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燕 《中国劳动》2013,(1):23-25
我国加班工资计算方法的规制应当坚持将工作时间作为工资决定的基础,抛弃以"提供正常劳动"为内涵的工资概念,避免将标准劳动关系中的计时工资扭曲为非标准劳动关系中的小时工资以降低加班工资;应当秉承保障与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基本原则,当劳资双方未约定加班工资数额时,以不低于《工资总额规定》的范围作为确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严格按照《劳动法》规定的标准给付加班工资。  相似文献   

2.
对“996工作制”的反思不应当局限于公法的救济,更应当完善工时基准在私法层面的效力内容。在“996工作制”中对超时加班的合意,仅加班时间超出最高加班时数的合意部分无效。对于无效部分,劳动者可以拒绝履行,可以选择继续履行,但用人单位也应当承担因超时加班产生的侵权责任以及工伤赔偿。但劳动者权利不应当无止境地扩大,劳动者不得主张被迫辞职。出于基本给付原则,劳动者提供超时劳动,理应获得相应报酬,双方可以约定包薪制工资,包薪制工资本身并没有违反劳动基准规定。  相似文献   

3.
<正>案情简介王某于2014年8月7日向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称其2008年4月进入某公司工作,先后签订有两份劳动合同,约定按公司制定的工资体系及其他相关规定支付工资,每月公司向其固定支付基本工资、特殊职务津贴等;另约定,根据公司规定、经营效益和劳动者个人表现和业绩发放月度、季度、年度奖金。但公司仅以王某基本工资的70%作为加班工资计算基数。故要求公司向其支付加班工资差额。  相似文献   

4.
陈亚 《中国劳动》2006,(8):44-47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相应的,我国<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都对延长工作时间、休息日和法定休假日工作需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那么所谓的"休息权"之下到底是"带薪休假"还是"不带薪休假",由于牵涉到加班工资的计算,成了各方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法定工作时间以及实行不同工时制的适用范围、审批办法和工作时间的计算、在不同工时制条件下加班的界定、计发加班工资基数如何确定、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标准和企业拖欠员工劳动报酬应如何维权等几方面进行粗浅的分析和阐述,期望对解决目前有诸多争议的加班费支付相关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采用各种瞒天过海的方法"替代"所应发放的加班工资,而相当一部分劳动者因不明就里,不仅不知道自己的加班工资被侵害,反而认为用人单位已经履行了职责。以发放实物代替加班费【案例】:2014年1月31日,即大年初一,党红英等13名员工被公司安排了加班。本以为可以得到加班工资,但公司最终只向她们发放了一些腊肉、烟酒等过节礼品。"加班工资是钱,礼品也需要钱,两者差不多,从某种角度上看甚至还得感谢公司。"在党红英看来,礼品与加班工资并无区别。  相似文献   

7.
尹明生 《中国劳动》2015,(3X):60-62
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的立法初衷主要是在刚性解雇保护制度背景下,使用人单位能够较简便、快捷解除不符合要求的劳动者,适当降低用人单位的风险,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充分促进就业。为更好地实现试用期制度的立法初衷,相关具体制度应当改善。比如,约定试用期超过法定试用期限时,劳动者应当有权选择确定超期无效或反推确定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工资低限标准应当予以明确;对"录用条件"应当作出广义理解的相关规定,相关法条应当修改为"经试用期考察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约定了服务期的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出辞职的不支付违约金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的立法初衷主要是在刚性解雇保护制度背景下,使用人单位能够较简便、快捷解除不符合要求的劳动者,适当降低单位的用人风险,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充分促进就业。为更好地实现试用期制度的立法初衷,相关具体制度应当改善。比如,约定试用期超过法定试用期限时劳动者应当有权选择确定超期无效或反推确定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工资低限标准应当予以明确;对"录用条件"应当做出广义理解的相关规定。相关法条应当修改为"经试用期考察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约定了服务期的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出辞职的不支付违约金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制度的立法初衷主要是在刚性解雇保护制度背景下,使用人单位能够较简便、快捷解除不符合要求的劳动者,适当降低用人单位的风险,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充分促进就业。为更好地实现试用期制度的立法初衷,相关具体制度应当改善。比如,约定试用期超过法定试用期限时,劳动者应当有权选择确定超期无效或反推确定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工资低限标准应当予以明确;对"录用条件"应当作出广义理解的相关规定,相关法条应当修改为"经试用期考察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约定了服务期的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出辞职的不支付违约金等。  相似文献   

10.
<正>问:张某进城打工,到市里一大型水厂做了水厂的送水工。他已工作了九个多月,可厂子始终没和他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前不久厂子对设备进行大修,全厂停产,张某被辞退。经工友提醒,张某向厂方提出了经济补偿金和二倍工资问题。发放时,张某发现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包括加班费、而二倍工资不包括。请问:加班费等究竟应否计入二倍工资基数?答: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  相似文献   

11.
<正>问:陈某等35人于半年前先后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其中均约定加班工资以一年为周期计算,即在合同签订之日的年度对应日"一年一结"。因上班之后有很多时间需要加班,公司累计应当支付的加班工资已经不是小数目,陈某等遂多次要求公司提前支付。但公司一直置之不理,理由是既然合同已有约定就必须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2.
研究工资,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工资定义及工资构成的认定问题。我国工资概念之劳动立法建构应区别于统计、税收口径工资总额构成与用人单位内部个别工资构成,采取工资定义加工资构成的形式,将抽象性规定与列举性规定相结合,将认定工资的标准引入到工资定义中,以涵摄及排除性规定明确工资构成。可考虑将工资概念定义为,是由用人单位定期直接向劳动者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固定性劳动报酬,一般由基本工资、工作工资、其他工资三部分构成。除现行立法中所做的工资构成的例外性规定外,还应将以下几项排除于工资构成:支付周期多于一个月的奖金;以购物卡形式发放的福利;劳动者直接受自顾客的服务费。  相似文献   

13.
<正>从我国的相关立法以及规范性文件上看,加班包括工作时间延长的加点以及休息日节假日的加班。在综合计算工时制度下,没有休息日的加班问题,超过周期工时的,均按1.5倍另支付加班工资。不定时工作制下,一般不存在加班问题,但法定节假日安排  相似文献   

14.
加班管理是企业工时管理中的基本问题,如何管理企业office人员的加班问题,是其中最容易使劳资双方产生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企业安排劳动者加班应支付加班工资。但实践中,出于种种原因,企业往往不为高管、白领等office人员支付加班工资,由此引发的争议屡见不鲜。那么,企业究竟应当如何管理office人员的加班问题?如何建立office人员的加班制度?如何控制因支付加班费所带来的成本增加?本期圆桌我们将与嘉宾一起讨论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15.
<正>《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自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伴随着"二倍工资"这一新创条款,一系列新型劳动争议随之而来,如劳动者碰瓷"二倍工资"(1)。对这一新生事物,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们展开了丰富而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案情简介某天上午,某机械制造公司锻造车间的十多名员工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提出了两项请求:一是公司按照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加班费违反法律规定,要求按照员工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重新计算并补足加班工资。二是公司多年未对普通劳动者增加工资,却以绩效奖金、职务津贴等形式大幅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实践中,受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审判理念的偏差等因素影响,裁判者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性质理解不一,导致对"二倍工资"时效起算的裁判不统一。本文经过对12个省(市)辖区法院该类型判决的随机抽选和比较,选出典型案件,分析"同案不同判"的法律逻辑和认识偏差,认为应当采取"报酬转化说"和"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权利说",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利益,以契合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立法目的、国情和客观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从"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到《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再到"体面劳动"观的提出,建立科学的工资分配制度、改变利润增长工资不涨的局面,使工资综合考虑物价上涨等多种因素,实现与单位企业的增长与效益同步,体现劳动价值、职工权益、发展成果,正在成为普遍共识.尽管我国《劳动法》对于规范加班行为、保障劳动者休息权有明确规定,但现实中违规加班的情况仍大量存在,不但损害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也让劳动者无法体面劳动.还有不少媒体呼吁多关注高温天气,多注重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真正让劳动者体面劳动,愉快工作.可以看出,努力实现体面劳动事实上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关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加班工资争议的处理与预防处理渠道周国良:综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加班工资支付发生的争议,有多种处理渠道。第一,协商。  相似文献   

20.
"值班"与"加班"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含义迥异,容易被人们混淆,实践中因此而产生的劳动争议也屡见不鲜。部分用人单位以"值班"的名义,模糊法定的"加班"概念,从而逃避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的义务,而有些劳动者也错误地认为,"值班"就是"加班",值班也应当按照法定标准获得加班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