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研究历史问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只有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正确的方式方法,才有可能较客观地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才会对我们的史学研究和学习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轼评价历史人物是其历史评论的重要内容。他的历史人物评价有以下特点:在道德至上的评价标准下运用一正一反的对比评价方法,侧重对关键历史人物和争议历史人物的评价,最终达到针砭时弊表达自己政治主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因此,记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历史学的基本内容,而评价历史人物则是历史学的重要课题。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在古今中外的史学史上,不同的史学派别,其答案有着很大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评断一个历史人物,必须把这个人物置于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条件下,看他对其所处时代提出的历史任务作出了怎样的回答,看他对历史任务完成的程度如何。对阶级社会里的历史人物作这样的判断,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分  相似文献   

4.
"成王败寇"这一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以"历史作用"标准出现,最为公认并被普遍采用,其主要内容是历史进步、生产力发展、民族统一、人民利益、社会需要等。它是以历史人物所作所为的客观效果,对历史发展的推动或阻碍作用作为评价的基本尺度或首要准则。这种标准的片面运用,导致了在事功判断与道德判断、人类历史中物质与精神、历史人物现世成功与历史成功等关系问题上的偏失。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必须充分估价道德评判的重要意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克服"成王败寇"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对历史人物作阶级分析,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最基本的方法。建国以来,我国史学工作者,经过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对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几乎确认无疑。但对历史人物为什么一定要作阶级分析?怎样进行阶级分析?阶级分析有什么科学和现实的意义?则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拟就该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 (一) 对历史人物为什么一定要作阶级分析?因为在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里,  相似文献   

6.
在李大钊的大量文章中,对众多中国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李大钊认为,历史上的英雄是由时势造就的;伟大人物也是在实践中求真知,长才干。他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分阶段评价一个人的漫长一生,并把历史人物的评价融入历史过程之中。李大钊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有着鲜明的阶级立场,他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认为社会上的一切活动和变迁全为人力所造,决不是几个伟人。李大钊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功过是非、褒贬抑扬依据于客观历史事实。李大钊评价历史人物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值得史学工作者学习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通过学术史的回溯可以看出,百年来的曹操研究有两类比较明显的取向。第一类是对历史人物及其行为的评价,具体表现为以善恶是非的道德观念对曹操进行评价,以历史进步观衡量曹操的作为两种模式。第二类是以历史人物为素材对其影响的时代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将曹操纳入地域集团或者其他包涵结构与功能的理论体系中进行解读。近年来曹操研究的学术生长点除了史料的开拓以外,还包括以新理论对旧问题进行视角转换,跳出旧框架扩展研究范围等方式。与史学新观念的交流和对学术史的反思,是历史人物研究取得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试谈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在评价历史人物问题上分歧颇大,究其主要原因,除了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外,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客观标准。因此,要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标准问题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建国后史学界曾有过几次讨论。第一次是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史学工作者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结合电影《武训传》  相似文献   

9.
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是是非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论的一个领域。同一个历史人物,为什么会有种种不同的评价?一是见识上的高下,二是资料上的丰寡,三是判断的当否,四是爱憎标准的不同。“知人论世”是评价历史人物重要的方法论之一,脱离一定的历史条件去“评价”历史人物,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论定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善恶是非,一是察其言而观其行,二是看其是促进还是阻碍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因此,记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历史学的基本内容,而评价历史人物则是历史学的重要课题.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在古今中外的史学史上,不同的史学派别,其答案有着很大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评断一个历史人物,必须把这个人物置于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条件下,看他对其所处时代提出的历史任务作出了怎样的回答,看他对历史任务完成的程度如何.对阶级社会里的历史人物作这样的判断,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分析,即阶级的分析和历史的分析.因为在阶级社会里,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阶级,都是在一  相似文献   

11.
孤傲孑立、无党无派的章士钊,晚年之所以在历史转折的关头,毅然走上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道路,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有着如下原因:鲜明的人格特征和强烈的正义感,是他与中共长期合作的基本品质;民主人士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思想,是章士钊与中共长期合作的思想基础;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对民主人士的关怀与重用,对章士钊的转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培养、选拔、安排、使用党外代表人士是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重要内容,高校党组织务必抓好党外人士的培养、引荐工作,充实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阅读史籍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点评.毛泽东倡导以唯物史观、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以及厚今薄古等作为史学研究的方法论.毛泽东对古代历史、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富有独创性的论述,体现着他颇具特色的古代史论.  相似文献   

14.
与历史原型相比 ,《庄子》中的孔子形貌显然被改造和加工过 ,使其或以屡遭挫折的复古主义者的面目出现 ,或转换为道家人物的膜拜者 ,或蜕变为庄子思想的代言人。这显然与当时儒、道论争的形势有关 ,也是为贬损儒家抬高道家服务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关学在儒学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运用文献、史实与逻辑分析方法,就关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认为,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理论在儒家教化的发展中对于推动儒学教化由官方走向民间,由士人走向寻常百姓起了里程碑式的作用;关学对儒家教化的推动作用突出地体现为关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乡规民约——《吕氏乡约》;关学特别重视在宗族乡里实行礼教;关学人物在讲学中特别关注民风民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当代对王羲之的研究还相当薄弱,缺乏广阔的视野和多角度的探讨。中国艺术史中像陈道良、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米芾等大艺术家,期待有真正学术价值的著作不断问世。《王羲之集校笺》即将面世,极具学术价值,做到了校笺与研究相结合,在裒集史料,点评人物事迹等方面,有许多拓新之处。  相似文献   

17.
半个多世纪前 ,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与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延安 ,讨论了如何跳出政权兴亡周期率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课题。几十年来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 ,不负人民重托 ,经受住了执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在不同历史时期 ,向人民交出了无愧于时代的出色答卷。在新世纪 ,我党仍面临着严峻考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要跳出政权兴亡周期率 ,必须努力搞好执政党自身的建设 ,建立群众对权力的监督机制 ,强化广大干部的“公仆”意识 ,培养和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研究 ,科学地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 ,把改革作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西田几多郎的伦理学,既吸纳了以格林为代表的西方新黑格尔主义伦理学中的意志、行为、至善等基本概念,又与东方的佛教、儒家的阳明学和日本的武士道有明显的一脉相承关系。因此,从伦理学角度研读西田几多郎对东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取舍,有助于我们解读近代日本思想界对待西方文化和东方传统的独特方式。实际上,西田在借用西方伦理学概念论述其伦理学基本命题之后,在最终构筑伦理学时,仍要依据东方式思维。在论述国家主权的问题上,西田最终回到了日本式思维方式上来,即不是把对象当作理来崇敬,而是把它当作神来信仰。西田伦理学与其说是“世界主义”的,不如说是国家主义的。  相似文献   

20.
口述史料是根据个人亲身经历或见闻而口传或笔记的材料.细菌战口述史料是指与(日本)细菌战有关联的口传史料、回忆录、调查记录和访谈录.目前,日本细菌战口述史料搜集与整理的理论与方法相对薄弱、滞后,因此,研究者要有意识地、主动地、脚踏实地地投身到口述史料的采访、收集、整理与研究中去,利用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探求口述历史、口述史料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