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孔子改造原始天命观建立原初人学思想后,孟子和荀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孔子的原初人学理论.董仲舒以神学形式阐发儒家伦理,既是对人的肯定也是对人的否定,他游移在哲学与宗教之间,构成儒家哲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宋明新儒学通过对董仲舒的哲学化神学和佛教哲学的辩证扬弃,在新的高度向先秦的原初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复归,建立了古典新人学理论.儒家哲学对人的关注和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对中国传统思想方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学问题是贯穿于西方哲学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不同时期人学研究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我们大致可以把它看作是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由古代的理性人学——中世纪的宗教人学——文艺复兴至近代的理性人学.本文将从古代西方人学思想的萌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学思潮以及近代人学思想的主要表现三部分进行回顾,以期帮助人们认识自觉确立马克思主义人学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主体性包括实践主体性与精神主体性。文学创作是人类创造的高级思维活动,其核心是精神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作者、主人公、接受主体的主体性。这三者之间互动的关系影响到了作品最终要实现"文学是人学"的命题。巴赫金的"外位性"与伍尔芙的"双性同体"从各自的角度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主体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艺大众化"运动反思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大众化运动开始于 2 0世纪 2 0年代末的革命文学运动 ,在 2 0世纪 40年代形成高潮。大众化运动一开始就与五四新文学运动划开了界限 ,否定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 ,批判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 ,反对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 ,明确提出知识分子通过改变自我以适应大众的主张。它以大众喜闻乐见为艺术的评判标准 ,以顺应大众心理而鼓动大众热情为艺术指归 ,完全颠倒了知识分子与大众在文明发展中的关系 ,最后终于使文学陷入迷途 ,使知识分子失掉了精神存在的合法性。而这一过程是一个从主动到被动 ,从自我迷失到被迫归顺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人学”为基点 ,对于西方文学史 ,按照历史的阶段 ,从古希腊文学到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了系统地宏观审视和规律性的整体概括。认为跨世纪的世界文学 ,仍会遵循着人类的精神解放和心灵自由的道路前进 ,大家必须面对群体人学和个体人学、理性人学和非理性人学两大矛盾的辩证统一。从而得出结论 :2 0世纪文学的主体走向 ,将是以上述两大人学理论问题为核心 ,形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汇流共处 ,它们之间既冲突又融合、既排斥又渗透的多元状态 ,会成为明天世界文学的总格局  相似文献   

6.
《人的哲学》评介黎岩人学,是20世纪人类精神世界和文明创造中绽放的一枝最鲜艳夺目的奇葩。在人学观念中,反映和建构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自觉性和主体性需求和理想,因而,它是具有广阔社会需要和深厚思想渊源的综合性理论。在世界各国,人学的研究成果已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继承重人哲学思潮和重人审美趣味之文化精神,其文学创作思想突出人的主体性,强调文学创作的创造性质,揭示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重视文学创作的人物塑造,完成了文学向人学的历史进步,真正揭开了中国文学自觉的大幕。  相似文献   

8.
欧洲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在精神领域居于统治地位,神学竭力否定人的价值,文学也离开了对人的关注而成为宗教的婢女,因而严重地阻碍自身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人性解放形成社会思潮,文学离开了神而回到自己的本位,把人作为观照的中心,从而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这是文学研究中公认的事实。但对于我国封建社会怎么认识,例如:中国封建社会是不是消灭了人的个性的社会,人性在文学中反映如何,这在文学研究中是存在着分歧的。这也涉及对我国文学遗产的估价问题。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维柯是启蒙运动时期意大利杰出的学者。其历史哲学一方面强调人创造了神和历史,另一方面也强调神创造万物,显示出矛盾性。神学是其历史哲学的基础,人学是建立在神学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关于天神意旨的民政神学。  相似文献   

10.
维柯是启蒙运动时期意大利杰出的学者.其历史哲学一方面强调人创造了神和历史.另一方面也强调神创造万物,显示出矛盾性.神学是其历史哲学的基础,人学是建立在神学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关于天神意旨的民政神学.  相似文献   

11.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重要的思潮和文化运动。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说,它是一个阶段,正如胡里契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中说的:“浪漫主义实是资产阶级文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是对古典主义的批判与否定,这一点在法国尤其明显。事实上,这个时期在德、法、意、西等国复活的古典主义总的说带有鲜明的复古倾向。但是浪漫主义又不是对古典主义运动的简单否定,而主要是抛弃了它那过时了的内容和形式。拜伦、雪莱是这样,普希金是这样,雨果也是这样。他用历史比较方法,从文学演化的立场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文学最根本的变化,便是人的观念的不断发展。郭沫若的历史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形式,丰富了百年中国的人的文学。“五四”时期,他高扬个人主义的旗帜,追求人的自由和自尊,这是与外来文化的刺激分不开的。抗战时期其人学意识则分化为两股潮流,即人性人道意识和民族意识。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人学意识退化,其主要原因是作家主体意识的否定。  相似文献   

13.
卡尔·拉纳的"先验人学"首先是他的一种神学方法或者进路,借以强调"所有神学永远是人学".这种先验人学诉诸阿奎那古老的"转向影像"学说,运用海德格尔的现代哲学方法,确立起人是"在世之灵"的观念.作为"在世之灵"的人通过"转向影像"可以认识存在本身,能够倾听上帝的圣言,人本质上先验地是圣言的倾听者.据此,拉纳倡导与教会之外听到圣言的"匿名基督徒"展开对话.他的"先验人学"所推动的天主教神学从神本神学向人本神学的"主体转向"印证了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本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两个角度分析生态文学从遮蔽到浮现的诞生与命名过程,可以看出生态文学这一概念所具有的独特品格。从历史上溯源,具有生态文学内蕴的文学作品早在18世纪中期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诞生了。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生态文学处于被遮蔽的状态。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深层生态运动所带来的新哲学观渗透进了文学领域,1980年代中国生态文学创作出现,1990年代中国生态文学批评运动兴起。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人学是近代西方“主体性”思想发展的逻辑结果 ,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直接的理论前提”。一方面 ,黑格尔强调历史作品。人的热情、需要、利益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头等有效”的动力 ,人必然遵循理性规律创造历史 ;另一方面 ,黑格尔反人的“主体性”演绎成为绝对精神的“主体性”。他认为 ,“理性统治世界” ,作为人的自我生成基础的劳力 ,本质上是绝对精神自我否定的抽象活动 ;创造历史的人 ,本质上是思维着的精神 ;而作为人的作品的历史本质是绝对精神得用人的“热情”为驱动力的精神的历史。人完全成为现实、历史分离的绝对精神工具 ,人创造只不过受制于绝对精神并在精神内部进行活动。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通过对人历史相分离的克服 ,通过揭示人的历史创造活动的物质前提 ,扬弃并超越了黑格尔 ,为历史唯物主义人学创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古希腊到19世纪,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哲学家和文学家们认为哲学和文学是截然不同的,哲学表现的是人类理性、终极的价值,而文学仅涉及到人类动荡不安的感情,理性是至高无尚的.进入20世纪,这种观念受到严重的挑战.非理性主义对传统理性发出强有力的攻击,反叛与否定开始了.不独是哲学,文学流派,如现代派、后现代主义等也张起了反叛与否定的旗帜.20世纪的文学与哲学正在消泯着它们之间的界限,在两者间搭建起一座相互连接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人学在中国已沐30余年风雨,人学理论范式由"实践论"向"系统论"转换呼声渐起。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造诣颇深的高清海和钱学森两位前辈人学思想的对比、分析发现,钱学森从"系统论"视角解读人的范式完全能够为高清海"精神是人的奥秘"和人具有类生命即精神生命的论断提供逻辑支撑,从而突破并超越传统从"实践论"范式理解人的单一思维模式,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创新提供理论补充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
康德哲学使西方思想发展历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这不仅表现在认识论、道德哲学等方面,也体现在宗教哲学中。康德哲学是把神学问题变成人学问题的一个部分,或者是把神学变成人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来加以讨论的。在人学的内部消解、克服神学,而不满足于人学与神学的外在对抗、分立,更不能容忍把神意作为外在原则来解释人的问题,这就是“神学的人学化”。本文试图阐明“神学的人学化”是康德在西方宗教思想史上所进行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从建国前后到反右运动之前的近10年间,程千帆在文学研究中明显地受到神学思维模式的影响,经历了一段勤奋而低效的研究时期.而在反右运动之后,在长期被迫劳动改造,难以正常进行学术研究的困境中,程千帆依据中国优秀文化学术传统的坚强支撑,破除了神学思维模式的束缚,在诗学方法上实现了从考据与批评相结合发展到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从形式逻辑发展到辩证法的质变,从而为"文革"后达到学术与教育事业的巅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换言之,千帆诗学在建国后发生的质变不是建国初期思想改造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直接成效,而是在反右运动以后否定极左政治,破除神学思维模式束缚的必然结果.从神学思维模式到辩证法这一转折是千帆诗学在建国后发生质变、达到更高境界的关键环节,其中的是非得失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0.
《鲁滨逊漂流记》艺术世界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适应西方历史化发展新趋势而出现的经典本,也是18世纪中叶产后作家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中,进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从而弘扬人的聪慧与劳动创造能力,否定了上帝万能及其上帝创造一切的荒廖理论,作品通过鲁滨逊荒岛28年艰苦卓绝的经历,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提出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