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汤显祖的诗文和戏剧作品体现了鲜明的伦理思想。他提出了性本善、情有善恶的道德观,认为“真情”是善的,“矫情”是恶的。要达到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必须采用“率性而已”的修养方法。汤显祖的伦理思想具有强烈的反程朱理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文仅以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为例,分中举之前,中举入仕至辞官归家,和弃官家居三个时期来看汤显祖的诗文以及戏剧创作,从而得出结论:汤显祖一生的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科举经历有关,他一生的科举经历在诗文及戏剧创作中都有所表现,从而也可以说屡次科举成就了汤显祖。  相似文献   

3.
文章仅以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为例,分中举之前、中举入仕至辞官归家和弃官家居三个时期,看汤显祖的诗文以及戏剧创作,得出结论:汤显祖一生的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科举经历有关,他一生的科举经历在诗文及戏剧创作中都有所表现,从而也可以说屡次科举成就了汤显祖。  相似文献   

4.
作为晚明戏剧宗师的汤显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临川四梦》这份瑰丽的文学遗产,他的一些戏剧理论也是弥足宝贵的,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戏剧理论家。汤显祖大声疾呼“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在其剧作中沤歌了活泼泼的“真情”,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汤强调创作要以“情”为主,没有真情实感就不要勉强创作,“世总为情”,而”情生诗歌”;他尤其注重作品的内容:“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蔑视形式的外在束缚;他还清醒地看到了戏剧的社会教化作用,大胆自觉地以“情”抗“理”。因此汤显祖的戏剧观点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的<彭比部集序>是汤氏的一篇佚文,至今未被其诗文集和辑佚收录.本文迻录全文,并较详细地介绍彭辂的生平遭遇和诗文主张,分析汤序写作的背景和它的文献意义.它对考述汤显祖的交游和研究他的诗文理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曲家,反复古主义诗文家,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可是,汤显祖也是位有创见的史学家,曾重修《宋史》,也是位有理论、有实践的教育家,这尚未引起海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作为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著名思想家,汤显祖不仅在戏曲和诗文方面成就卓著,在史学和教育领域亦颇有建树。不言而喻,探讨汤显祖在史学和教育领域的建树,也应当是汤显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的浪漫主义戏剧美学是明中叶以来经济、政治、思想、文艺的崭新背景前的产物。汤显祖与当时激进的思想家有着密切联系但有其特别之处,其戏剧美学表现出以“情”为主的浪漫主义倾向。汤显祖所说的“情”与程朱理学所宣扬的“理”相抗衡,包含着“现代的性爱”的成分,又始终带有梦幻色彩。这一倾向贯穿在他的戏剧作品论、创作论和声律论之中。汤显祖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文在戏剧的本质论、功用论、表演论等方面多有发明,显示了深厚的哲学意蕴,是其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从"主情说"这个中国戏曲批评的角度出发,比较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情"这个主题的表现.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对"情"的精神与主题的表现有同有异,这与他们的哲学思想、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传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从"主情说"的理论出发进行分析和比较,能加深我们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与从其他角度展开的比较研究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是明代极富于理论思辨的兴趣和独创性的文学家。在他名世的剧作“四梦”中,显现出他人生活动的一大特色,即把对社会、人生及思想理论的勤奋探索和戏剧创作紧密结合起来。汤显祖身处中国封建时代末叶,近代社会的前夜,系统深入地研究他的思想,不仅对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他本人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戏剧创作的指导思想极为必要;并且,对于认  相似文献   

10.
明末吴炳是临川派中杰出的剧作家。日本戏剧理论家青木正儿称他是“汤显祖后第一人”,李渔说他的粲花五种“皆文人最妙之笔也”。吴梅认为《情邮传奇》不仅“为石渠之冠”,而且“亦为明代各传奇之冠”。这些评价并不过分。然而近几十年来,有些人总认为吴炳的作品描写的是才子佳人,格局小,格调不高。因而在文学史上也没有他的地位。我认为对吴炳的作品要从他的创作指导思想上去研究分析,才有可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遗憾的是吴炳的戏剧理论留下来的极少,除《情邮说》以外,其他材料尚未发现。《情邮说》是吴炳留给我们的唯一的理论遗产。透过《情邮说》,我们可以了解吴炳的艺术主张,发现“情邮说”与汤显祖“情至”观念的继承关系,找到衡量吴作思想意义的标尺。  相似文献   

11.
明代伟大的戏曲家汤显祖(1550——1616)从万历二十六年(1598)春天弃官回到家乡临川,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六月十六日逝世,家居长达十八年之久。这段时期,是汤显祖戏剧文学创作和从事演出活动的黄金时期,是他才华迸发的时期,也是他贡献最大的时期。汤显祖之所以在我国文学  相似文献   

12.
清人对汤显祖诗文的评价,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官方性,主要体现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明史>的评价.二是综合性,主要体现在文人学者为汤显祖诗文集所作的序中.三是具体性,主要体现在一些学者对汤显祖具体诗、文的评价.四是广泛性,即对汤显祖诗文等进行评价的参与者众多.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是明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一生著述宏富。201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汤显祖集全编》是目前所见收录汤显祖作品最为完备的集子。但载籍浩繁,遗珠难免。兹于清人方志中辑得汤显祖集外诗文二则,涉及其生平世系、交游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汤显祖不仅是个伟大的戏剧家,也是明代负有盛名的诗人.汤显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以诗文述之,他的诗不仅是他个人生活情感的写照,同时也是他所处的晚明社会的剪影.汤显祖早期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理想与困惑、亲情与友情两大方面,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与意境上.其早期赋作模仿痕迹较深,奇字难词堆砌较多.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是丰富的,不仅有绚丽多采的戏曲,脍灸人口的诗文,而且还有带着真知灼见的文学理论。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汤显祖,对戏曲、诗文、小说和词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而其中又以戏曲论和诗文论最为重要:在戏曲论和诗文论中,诗文论所涉及的范围又较为广泛。鉴于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此很少问津,本文试图对汤显祖的诗文理论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一个伟大作家的成熟期的代表作固然有重要的价值,但那早期的,特别是最初的作品,即使还很不成熟,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它所表现的思想和艺术上的倾向性,往往正是后来作品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汤显祖的《紫箫记》就是这样的作品.《紫箫记》是汤显祖“四梦”之外的半部剧作.由于是未完之作,而且后来又有《紫钗记》取而代之,所以在汤剧研究中一向不被重视.当然,汤氏戏剧创作的成就,无疑体现在“四梦”,尤其是代表作《牡丹亭》之中;但为了深入探讨汤显祖的思想及其戏剧创作的特殊成就,《紫箫记》作为作者早年的第一部传奇,却正应引起探讨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玉茗堂四梦》特别是其中的《牡丹亭》,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时及以后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四梦》中思想艺术造诣最高的要数《牡丹亭》,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作者在思想艺术上同时趋于成熟的作品。《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作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主要取材于前人笔记和话本小说。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  相似文献   

18.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罗汝芳与汤显祖师生交谊甚厚,罗师的思想观念对汤显祖影响甚深。受罗影响,汤显祖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人生观、政治观、文学观,进而直接影响其生活、从政及戏剧创作。正是罗汝芳的“生生之仁”、“赤子之心”等论说内化为汤显祖的行为指导思想,于是他在为官从政时能施行仁政,实行人性化的政治管理,赢得百姓的爱戴。也是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他能突破前人思维,大胆描写人生之“情”,创作出以《牡丹亭》为代表的戏剧佳作。  相似文献   

19.
终身布衣、世居绵山脚下的宋廷魁是清代剧作家中的佼佼者。他写的《介山记》是一部出色的剧作。前人曾评论这部戏剧作品可与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的剧作相媲美。但不知为什么,这位剧作家后来不曾被人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历来被看作反前后七子的主将,但其大量的诗文作品表明,无论在理论主张还是创作实践上,他都与前后七子存在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具体体现在张扬情感、重格调、借鉴古人古法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