主次、内外的君统聚落。而地处东南沿海的闽赣客家,虽同属汉文化的后代,却在宗族统治和慎终追远的思想作用下,在特定的人文环境,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其不同于晋陕聚落的实用、平等、内聚的独特宗统聚落。通过对同源文化、不同地域堡寨聚落发展演变过程的比较剖析,揭示社会文化对堡寨聚落形成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修堡筑寨是北宋对西夏战争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北宋政府在陕北地区修筑了大量地形和地势有机结合的堡寨。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实地考察和对堡寨的功能和作用分析可知,北宋时期的堡寨主要分布在交通要道、地势险要以及土壤肥沃之地和有丰富水源之处。这些堡寨在当时对西夏的战争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军事堡寨聚落的研究是乡村聚落史和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堡寨是一种防御性聚落。河北军事堡寨的形成与发展,既与当地传统聚落的发展密切相关,又深受燕赵文化的影响和推动。同时,也受明代大规模重修长城的推动与制约。通过对河北明代军事堡寨的调研和资料的归纳整理,分析军事堡寨的成因,探讨其修建过程,并着重总结军事堡寨的分布规律及类型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峡江地区早期人类聚居地表现出面积较小、延续使用时间较短、受洪水破坏严重等特点,在此开展聚落考古研究的难度较大.随着三峡工程的开展,考古发现材料不断丰富,笔者拟对该区域夏商周时期的聚落考古研究作一初步尝试.主要选取官庄坪、何光嘴、庙坪、中坝和双堰塘等几处典型遗址进行个案分析,通过研究单个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历史演变,来管窥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聚落发展和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8.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商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在西北沿边修建的堡寨,除了用来抵御西夏进攻和招抚沿边蕃部的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商业性质。其原因主要为宋夏战争的影响和推动;以及宋朝和西北周边少数民族经济互补性的需要。沿边堡寨的商业化特征表现在多个方面,但由于西北沿边堡寨的特殊性,这种商业化还表现出先天的弱点和不足。尽管如此,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商业化在推动当时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洪武年间,因西番十八族叛乱,明廷在邻西番地区设洮州卫;嘉靖年间,西海蒙古侵扰加剧,万历时设临洮总兵。因明初西番的袭扰具有偶然性,明廷在洮河北岸修筑堡寨和关隘以驻兵,属事发派兵的应急性防御。西海蒙古东侵后,洮州卫构筑起由洮河和边墙等设施组成的独立的闭环防御区。但此后洮州卫的堡寨废弃多于延续。明廷在洮州从卫到军镇的防御等级提升,并未改变其应急性防御特质。修建的堡寨数量虽多,但缺乏辐射力,这成为其延续性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人们对北方传统聚落的研究是有限的,对其外部空间更是如此。场地是其外部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寺庙戏场正是众多场地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这种场地形式在河北地区广泛而普遍。它不仅包含了建筑合理性,还有文化的积垫和行为的自省。研究它的形式结构及背后的历史人文,对于深刻认识这一聚落建筑要素及将之借鉴到现代设计中来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识别和分析了前童古村落景观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宗族制度是前童古村落的主体景观基因,亦是前童古村落发展壮大的主导文化因子;重视教育的理念以及利用堪舆学理论对前童古村落的宏观选址和微观布局,是前童古村落发展至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论江西传统聚落布局的模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落布局模式是传统聚落建筑文化研究的中观层次。江西传统聚落布局模式具有受“形势派”风水理论的强烈影响、广泛地采用“横巷式”布局、宗族结构之间的关系极具密切、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极大等四个鲜明特征。深入研究这些特征,对于继承和弘扬传统聚落建筑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颇具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陕西传统化对于竞争的排斥存在于思想化、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在传统化的影响下,形成了陕西企业封闭保守、反应迟钝、缺乏效率和竞争意识的思想观念,制约了陕西企业和经济的发展,为增强陕西企业的竞争理念,必须完成由传统农业明向现代商业明,由历史自豪感向现代危机感两个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按照陕北石油开发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确定陕北油田经济合理的原油开采规模、发展速度和采炼比例,达到相对利润最大化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传统聚落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何建立传统聚落可持续发展机制,形成保护与更新的有机结合显得非常重要。在调查辽宁长城沿线聚落的基础上,针对小河口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保护现状,从文化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对聚落沿革、形成机制、景观价值和建筑特色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保护更新实践,提出传统聚落保护更新的共生理念和以整体协调、聚集与分散相结合为原则对聚落资源进行保护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关中地区特色农业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概念特指 ,特色农业的现代定义 ,关中地区的农业基地分布现状和关中地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关联农业类型进行了考察与分析 ,从中突现出了关中地区优势特色农业的发展态势 ,认为关中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主要特色农业应该定位为秦川牛养殖业、奶牛养殖业、苹果果业、猕猴桃果业和蔬菜种植业  相似文献   

17.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歌谣被列入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陕西童谣作为人之初的歌谣,在历史和现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搜集到的歌谣按照传统的艺术方式进行归类与分析。以唤起更多有识之士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